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论文-王琳慧

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论文-王琳慧

导读:本文包含了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水性聚氨酯,交联剂,聚二甲基硅氧烷,耐水性

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论文文献综述

王琳慧[1](2019)在《有机硅和交联双改性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的结构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性聚氨酯(WPU)具有优异的机械强度、柔韧性、粘结性、耐化学药品及耐久性且无毒、无害、不污染环境。虽然水性聚氨酯涂料诸多优点,但由于以水作为分散剂,因此会不可避免的在聚氨酯分子结构中引入-COOH,-OH等亲水基团,这使得其耐水性能大大降低。为了克服水对聚氨酯结构的影响和破坏,常常会对水性聚氨酯的自身结构进行改造,从而制备具有耐水性能的水性聚氨酯涂料。为了改善其性能,我们采用有机硅(PDMS)、交联剂及丙烯酸酯对其进行改性,以得到综合性能优良产品。采用聚四氢呋喃二醇(PTMG)、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二羟甲基丙酸(DMPA),端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等为主要原料,合成水性聚氨酯。引入蓖麻油(C.O.)以及叁羟甲基丙烷(TMP)作为交联剂,合成了一系列交联改性的水性聚氨酯乳液,研究了以改善WPU的力学性能及耐水性能。TMP作为交联剂的WPU机械性能和热性能较C.O.作为交联剂的WPU更加优异。而C.O.改性的WPU耐水性较好。含2w%TMP的胶膜水接触角最大达到88.8°,机械性能最好,拉伸强度为31.27MPa;含12w%C.O.的胶膜接触角最大为94.3°,此时吸水率最低,耐水性最好。在蓖麻油和PDMS改性的水性聚氨酯中引入丙烯酸酯,通过PU相交联反应形成网络结构,之后使用预溶胀法加入苯乙烯和丙烯酸酯单体,制备出半互穿(semi-IPN)结构的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乳液(WPUA),通过进行乳液的粒径、FTIR、TG、TEM及耐水性能测试等方法,讨论了不同种类丙烯酸酯单体(MA、EA、BA、EHA、IBMOA)对WPUA乳液性能及胶膜的性能影响。分别加入不同种类的丙烯酸酯类单体,结果发现WPUA胶膜的吸水率随丙烯酸酯单体分子链柔顺性的增大而降低,吸水率最低为6.78%,通过动态力学分析可知,加入EHA的WPUA胶膜的硬段和软段的峰最靠近,相容性最好,加入MA的最差。光学性能显示加入EHA的胶膜透光率在WPUA系列中最大,雾度最低。(本文来源于《长春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1)

隋智慧,伞景龙,王旭,常江,吴学栋[2](2019)在《有机硅改性含氟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和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法制备含硅氟聚丙烯酸酯乳液,并将其用于亚麻织物的整理。FT-IR分析表明,有机氟硅均参与了聚合反应,生成了目标产物。XPS证实,氟硅乳液在亚麻织物表面成膜时,氟、硅基团向亚麻织物表面不均匀地迁移,使织物表面的氟和硅元素含量高于理论值。TG研究表明,含有机氟硅乳液整理织物的热稳定性相对于含氟乳液整理织物的有所提高。试验结果表明,与含氟乳液相比,经有机氟硅聚丙烯酸酯乳液整理后,亚麻织物的断裂强力由785 N增加到852 N,而弯曲刚性、摩擦因数(静和动)有所下降,表明硅的引入使织物的柔软性得到改善。整理织物对水接触角由119.59°增加到128.33°,疏水性明显提高。(本文来源于《印染》期刊2019年07期)

刘信胜,刘伟区,石红义,刘春华,王政芳[3](2019)在《有机硅丙烯酸酯改性水性聚氨酯的合成与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g-氨丙基叁乙氧基硅烷(KH550)、甲基丙烯酸甲酯(MMA)、g-(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叁甲氧基硅烷(KH570)为原料,分别合成了水性聚氨酯预聚体(WPU)、聚丙烯酸酯(PA)、有机硅改性的水性聚氨酯预聚体(Si WPU)和有机硅改性的聚丙烯酸酯(Si PA),然后以WPU、SiWPU、PA、Si PA为原料,采用互穿网络聚合法合成了有机硅-丙烯酸酯双重改性水性聚氨酯。通过测定吸水率和水接触角考察了PA、Si PA、Si WPU含量对胶膜耐水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反应机理。结果表明:SiWPU-40%-SiPA-37.5%〔40%为Si WPU的含量(以WPU和SiWPU总质量为基准,下同);37.5%为Si PA占膜总质量百分数〕胶膜吸水率从改性前样品WPU的37.8%降低至改性后的6.8%,接触角从56.8°增至86.4°,铅笔硬度从改性前的2B提升至H。热重分析显示,T_(max)(样品热分解速率最大时的温度)从改性前的340.2℃提升至412.4℃;TEM表明,改性后的乳胶粒形成了核壳结构;XRD和断面SEM显示,PA和有机硅改性均增加了聚合物的交联度。(本文来源于《精细化工》期刊2019年06期)

王刚,刘晓辉,米长虹,王洁莹,李欣[4](2019)在《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厌氧胶黏剂的制备及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厌氧胶的耐热性和可拆卸性能,以正硅酸乙酯为无机前驱体,以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为有机相,通过溶胶-凝胶法合成了硅杂化的丙烯酸酯厌氧单体,并采用端羟丙基硅油对其进行改性。采用FT-IR和~1H NMR对杂化的丙烯酸酯单体结构进行了表征。分别采用浊度法、扫描电镜、能谱色散扫描、摩擦系数、热失重分析、动态力学性能测试和扭矩强度测试考察了硅油改性硅杂化厌氧胶的相态稳定性、微观形貌、润滑性、耐热性能、玻璃化转变温度和黏接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硅杂化的厌氧胶具有优异的耐热性能和较高的黏接强度,并与硅油具有良好的相容性,硅油的加入可降低杂化厌氧胶的摩擦系数,调节拆卸力矩,对耐热稳定性和玻璃化温度无明显影响。(本文来源于《精细石油化工》期刊2019年01期)

杨统林,邱祖民,肖建军,亢敏霞,杨方麒[5](2018)在《有机硅改性核壳型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与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和丙烯酸(AA)为主要单体,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并通过加入适量有机硅A-174制备了具有软核硬壳结构的核壳乳液。研究了有机硅A-174质量分数和加入方式对乳液聚合和膜性能的影响,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粒度分析、热重分析(TGA)、差式扫描量热(DSC)、原子力显微镜(AFM)、光学接触角测量仪等分析手段对乳液及涂膜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有机硅A-174质量分数为4%且与30%的壳单体预乳化后加入时,得到乳胶粒平均粒径为97. 8 nm、转化率为93%、凝胶率为0. 8%的有机硅改性核壳丙烯酸酯乳液,此时涂膜的综合性能最佳,吸水率为10. 5%,水接触角为72. 6°,质量损失50%时的热分解温度为407. 7℃。(本文来源于《现代化工》期刊2018年11期)

杨妍,崔艳艳,苏嘉辉,刘晓暄[6](2018)在《耐水性有机硅改性自交联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丙烯酸酯类单体、二缩叁丙二醇二丙烯酸酯(TPGDA)、3-(2,3-环氧丙氧)丙基叁甲氧基硅烷(KH560)为主要原料,通过半连续种子乳液法制备得到耐水性有机硅改性自交联丙烯酸酯乳液。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透射电镜、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热重分析、粒径分析等表征了产物的结构形貌及相关性能;并对聚合条件进行初步探索,研究了不同比例的乳化剂、引发剂对乳液性能的影响;同时讨论了TPGDA及KH560对乳液粒径、稳定性以及乳胶膜的耐水性、吸水率和接触角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种子乳液法作为聚合方式,当乳化剂质量分数为4%,引发剂质量分数为0.3%,TPGDA质量分数为0.15%,KH560质量分数为0.35%时,制备的硅丙乳液具有优良的稳定性,平均粒径为109.1nm,乳胶膜的水接触角为81.5°,吸水率为8.67%,耐水性高达168h。(本文来源于《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18年08期)

杨妍,崔艳艳,苏嘉辉,刘晓暄[7](2018)在《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胶粘剂的合成及耐碱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BA(丙烯酸丁酯)等为软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等为硬单体、AA(丙烯酸)为功能性单体和γ-(2,3-环氧丙氧基)丙基叁甲氧基硅烷(KH-560)为硅烷偶联剂,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出耐碱性优异的PA-Si(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胶粘剂。通过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镜(TEM)、热重分析(TGA)和粒径分析(DLS)等方法表征了产物的结构及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当w(复配乳化剂)=0.84%、w(AA)=2.0%和w(KH-560)=2%(均相对于PA-Si质量而言)时,上述乳液胶粘剂的综合性能良好,其平均粒径为311.5 nm、稳定性优异,并且乳胶膜的水接触角为106.8°、吸水率降至5.6%,剥离强度为48.9 N/25 mm;同时,该乳液在高温(>80℃)条件下的耐碱时间为80 min。(本文来源于《中国胶粘剂》期刊2018年07期)

卢江,杨建军,吴庆云,吴明元,张建安[8](2018)在《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的聚合方法及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5种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的聚合制备方法,包括细乳液聚合、种子乳液聚合、微乳液聚合、无皂乳液聚合以及乳液互穿聚合物网络,分析了各种制备方法的特点,指出了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期刊2018年04期)

江文,孙庆元,青玉泉,杨明君[9](2018)在《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树脂的制备与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制备兼具有机-无机化合物特性的新型材料是目前的研究热点。利用乙烯基叁甲氧基硅烷(YDH-171)和正硅酸乙酯(TEOS)为基本原料,制备含有活性SiO_2粒子的分散液。然后以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将分散液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共聚反应,制备出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树脂(VTM);探索了体系中不同的单体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引发剂用量对反应转化率的影响;通过红外吸收光谱和X射线衍射对合成产物进行了表征与分析,并用热重分析(TGA)研究了合成产物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VTM的结晶性较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的明显提高,同时具有更好的热稳定性;制备VTM的最佳工艺条件为YDH-171/MMA摩尔比3∶5,引发剂AIBN用量1.2%,反应温度75℃,反应时间4 h。(本文来源于《材料保护》期刊2018年07期)

毛祖秋,石红翠,张博,姚卫琴,宋利青[10](2018)在《有机硅改性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的制备及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聚氧化丙烯二醇(PPG)、二羟甲基丙酸(DMPA)、丙烯酸羟乙酯(HEA)等为原料合成了含双键的聚氨酯乳液,再与有机硅偶联剂KH570、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进行自由基聚合,制备了有机硅改性聚氨酯丙烯酸酯(PUA)复合乳液。讨论了KH570用量对PUA胶膜耐水性、耐热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通过红外光谱、热重分析、粒度分析等测试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固体分中KH570质量分数小于7.65%,乳液稳定性良好;随着KH570添加量增大,乳液粒径逐渐增大,胶膜吸水率下降,水接触角增大,耐水性、热稳定性和力学性能得到较大提高。(本文来源于《聚氨酯工业》期刊2018年03期)

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法制备含硅氟聚丙烯酸酯乳液,并将其用于亚麻织物的整理。FT-IR分析表明,有机氟硅均参与了聚合反应,生成了目标产物。XPS证实,氟硅乳液在亚麻织物表面成膜时,氟、硅基团向亚麻织物表面不均匀地迁移,使织物表面的氟和硅元素含量高于理论值。TG研究表明,含有机氟硅乳液整理织物的热稳定性相对于含氟乳液整理织物的有所提高。试验结果表明,与含氟乳液相比,经有机氟硅聚丙烯酸酯乳液整理后,亚麻织物的断裂强力由785 N增加到852 N,而弯曲刚性、摩擦因数(静和动)有所下降,表明硅的引入使织物的柔软性得到改善。整理织物对水接触角由119.59°增加到128.33°,疏水性明显提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论文参考文献

[1].王琳慧.有机硅和交联双改性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的结构及性能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9

[2].隋智慧,伞景龙,王旭,常江,吴学栋.有机硅改性含氟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和应用[J].印染.2019

[3].刘信胜,刘伟区,石红义,刘春华,王政芳.有机硅丙烯酸酯改性水性聚氨酯的合成与性能[J].精细化工.2019

[4].王刚,刘晓辉,米长虹,王洁莹,李欣.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厌氧胶黏剂的制备及性能[J].精细石油化工.2019

[5].杨统林,邱祖民,肖建军,亢敏霞,杨方麒.有机硅改性核壳型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与性能[J].现代化工.2018

[6].杨妍,崔艳艳,苏嘉辉,刘晓暄.耐水性有机硅改性自交联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8

[7].杨妍,崔艳艳,苏嘉辉,刘晓暄.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胶粘剂的合成及耐碱性的研究[J].中国胶粘剂.2018

[8].卢江,杨建军,吴庆云,吴明元,张建安.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的聚合方法及研究进展[J].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2018

[9].江文,孙庆元,青玉泉,杨明君.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树脂的制备与表征[J].材料保护.2018

[10].毛祖秋,石红翠,张博,姚卫琴,宋利青.有机硅改性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的制备及性能[J].聚氨酯工业.2018

标签:;  ;  ;  ;  

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论文-王琳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