教学交往理性的研究

教学交往理性的研究

论文摘要

在社会学的意义上,课堂教学乃是教师与学生以课程为中介而展开的一种特殊交往实践活动。交往不仅是有效课堂教学得以实现的基本条件,而且还是课堂教学条件下学生发展的重要机制。其中,教学交往理性是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和学生发展状况的关键因素。然而,实践中普遍存在教学交往缺失理性的现象,集中体现为教师大多凭借经验、习惯、常识和感性等不合乎理性的因素去支配教学交往。那么,教学交往理性的意蕴是什么?教学交往理性缺失的深层原因究竟有哪些?教学交往理性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实践中又如何提升教学交往理性?带着这些思考,本研究综合运用哲学、社会学、心理学、文化学和教育学的相关研究成果,集中探讨以下五个问题:一是教学交往理性的内涵与实质;二是教学交往理性的本质属性、结构与功能;三是教学交往理性缺失的后果及成因;四是教学交往理性的形成过程和生成机制;五是教学交往理性的实现策略。本研究认为,教学交往理性是师生在特定的教学活动情境中,以课程为中介并借助一定意义的语言符号,能够合规律、合目的与合规范地进行交流、合作和对话的能力。凭借它的本质属性,教学交往理性不仅对教师和学生的发展具有多种功能,而且依据其内部结构与功能生成教学交往理性的机制。准确地理解和运用教学交往理性的形成过程和生成机制,可以帮助教师实现教学交往的理论自觉性和实践合理性。本论文共安排了六个部分,以“教学交往理性”作为主线,依次推进教学交往理性的生成机制及其实现策略。引论部分对教学交往理性的相关研究成果及其进展进行了系统的考察,分别从实践、理论、历史角度梳理了目前重点关注的几个问题,归纳总结了前人对教学交往理性的几点认识。第一部分以“交往”、“理性”、“教育”视角下的教学交往理性的考察和辨析为切入口,着墨分析和归纳教学交往理性的内涵与实质。第二部分分别探讨教学交往理性的本质属性,并将它看作是动态立体的系统,进而分析教学交往理性的基本结构和多重功能。第三部分侧重于从实践角度阐述教学交往理性缺失的现象,在此基础上,追根教学交往理性缺失的后果及其归因分析。第四部分重在从教师的角度揭示了教学交往理性的形成过程及其生成机制,以便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实现教学交往理性提供较为可靠的理论支撑。第五部分主要从重建教学交往的价值理性、重新认识教学交往的意义、主动加强自身的交往素养、自觉反思自身的交往实践等方面进行相关探讨,旨在为教师的教学交往理性提供一些基本的思路与方法。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一) 教学交往理性的现实表象
  • (二) 教学交往理性的理论意义
  • (三) 教学交往理性的实践误区
  • (四) 教学交往理性的研究背景
  • 二、研究的视角及问题
  • (一) 研究的视角
  • (二) 研究的问题
  • 三、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一) 研究的思路
  • (二) 研究的方法
  • 四、本论文的结构
  • 第一部分 教学交往理性的“三重视界”
  • 一、“交往”视界中的教学交往理性
  • (一) 教学“交往”理性的语义审查
  • (二) 教学“交往”理性的哲学意味
  • (三) 教学“交往”理性的社会学解释
  • (四) 教学“交往”理性的心理学意义
  • (五) 小结
  • 二、“理性”视界中的教学交往理性
  • (一) 教学交往“理性”的语义考察
  • (二) 教学交往“理性”的哲学意味
  • (三) 教学交往“理性”的心理学意义
  • (四) 小结
  • 三、“教育”视界中的教学交往理性
  • (一) 德国的交往教学论流派
  • (二) 美国的合作学习理论
  • (三) 前苏联的合作教育学
  • (四) 我国的教学交往说
  • (五) 小结
  • 第二部分 教学交往理性的“视界融合”
  • 一、教学交往理性的本质属性
  • (一) 合目的性
  • (二) 合规律性
  • (三) 合规范性
  • 二、教学交往理性的结构
  • (一) 教学交往理性的基本向度
  • (二) 教学交往理性的基本要素
  • 三、教学交往理性的功能
  • (一) 内推功能
  • (二) 外拓功能
  • (三) 协调功能
  • 第三部分 教学交往理性缺失的后果及其成因
  • 一、教学交往理性缺失的现象
  • (一) 交往关系异化
  • (二) 交往方式片面
  • (三) 交往权力集中
  • (四) 交往情绪消极
  • 二、教学交往理性缺失的后果
  • (一) 阻碍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 (二) 限制学生的社会性发展
  • (三) 制约师生间的交往关系
  • (四) 降低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 三、教学交往理性缺失的原因
  • (一) 工具理性主义的思维方式
  • (二) 传统的消极文化心理
  • (三) 过度强化的制度理性
  • (四) 授受式的教学行为模式
  • 第四部分 教学交往理性何以可能
  • 一、教学交往理性的形成过程
  • (一) “感性、知性、理性”的渐进提升
  • (二) “实践、认识、实践”的循环往复
  • (三) “自在、自觉”的相辅相成
  • (四) “内化、外化”的相互推动
  • 二、教学交往理性的生成机制
  • (一) 教学交往理性的基础条件
  • (二) 教学交往理性的关键环节
  • (三) 教学交往理性的内在动力
  • (四) 教学交往理性的中介因素
  • (五) 教学交往理性的外部支持
  • (六) 教学交往理性的重要保障
  • 第五部分 教学交往理性的实现策略
  • 一、重建教学交往的价值理性
  • (一) 形成互动生成的关系性思维方式
  • (二) 确立以人为中心的交往价值尺度
  • (三) 塑造以理性与人本为核心的行为方式
  • 二、重新认识教学交往的意义
  • (一) 重新认识教学交往对教学的意义
  • (二) 重新认识教学交往对学生的意义
  • 三、主动加强自身的交往素养
  • (一) 不断地加强理论学习
  • (二) 不断地发展完善自己
  • (三) 专家引领同伴互助
  • 四、自觉反思自身的交往实践
  • (一) 自觉认识教学交往
  • (二) 主动反思交往角色
  • (三) 自我确认人格特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在研期间的科研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交往理性与政治模式转型[J]. 领导科学 2018(09)
    • [2].传统中国的儒家理性、公共领域与政法协商——与哈贝马斯法律商谈理论的比较研究[J]. 南京大学法律评论 2017(01)
    • [3].交往理性与政治参与模式的转型[J].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2018(01)
    • [4].教师的教学交往理性:内涵、机制与策略[J]. 教育探索 2011(05)
    • [5].交往视阈下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进路[J]. 理论导刊 2012(06)
    • [6].法律商谈理论对司法权力独断的消解[J]. 法律方法 2018(03)
    • [7].道德共识的形成机制析论[J]. 理论导刊 2019(01)
    • [8].交往理性视域中的以人为本[J]. 岭南学刊 2011(06)
    • [9].哈贝马斯交往理性视阈下的情感教育范式[J]. 法制与社会 2015(28)
    • [10].从交往理性视角探析融媒体下曲艺传播[J]. 中国报业 2020(14)
    • [11].以交往理性构建和谐税收[J]. 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4(06)
    • [12].仪式与交往理性——哈贝马斯晚期对政治哲学的修正[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19(01)
    • [13].交往理性下的法之沟通与民主[J]. 现代商业 2012(12)
    • [14].高校师生交往的困境及出路——基于交往理性的视角[J]. 教育探索 2009(11)
    • [15].交往理性——现代正义实现的标准之一[J]. 中国法治文化 2016(08)
    • [16].社会剧场:一种艺术交往理性的构建[J]. 艺术当代 2018(02)
    • [17].从工具理性走向交往理性——研究生“导学关系”探析[J]. 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8(01)
    • [18].师生交往理性下的中学音乐教学[J]. 北方音乐 2016(13)
    • [19].程序法治建设:交往行为理论的解读[J]. 经济研究导刊 2009(31)
    • [20].交往理性构建中的对话与反思[J]. 中国科技信息 2008(15)
    • [21].交往理性与现代社会代际关系的重构[J]. 前沿 2011(03)
    • [22].交往理性视域下政府执法有效性研究——暴力执法与暴力抗法的现实困境与法理破解[J]. 社会科学家 2015(11)
    • [23].哈贝马斯社会交往理性再批判:世界的认识与改变[J]. 中国文艺家 2018(05)
    • [24].谈高中化学课堂生生交往理性互动的引导[J]. 新课程(下) 2015(09)
    • [25].关于理性的一点思考[J]. 科教导刊(中旬刊) 2018(06)
    • [26].习近平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交往理性[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18(12)
    • [27].标准化考试的哲学省思[J]. 当代教育科学 2018(12)
    • [28].慕课媒介提升高职诚信交往理性实践研究[J]. 机械职业教育 2019(01)
    • [29].交往理性视域下民族团结的实现:源起、理据及路径[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5)
    • [30].交往理性视阈中的价值共识[J]. 学术研究 2011(01)

    标签:;  ;  ;  ;  

    教学交往理性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