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平湖市中医院314200
摘要:目的: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死患者中的运用。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92例老年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优质组,给予两组常规护理、优质护理服务。结果:优质组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优质组护理后日常生活能力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用于老年性脑梗死患者,可降低其并发症形成风险,促进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老年性脑梗死;并发症
前言:作为一类常见脑血管疾病,老年性脑梗死具有预后差、并发症发生率高等特征[1]。护理工作中,护理方法的选择可影响老年性脑梗死患者的情绪状态、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状况。因此,分析老年性脑梗死患者的护理方法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于2018年5月-2019年2月收治的92例老年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护理方法的异同,分成对照组(45例)和优质组(47例)。对照组男26例,女19例;年龄(68.4±5.1)岁。优质组男27例,女20例;年龄(68.5±5.0)岁。差异不显著。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优质组实施优质护理服务:(1)优质宣教。老年性脑梗死患者多不了解自身病情,对治疗方法知之甚少。一旦患者形成错误认知,容易进展为负性情绪,不利于其病情康复。对此,可结合老年性脑梗死患者的认知不足特征,以其文化程度为参照,主动实施宣教:耐心为老年性脑梗死患者讲解脑梗死的发病机制、老年性脑梗死与其他脑梗死的区别、脑梗死的治疗方法、康复期间可能出现的问题等。接受治疗期间,老年性脑梗死患者可能随治疗进展的变化、接触其他病友等而产生新的疑问,对此,应在满足老年性脑梗死患者被尊重需求的基础上,及时解答患者提出的疑问,以维持其依从性水平。(2)优质并发症管理。老年性脑梗死患者易合并偏瘫、语言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对此,以老年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方案为依据,合理制定护理方案,发挥护理工作的配合作用,以改善其脑损害状况。此外,向老年性脑梗死患者强调早期开展语言功能锻炼、肢体功能锻炼,对预防各类功能障碍的重要意义。(3)优质睡眠管理。老年性脑梗死患者普遍存在睡眠障碍。一方面,脑梗死带来的共济失调、眩晕等症状,会干扰老年患者的正常睡眠;另一方面,陌生病房环境、病房中的噪音、夜间设备光线等因素,也会影响其睡眠质量。优质护理服务模式下,主动为老年性脑梗死患者可影响其睡眠质量的因素,做好环境管理(如调解设备音量、光线等),耐心向患者介绍病房及病区分布,引导其尽快适应环境。此外,借助建立睡眠反射途径,进一步改善老年性脑梗死患者的睡眠质量。
1.3统计学方法
以SPSS22.0软件统计。P<0.05:差异显著。
2结果
2.1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
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3.33%,高于优质组(P<0.0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84.44%,高于优质组(P<0.05)。
2.2日常生活能力
护理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45.62±5.37)分,低于优质组(P<0.05)。
3讨论
近年来,老年性脑梗死发病率逐渐升高[2]。在这一背景下,这类脑血管疾病的管理工作逐渐成为人们的关注重点之一。结合既往管理经验可知,老年性脑梗死的护理管理难度主要体现为:(1)患者机体功能较差,负担较重。老年性脑梗死患者受年龄增长的影响,导致机体各项功能逐渐下降[3]。此外,老年人作为各类慢性基础疾病的高发群体,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合并,会加重其机体负担。上述状况增加了老年性脑梗死患者的康复难度,也为护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2)易产生不良预后。老年性脑梗死的危害较大,这类患者合并不良预后的风险较高。在制定护理方案时,需考虑如何确保护理工作能够充分配合脑梗死的治疗,降低其不良预后形成风险。
优质护理服务是一种以保障满意度为原则的护理方法,其要求护理人员主动换位思考,综合评估患者在各方面可能产生的需求,以提升护理质量。将其用于老年性脑梗死的护理,该方法可运用优质睡眠护理、优质并发症防控等手段,保障脑梗死患者的康复安全。
老年性脑梗死护理中,引入优质护理服务的必要性为:优质护理模式下,护理人员可参照老年性脑梗死患者的被尊重、释疑、情绪安抚、康复效果保障等需求,积极运用各类优质护理措施,配合脑梗死治疗,加速老年性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本研究证实:优质组并发症发生率2.13%,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宜于老年性脑梗死的护理中,推行优质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杜秀梅.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8,35(06):657.
[2]李萍.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塞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9,36(01):28-29.
[3]张琳,华秀凤,顾群芳,等.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与价值[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07):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