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汉语言隐喻特质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文艺学
作者: 范爱贤
导师: 陈炎
关键词: 象形,隐喻,汉字,汉语
文献来源: 山东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本文立足于审美文化研究的基本语境,运用符号人类学、符号文化学的基本思想,把研究视角深入到文化活动的符号结构及其运作机制中,力图揭示汉语言文字符号结构及运作机制的诗性特征。从文化符号学的角度看,人类的文明与文化都依赖符号,而文明与文化构成人类的基本存在状态,这一存在状态也可以表述为不同层级的符号建构。对以人类具体文化存在为关注对象的审美文化研究来说,揭示文化活动符号机制的美学智慧,具有“元研究”的性质,这正是本文之努力的价值取向。 本文在具体研究中主要选取隐喻这一理论视角来反思汉语言文字符号的诗性特征,力图从美学的维度揭示这一符号机制与人类自由情感表达的天然亲和性,从而彰显在这一机制深处积淀着的人类语言、文化及存在的关联。隐喻作为诗性语言符号的根本特征与科学语言的逻辑性在语言的符号结构及运作机制上都是相对的。在结构上,隐喻语言符号在能指与所指之间引入了召唤性语境符号——意象,弱化了二维符号结构的机械与刚性;在运作机制上,悬置以严格逻辑程序和词典语义为基础的符号表达,强调以相似性和语义更新为基础的隐喻跨越与创造,使符号表达超越凝定的逻辑语义,释放新的理解要素;而且在发生学上,隐喻比逻辑的历史更为古老,人类最早的思维方式是隐喻,在隐喻中展现了人类语义空间与自然物象符号的本体性关联。隐喻不仅植根语言学、修辞学的语域,而且搭乘美学哲学视野,其基本特征可表述为:以相似性作为基本结构动力,通过形象与意象进行话语运作,并通过悬置既有的符号意义与指称,开辟通向新境界的道路。人类自由的情感表达正是在隐喻中获得有力的符号支持。 通过隐喻这一理论的引入与阐释,有利于在以下几个方面推进对汉语言文字诗性价值的认识:首先,加强对汉文字独特符号结构的认识。与印欧语系拼音文字不同,汉文字增加了一个重要的结构要素——象,奠定了汉字符号结构诗性运作的基础。其次,增进对汉语言符号诗性机制的认识。由于象这一结构要素的存在,汉语言符号机制具有自然的生命秉性,较少抽象化的逻辑强制,与人类情感的自然表达机制具有结构上的关联性。再次,提升对汉语言文化符号智慧的理解。汉语言文化的符号智慧就在于以成熟的符号体系弱化了符号自身对人类的统治,它对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存在难题不无启示。 本文在基本结构上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汉字与汉语隐喻特质的奠基;第二部分非形态化与汉语语词隐喻;第三部分系词缺席与汉语话语结构的隐喻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本选题的研究动机及意义
二、目前本课题研究的基本现状、成就及不足
三、本文的理论视角
四、本文的基本思路和隐喻理论的几个关键范畴
五、本文各章节的基本结构
第一章 汉字:汉语隐喻特质的基础
第一节 象形文字如何记录了人与自然的源始关联
一、象形—人类最早的文字
二、隐喻—人类最早的思维方式
第二节 汉字字象的隐喻述谓模式
一、自源文字符号的分化
二、象形—作为字象的原型隐喻述谓
三 “比类合谊”“取譬相成”—作为字象的话语隐喻述谓
第三节 共时状态下汉字隐喻机制分析
一、原型隐喻述谓的积淀
二、拓扑性的隐喻字义场
三、脑神经机制研究为汉字隐喻性特质提供的证据
第二章 “非形态化”与汉语语词隐喻
第一节 西方基本隐喻原则再检讨
一、述谓与意义
二、字象与另类述谓
三、中西语言隐喻述谓层次的简单比较
第二节 汉语词隐喻述谓展开的几点铺垫
一、汉语词能否成为论题展开的一个层次
二、从字母到形态化—印欧系语言经济化原则的形式扩张
三、从象形到非形态化—汉语言经济化原则的内涵式生成
第三节 汉字之单音与语词隐喻
一、汉语言与源始诗性语言又一隐含的关联
二、单音与“1”结构模式对汉语体系的影响
三、“1”结构模式与语词隐喻
第四节 汉语词隐喻特质描述
一、虚与实—语词本体归类中的隐喻视角
二、实与虚—语词隐喻中的身体之维
三、实与虚—语词隐喻中的大地之维
四、实与虚—语词隐喻中的结构之维
五、由意义到事件
第三章 系词缺席与汉语话语结构的隐喻特质
第一节 系词缺席与法的淡化
一、系词缺席
二、形合
三、义合
第二节 象的话语述谓功能与隐喻
一、从汉字之象到话语之象
二、“道”之话语句法的隐喻指向
三、象的述谓功能与隐喻
第三节 “象”作为传意中介的召唤性机制
一、常态性召唤机制
二、弱常态性召唤机制
三、“非”常态性召唤机制
第四节 汉语言“呈象”句法的深度隐喻阐释
一、在语言中寻找被遮蔽的存在根基
二、形与声、视与听辨证扬弃的深层指涉
三、“呈象”句法个案的存在论隐喻例析
第五节 汉语言时空处置方式的结构性隐喻
一、一般语言中时空对立的结构性隐喻
二、汉语言时空处置方式的结构性隐喻
结语: 汉语言隐喻特质的隐喻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发布时间: 2005-10-17
参考文献
- [1].古书中词语的特殊读音研究[D]. 陈会兵.福建师范大学2007
- [2].朝鲜时代汉语官话教科书研究[D]. 岳辉.吉林大学2008
- [3].对外汉语文化语用教学研究[D]. 王美玲.陕西师范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