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为综合 不同历史 ——两套《历史与社会》教科书历史部分的比较分析

同为综合 不同历史 ——两套《历史与社会》教科书历史部分的比较分析

论文摘要

2001年,教育部同时颁布两套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一)》和《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上海教育出版社和人民教育出版社分别根据这两套课程标准编写和发行了两套《历史与社会》教材,供全国各地选择使用,凡是选择《历史与社会》教材的地区不再单独开设单科历史与地理。《历史与社会》课程的开设,带来了义务教育阶段历史教学的巨大变化。本文通过对两套教科书中历史部分结构的比较,力求揭示这一变化,探讨一线教师的教学策略。本文以两套《历史与社会》教科书为研究对象,在对两套教科书编写依据的课程标准比较的基础上,对两套教科书历史部分的地位与作用、框架结构和课文结构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第一、“上教版”教科书中历史部分是主体,是学生学习的最主要内容:“人教版”教科书中历史部分是中间环节。第二、“上教版”教科书中历史部分的最大特点是采用了大跨度时间段的“线索”加“专题”的结构形式,“人教版”教科书历史部分的最大特点是“中外混编”的结构形式,不同的结构形式应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第三、“上教版”教科书呈现出的历史部分是以“中国为主”的历史,是“充溢着人文精神的历史”;“人教版”教科书呈现出的历史部分是“综合的历史”、“客观的历史”。因而使用“上教版”教科书着重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而使用“人教版”教科书的教师要交给学生“客观的历史”,让学生拥有认识现实的“历史之匙”。

论文目录

  • 论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两套课程标准的比较分析
  • (一) 综合性的比较
  • (二) 历史部分的比较
  • 1、历史部分在课程中的地位与作用的比较
  • 2、历史部分内容标准的比较
  • 3、比较结论
  • 二、历史部分在整套教科书中的地位与作用的比较
  • 三、教科书框架结构的比较
  • (一) "上教版"教科书的框架结构
  • 1、中国历史与社会的框架结构
  • 2、世界历史的框架结构
  • (二)"人教版"教科书的框架结构
  • (三) 两套教科书历史部分的结构比较
  • 1、中外混编
  • 2、"线索"加"专题"
  • 四、两套教科书历史部分的课文比较
  • (一) 基本课文的比较
  • (二) 其他课文的比较
  • 1、活动与探究课文
  • 2、阅读课文
  • 五、比较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模式——浅谈对《历史与社会》的体会[J]. 华夏教师 2017(03)
    • [2].初中《历史与社会》有效教学的资源利用[J]. 家长 2019(03)
    • [3].《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思考[J]. 读写算 2019(35)
    • [4].《历史与社会》学科诗情画意的构建[J].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 2020(14)
    • [5].巧用小组合作 构建高效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J]. 东西南北 2019(20)
    • [6].初中《历史与社会》乡土作业自主设计的实践研究[J]. 读写算 2018(21)
    • [7].在中学《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如何确立美的观点解析[J]. 家长 2019(25)
    • [8].培养学生多角度解答问题的能力——以《历史与社会》学科为例[J].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3(04)
    • [9].《历史与社会》“自我测评”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13(06)
    • [10].课本插图在《历史与社会》课程教学中的作用[J]. 文教资料 2009(03)
    • [11].浅论初中《历史与社会》学困生“非正常行为”的矫治[J]. 文教资料 2009(03)
    • [12].浅谈新课标指导下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的备课[J]. 成才之路 2009(03)
    • [13].融合“名诗名词”深化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的尝试[J]. 文教资料 2010(07)
    • [14].谈《历史与社会》学科新教师的专业成长[J]. 中国教师 2010(18)
    • [15].初中《历史与社会》课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初探[J]. 成才之路 2008(02)
    • [16].同为综合,不同历史——两套《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的比较分析[J]. 文教资料 2008(12)
    • [17].如何做好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学困生的转化[J]. 文教资料 2008(16)
    • [18].浅谈《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J]. 成才之路 2009(14)
    • [19].《历史与社会》教育中的爱国主义培养[J]. 课程教育研究 2016(29)
    • [20].初中《历史与社会》生成教学有效性及其课例研究[J]. 名师在线 2017(04)
    • [21].立足素养 多元评价——《历史与社会》开卷考背景下学科评价方式的再思考[J].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16(02)
    • [22].构建青年教师研修共同体的实践研究——以杭州市《历史与社会》学科为例[J]. 教育参考 2017(02)
    • [23].学生空间感知素养的培育探究——以《历史与社会》学科为例[J]. 教育参考 2017(02)
    • [24].既读“圣贤”书,亦闻天下事——《历史与社会》教学中时政案例的应用策略[J]. 文教资料 2013(28)
    • [25].对《历史与社会》学习方式的思考与探索[J].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2008(05)
    • [26].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评价初探[J].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2010(03)
    • [27].浅谈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教学[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1(02)
    • [28].浓缩的精华——浅议初中《历史与社会》的标题教学[J].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18(01)
    • [29].思想为先导,方法是捷径,实践促提升——有效提升学生《历史与社会》学科核心素养的策略[J]. 知音励志 2016(10)
    • [30].从“粗看”走向“细读”——《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图片资源的有效运用[J]. 教学月刊·中学版(政治教学) 2017(Z1)

    标签:;  ;  ;  ;  

    同为综合 不同历史 ——两套《历史与社会》教科书历史部分的比较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