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大歌浸润下的儿童成长场域研究 ——以广西A村为个案

侗族大歌浸润下的儿童成长场域研究 ——以广西A村为个案

论文摘要

学前教育是一个人接受教育的根基,对人的行为习惯和个性的养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现阶段的学前教育基础还很薄弱,主要困难在于投入资金不足、城乡发展不平衡等。面对着众多无法接受学前教育的幼儿,其教育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尤其是我国民族偏远地区的学前(幼儿)教育机构几乎为零,所以少数民族的正规教育很落后,不过由于少数民族社会的发展背景,使幼儿教育的模式除了正规教育还有其独特的方式,这些非正规教育能够满足多层次多需求的幼儿养育方式。本文从教育人类学的理论分析和视角出发,运用人类学田野调查的方法。选取广西某侗族村寨作为个案,从空间维度和习俗维度出发,探究侗族大歌浸润下的儿童成长场域。空间维度上,侗族大歌浸润儿童成长的场域包括:家庭、鼓楼、歌班、学校,家庭成为儿童心灵居所,鼓楼是儿童成长的重要课堂,歌班浸润儿童成长主阵地、学校交织的文化空间。习俗维度上,探究婚丧礼俗、抚幼习俗、祭祀仪式、节庆习俗对儿童的影响,婚丧礼俗是儿童社会化的自然之师、抚幼习俗是儿童成长初始、祭祀仪式培养儿童民族宗教信仰、节庆习俗强化儿童的村落共同体认同感。文章通过对儿童成长场域的论述,探索出了侗族大歌浸润下的儿童成长四个机制,分别是:集体协作中的师徒传歌、血缘关怀中的亲子互动、自然环境中的熏陶、村落文化中的涵化。最后本文提出了侗族儿童成长教育对现代民族学前教育的启示:第一,正规幼儿教育与非正规幼儿教育相结合;第二,利用社区学前教育扩展儿童教育空间;第三,民族文化成为幼儿艺术课程的背景和源泉;第四,民歌,教育的重要场域。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前言
  • (一) 研究缘起
  • 1. 基于机缘与个人研究兴趣
  • 2. 基于侗族大歌的教育价值
  • (二) 概念界定
  • 1. 侗族大歌
  • 2. 浸润
  • 3. 儿童
  • 4. 成长
  • 5. 场域
  • (三) 文献综述
  • 1. 关于侗族大歌的研究
  • 2. 侗族传统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相关研究
  • (四)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 研究思路
  • 2. 理论假设
  • 3. 研究方法
  • 4. 研究过程
  • (五)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 研究目的
  • 2. 理论意义
  • 3. 实践意义
  • 一、侗族及侗族大歌概况
  • (一) 自然和人文背景描述
  • 1. 龙胜各族自治县简介
  • 2. 生态环境
  • 3. 文化环境
  • (二) 侗族大歌概况
  • 1. 侗族大歌的产生与发展
  • 2. 侗族大歌的分类
  • 二、侗族大歌浸润儿童成长场域的空间维度
  • (一) 歌声萦绕的家庭:儿童成长的心灵居所
  • (二) 学歌唱歌的鼓楼:儿童成长的重要课堂
  • (三) 社区中的歌班:浸润儿童成长的主阵地
  • (四) 延续歌声的学校:交织的文化空间
  • 三、侗族大歌浸润儿童成长场域的习俗维度
  • (一) 抚幼习俗:儿童成长初始
  • (二) 婚丧礼俗:儿童社会化的自然之师
  • (三) 祭祀仪式:培养儿童民族宗教信仰
  • (四) 节庆习俗:强化儿童的村落共同体认同感
  • 四、侗族大歌浸润下的儿童成长机制研究
  • (一) 侗族大歌浸润儿童成长的机制
  • 1. 集体协作中的师徒传歌
  • 2. 血缘关怀中的亲子互动
  • 3. 自然环境中的熏陶
  • 4. 村落文化中的涵化
  • (二) 侗族大歌对儿童的文化教育价值
  • 1. 知识教化功能
  • 2. 品质教育
  • 3. 民族性格塑造
  • 4. 审美教育
  • 五、侗族儿童成长教育对民族学前教育的启示
  • (一) 民族幼儿教育的困境
  • (二) 侗族儿童成长教育对民族学前教育的启示
  • 1. 正规幼儿教育与非正规幼儿教育相结合
  • 2. 利用社区学前教育扩展儿童教育空间
  • 3. 民族文化成为幼儿艺术课程的背景和源泉
  • 4. 儿歌,重要的教育场域
  • 六、结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侗族大歌浸润下的儿童成长场域研究 ——以广西A村为个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