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医院)四川成都610501)
【摘要】目的:观察评价急诊危重症患者实施全程护理模式的成效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2016年5月—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78例危重患者作为护理服务对象,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将78例患者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观察组39例患者均给予全程护理模式,对照组39例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差异。结果:经不同急救护理模式干预后,观察组39例患者急救成功率显著优于同期对照组,且组内患者护理服务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急诊危重症患者采用全程护理模式,可有效强化急诊救治成效同时,改善护患服务关系,值得后续综合应用推广。
【关键词】急诊;危重症患者;全程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4-0063-02
Emergencyrescueofcriticallyillpatientswasappliedtoevaluatetheeffectofthewholenursing
【Abstract】ObjectiveToobservetheevaluationanalysisofemergencycriticallyillpatientswitheffectivevaluesoftheimplementationofthewholenursingmodel.MethodsTheemergencydepartmentofourhospitalfromMay2016toMay2017treated78criticallyillpatientsastheobjectofnursingservice,digitgroupingmethod78caseswerepidedintoobservationgroupandcontrolgroupintwogroups,observationgroup39patientsweregiventhewholenursingmodel,thecontrolgrouppatientswere39givenroutinenursingmode,totaleffectivecontrast2groupsofpatientsandnursingservicesatisfaction.ResultsAfterdifferentmodesofnursingintervention,theobservationgroupof39patientsnursingeffectsignificantlybetterthanthecontrolgrouppatientsduringthisperiod,andthegroupofpatientsservicesatisfactionissignificantlyhighercontrolgroup,P<0.05,withstatisticalsignificance.ConclusionForthecriticalpatients,thewholenursingmodewasadopted,whichcaneffectivelystrengthentheemergencycareresultsatthesametime,improvetheservicerelationshipbetweennursesandpatients,isworthpopularizingsubsequentcomprehensiveapplication.
【Keywords】Emergency;Criticallyillpatients;Wholenursing;Effect
急诊科是医院救治危重病症患者的重要科室,通常所救治患者多存在病情急迫、病情复杂的现实特征,如不能及时做好抢救性治疗,易受疾病迁延、进展导致患者伤残、死亡等不良结局,亟待给予足够关注重视。另外,从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来讲,涉及的环节、流程相应繁复,在急诊抢救过程中能否辅助做好护理配合工作,也是决定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关键因素,存在着较强的预后保障作用[1]。本研究为选择适宜急诊抢救患者应用的护理服务方案,切实强化患者预后康复水平,综合纳入了我院2016年5月以来接收的39例危重症急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了全程护理模式,且为便于护理成效观察,特纳入我院同期接收的另39例危重症急救患者设为对照组,给予了常规急救护理模式,最终对不同护理模式干预下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实施了综合对比,现将研究结果具体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急诊科2016年5月—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78例危重患者作为护理服务对象,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将78例患者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
观察组39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区间22~64岁,平均(48.2±11.3)岁,患者疾病分型:呼吸系统疾病患者11例,脑血管疾病患者9例,心血管系统疾病8例,创伤患者8例,其他3例。
对照组39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区间21~67岁,平均(47.45±12.7)岁,患者疾病分型:呼吸系统疾病患者1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10例,心血管系统疾病9例,创伤患者7例,其他3例。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39例患者均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实施抢救护理配合,观察组39例患者则采用全程护理模式,具体护理服务内容集中如下。
(1)院前急救护理。现实中,接到危重症患者急诊通知时,应及时安排120急救车辆接诊,在接到患者时,需对患者的性别、年龄、主诉症状实施初步了解,做好初诊工作,并合理估测车辆到院时间。且院前抢救护士还需做好全面抢救准备,实时监控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辅助医生为患者完成吸氧、补液、输血等急救措施,以便为患者院内抢救提供有效保障[2]。在患者院前运送过程中,应确保动作迅捷、安全规范,避免转运过程中的患者颠簸情况,在最快时间内顺利抵达院内急救,为患者救护争取更多时间。
(2)快速分诊、护理交接工作。针对危重症患者,需安排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担负院内分诊工作,分诊护士接到急救信息后,应及时准备抢救床、转运车、氧气等设备,并在患者到院后迅速分析患者病情程度,如危急类患者主要表现为生命体征不稳,存在大出血、休克、呼吸骤停、昏迷、心律失常等情况。重症患者则为病情较急、潜在危险性较高患者,如心肌梗死、胸痛、急腹症、严重创伤、剧烈头痛、高热、严重骨折等患者[3]。参与患者急救的医护人员,应在预计时间提前到达急诊室门口等待患者,以便争取更多的抢救时间。当危重患者进入急诊室抢救时,还应需做好交接工作,详细交接患者实际情况、病情程度,并交代急救药物的使用情况、导管标识解释,以确保交接工作的全面无误,节约时间展开更精准的患者抢救工作。
(3)急诊抢救护理。急救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积极主动的配合医生抢救操作,保证急救工作在准确、迅速状态下展开,护理人员应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及时给予吸氧操作,并快速开放静脉通道,维持机体循环稳定;并连接心电监护仪,实时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尤其需要关注患者的神智、瞳孔变化。另外,预先准备齐全抢救所需的药品、器械物品,并根据抢救流程,准确摆放,减少取用的不便,确保能够为急救医生及时递取所需物品;且护理人员还应在抢救期间,合理调节急救室内温湿度,根据需要进行调整探照灯角度,以此确保急救操作的顺利有序[4]。再者,急诊抢救工作开展时,还需保证危重患者使用器械物品的洁净无菌,使抢救处于无菌操作下展开,为患者预后治疗提供保障。
(4)综合管护。危重患者抢救工作结束后,护理人员应做好各类应急防范、检查工作,及时告知患者家属抢救结果,做好解释及沟通工作。待患者病情趋稳后,给予危重患者标准化的基础护理服务,尤其危重患者在急救至恢复期内,通常会置入各种管道,护理人员即应着重关注患者管道情况,避免管道脱落、扭曲情况,保持患者引流管的通畅,并做好管道标识[5]。另外,护理人员还需细致观察患者生理指标,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范展开护理,护理操作前应先洗手、消毒,避免院内交叉感染情况的出现;通过各环节护理服务措施的有效衔接,更好的强化危重患者预后康复水平。
1.3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急诊抢救成功率,急诊抢救脱险、患者生命体征趋于平稳,顺利转至科室治疗,即为抢救成功。同时,综合对比两市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差异,采用科室自制调查问卷实施护理总满意度调查,共分为十分满意、满意、不满意3级标准,护理服务总满意度=十分满意+满意。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均录入SPSS18.0软件作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行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行χ2检验,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急诊抢救成功率对比
本研究两组患者经不同急诊护理模式干预后,观察组39例危重症患者中,经急诊抢救成功患者共计38例,抢救成功率达97.44%,抢救无效死亡患者1例,抢救无效率2.56%。对照组39例患者中,经急诊抢救成功患者共计34例,抢救成功率87.18%,抢救无效死亡患者5例,抢救无效率12.82%。两组患者急诊抢救成功率对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本研究2组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度情况对比可知:观察组38例抢救成功患者中,十分满意28例(73.69%),满意8例(21.05%),不满意2例(5.26%),护理总满意度达94.74%。对照组34例抢救成功患者中,十分满意21例(61.77%),满意7例(20.59%),不满意6例(17.64%),护理服务总满意度为82.36%。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急诊室危重症患者通常具有起病较急、病情迁延发展较快特征,在患者急救过程中,切实做好患者护理管理工作尤为必要[6]。本研究中,针对观察组39例患者展开的全程护理模式,是根据危重患者抢救流程分析之上,本着强化患者急诊抢救成功率展开;首先,通过有序的院前急救措施及科学的分诊、交接步骤,为危重患者抢救争取了更多的时间。其次,根据急诊室抢救需要,积极开展了患者抢救护理配合工作,确保了患者抢救工作的有序开展,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抢救时间同时,也避免了抢救工作的无序性;最后,在急诊抢救完成后,通过标准化的患者管护制度,强化了重症患者的护理服务成效,为患者预后康复提供了良好保障。综上所述,通过全程护理工作衔接,良好凸显了专业化急救护理服务水平同时,也赢得患者及家属认可,有效改善了护患服务关系。
本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全程护理模式的观察组39例患者,急诊抢救成功率、护理服务总满意度均相应高于同期对照组39例患者(P<0.05);由此,进一步证实了急诊危重症患者采用全程护理模式的价值,可切实强化患者抢救效果同时,良好改善护患关系,值得后续综合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唐田.分析优化护理流程对急诊危重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4):155.
[2]郑秀梅.护理安全管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21):138-140.
[3]庄一渝,周艳,周丽萍,等.快速反应系统对住院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5):569-573.
[4]王娇阳,李飞,梁丽萍,等.标准化抢救流程在颅脑出血危重患者抢救中的临床效果研究[J].当代护士,2015,(1):67-68.
[5]龙海艳.急诊抢救室留观老年危重患者护理风险因素探讨[J].饮食保健,2015,2(17):53-54.
[6]尹凤宝,黄美顺,等.急诊危重患者抢救过程中实施护理安全管理的效果观察[J].河南医学研究,2016,25(4):766-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