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是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旨在规范空间开发秩序、优化空间结构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而编制国家和省域主体功能区规划是落实该项战略决策的前提基础和重要措施。做为一项新型空间规划,省域主体功能区规划迫切需要创新的理论与方法支撑。本文正是基于此种现实和理论需求,以亲自参与的“湖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基础研究”为铺垫,遵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系统研究的逻辑思路,尝试对省域主体功能区规划做出理论与方法上的相对系统而又突出重点的研究。“是什么?”,即解析主体功能区规划相关概念内涵与彼此关系,明晰规划性质及其在区域规划体系中的法律地位。该部分旨在深化对省域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基本认识,也是规划编制和研究的前提和基础,故为全文的起点。“为什么?”,即寻求主体功能区建设与规划必要性的科学基础和理论依据,从理论层面解析“主体功能区规划是优化空间结构及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必要途径选择”这一重大命题。即回答“为什么要做主体功能区规划?”。“怎么做?”,即探索编制省域主体功能区规划(包括省域主体功能区划)的理论与技术方法体系,这也是全文的落脚点和实用性价值所在。为此,全文研究内容共分6章,第2-5章为核心内容。其中,第1章为导论,重点分析选题背景和研究现状。认为省域主体功能区规划理论与方法研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深刻的理论意义。目前,国外相关研究成果虽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明显缺乏针对性;国内研究针对性较强,但也仅仅是处于起步阶段,且研究内容相对集中,缺乏系统性。此外,本章还对主体功能区相关概念进行了比较界定,理顺了相关概念关系,为全文后续研究奠定了学术规范。第2章为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理论基础研究,其理论切入点为空间供需分析。通过构建空间供需模型和理论推导,认为空间需求多样性和空间稀缺性是导致空间供需矛盾的主要原因之一,而空间供需矛盾又将产生空间结构失衡。空间流动和技术进步不可能也不能根本解决空间稀缺性,从而无法解决空间结构失衡问题。因此,解决空间结构失衡只能从空间需求多样性入手,通过优化多样性空间组合化解空间供需矛盾。具体讲,主要是合理管制建设空间(城镇空间与交通空间)和非建设空间(乡村空间与生态空间)供给,即通过功能区建设优化空间结构。由此得出,空间供需模型是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理论基础之一,并且启示人们还应把主体功能区规划和具体功能区规划紧密结合,两者是相辅相成和相互促进的关系。第3章为主体功能区规划与中国区域规划体系重构。通过对比分析和归纳分析,认为主体功能区规划是一项战略性、基础性和约束性的空间规划,理应在区域规划体系中占据核心指导地位。但由于当前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坚持的是部分国土覆盖原则,因而无法承担此重任。故建议:远期国家层面应整合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和全国国土规划,统一为全国国土综合开发与保护规划,并以此做为全国区域规划体系的核心,而省域范围内规划则以省域主体功能区规划为核心。另外,新时期区域规划体系还应缩减市级规划,增加和强化城市区域规划、县域规划和乡镇域规划等薄弱环节。同时,要逐步完善规划法律法规,理顺规划关系,从而重新构筑起完善的区域规划体系。第4章为省域主体功能区划。本章在进行空间区划概述的基础上,比较分析了空间管治类型区划,并着重探讨了省域主体功能区划的编制理论与方法。认为省域主体功能区类型划分应体现出等级差异,从而建立起包括国家级、省级和市级三类重点开发区域、国家级和省级两类优化开发区域、两类限制开发区域以及一类禁止开发区域在内的主体功能区类型体系。区划指标体系应立足于资源环境承载力、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三个主要因素,区划方法应是“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多方法集成(或称为方法群)。最后,以湖北省为案例区,对上述理论与方法进行了验证并达到了预期效果。第5章为省域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着重以对比分析法研究了省域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理念方法、编制程序和内容框架三个核心问题。对比对象为传统区域规划、当代区域规划和省域主体功能区规划。认为:在编制理念方法上,省域主体功能区规划应坚持“统筹规划”、“以人为本”、“分区管制”和“过程管理”等理念,并选择反规划、公众参与和基于GIS的多目标决策支持系统等方法。在编制程序上应注重公众参与和动态跟踪管理。编制内容框架主要分为主体功能区划、分区规划、基础设施一体化规划和实施保障体系规划四大部分。其中,分区规划中应注重发展定位、开发强度、城镇体系结构、空间开发管制和产业发展等内容。基础设施一体化规划应侧重于对全省具有重大影响的水资源开发利用设施、综合交通网络设施和电力网络设施规划,以便为各类主体功能区提供均质服务和便捷联系通道。实施保障体系规划包括区域发展政策、法律法规建设、政绩考核体系建设、动态评估与跟踪管理和主体功能区横向协调机制等规划内容。最后,以此框架为基础,草拟了省域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编制大纲。第6章为结论与展望。系统总结了全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和主要创新点,并在分析全文不足之处的基础上,提出了后续研究计划。全文主要创新点可以总结为:创建了空间供需模型,为主体功能区规划奠定了理论基础;勾勒了近远不同时期中国区域规划体系框架,实现了主体功能区规划与区域规划体系的有机统一;探索出一套相对成熟的省域主体功能区划方法体系;并以对比手法设计出省域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编制框架。综观全文,认为省域主体功能区规划涉及因素众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具有较高的实用性性质。对其进行系统研究绝不是个人或一朝一夕的事情,今后应坚持动态跟踪研究。另外,研究视角、研究方法和案例分析都需要得到拓展,这也是后续研究的着力点。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山西省开发区建设存在问题思考——《山西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定位问题分析[J]. 城市建筑 2019(24)
- [2].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进展、问题及建议[J].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20(04)
- [3].用主体功能区规划统领各类空间性规划——推进“多规合一”可供选择的解决方案[J]. 全球化 2018(04)
- [4].舟曲县落实《甘肃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情况[J].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7(04)
- [5].青海省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环境法律制度思考[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5)
- [6].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融合[J]. 商 2015(31)
- [7].推进浙江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的思路与建议[J]. 决策咨询 2015(05)
- [8].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天津市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J]. 天津市人民政府公报 2017(06)
- [9].辽宁:发布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J]. 中国食品 2017(17)
- [10].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J]. 山东省人民政府公报 2017(26)
- [11].《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力推三大政策变革[J]. 时事报告 2011(07)
- [12].批转市发展改革委关于开展我市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工作意见的通知[J]. 天津市人民政府公报 2008(10)
- [13].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编制全市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意见[J]. 重庆市人民政府公报 2008(05)
- [14].印发广州市功能区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J]. 广州政报 2008(10)
- [15].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编制自治区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意见[J]. 内蒙古政报 2008(06)
- [16].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发改委关于宁波市主体功能区规划工作方案的通知[J]. 宁波市人民政府公报 2008(17)
- [17].新时期产业功能区规划编制的探索与创新——以成都市绿色智能汽车产业功能区规划为例[J]. 四川建筑 2020(04)
- [18].新技术应用对未来航站楼功能区规划设计的影响[J]. 民航管理 2019(10)
- [19].海南:审议通过《海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等重要文件[J]. 城市规划通讯 2013(23)
- [20].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编制全区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意见[J].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报 2008(03)
- [21].主体功能区规划“落地”问题研究——基于19个省级规划的分析[J].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4(01)
- [22].基于OGC Web Service的主体功能区规划支撑平台研究[J]. 测绘通报 2014(05)
- [23].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的“不确定性”与对策[J].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4(03)
- [24].主体功能区规划驱动下的城市规划[J]. 江西建材 2014(16)
- [25].主体功能区规划建设中的旅游规划变革研究[J]. 知识经济 2013(02)
- [26].论软法视野下的主体功能区规划创制与实施[J]. 华东经济管理 2013(04)
- [27].黑龙江:主体功能区规划发布实施[J]. 城市规划通讯 2012(11)
- [28].主体功能区规划驱动下的城市规划转型[J]. 规划师 2012(08)
- [29].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工作稳步推进[J]. 中国工程咨询 2012(10)
- [30].宜昌主体功能区规划解读[J]. 建设科技 2011(09)
标签:主体功能区论文; 省城主体功能区划论文; 省城主体功能区规划论文; 空间供需模型论文; 区域规划体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