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旭(南京市沿江中学江苏南京210032)
摘要:美术是一门创造性极强的艺术课程,美术学科培养的人是富有表现力和想象力思维活跃的。最重要的是表现力和想象力是学生进行美术创作的基础,所以培养学生表现力和想象力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教师必须运用恰当有效的方法,培养孩子的表现力和想象力。
关键词:美术教学培养表现力想象力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0257-2826(2019)09-032-02
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原则中认为:“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去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想;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在美术教学中激发学生的自我表现力,在美术创作中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勇于创新,去创造属于自己的作品,这样的创作是一项有意义的工作。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这么一个故事:老师布置了“影子的游戏”即兴课堂作业,原为描画自己的影子。按照常规,一个形象的投影成倒影,还应当是这个形象本身。有一个孩子作业不只是简简单单的倒影:两个小朋友的影子一个变成了树,一个化身成了小鸟。孩子的作品给老师带来了新的惊喜:影子造型的突破,说明在作品表现上已经有了明显的自我表现欲望,已经产生了强烈的自主要求,这是孩子无穷的想象力,他的画趣十分奇妙,又让人有想象的空间,想要进一步的探寻。这个故事让我思考,课堂教学中孩子们有的表现性需要,该怎样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让学生在创造中完善技能和提高审美素质呢?
一、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表现力和想象力的重要性
检验美术教学是否成功主要是看有没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画作上有没有表现出独特的自我表现力和想象力。对于中小学生来说,自我表现欲不是那么的强烈,这或多或少受年龄爱好等多方面影响。教师应引导学生并激发学生的自我表现欲望,从而展现创新思维和课堂参与意识。美术学科在对培养学生表现欲方面更优于其他学科,所以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表现欲和想象力是值得探讨的话题。
美术教学中,有些老师看到学生习作认为:“这孩子怎么瞎涂啊”“想象力还不错,但画的一点也不像啊!”目前一些教育者衡量学生美术作品的唯一尺度就是“像不像”,却很少与之交流,体味学生作品所要表达的童真童趣。面对孩子们日益膨胀的表现性需要,该怎样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让学生在创造中完善技能和提高审美素质呢!
二、情境下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表现力和想象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生怎样自己画而不是教学生怎样画。而绘画教学过程中,学生要将自己想到的,看到的表现在画面中,“抽象的语言”转变为“形象的画面”。这恰恰就是绘画的表现----人们按照自己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理解而借助一定的绘画工具而做的展示。儿童的绘画表现能力是一种能力的体现,这可能与后天的学习息息相关,在观察,分析和记忆的基础上逐渐加强。在小学学习阶段,小学生的绘画表现力并不能很好的展现,也就不具备写实的能力,一些教育者衡量学生美术作品的唯一尺度就是“像不像”,却很少与之交流,体味学生作品所要表达的童真童趣。因此“像不像”等成人眼光来要求学生作画是不科学的。在美术教学中,不仅教会学生绘画表现技法和技巧,还要从学生自我表现意识和生活的体验入手培养学生自我表现力和想象力。
美术教学不是一门简单生硬的教授理论知识的课程。而是一门必须要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课程。表现力和想象力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在生活实践中慢慢培养出来的。教师可以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利用情境教学的方式,在美术课堂上学生也可以表现得稍微随意一些,但是思维一定要开阔。因为这样才能将学生蕴藏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挖掘出来。每位学生都有巨大的潜能,需要教师不断地去发现,而且鼓励和培养。教师只有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找到学生的优点,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因为教师与学生接触最多最广,所以教师应该与学生多加沟通。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采取情境教学的方式,在浓厚的艺术氛围中,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思维。
美术课堂需要从学生的日常生活、情感经验、个性特点,从每个学生的兴趣需要,情感表达出发,使课堂的各个环节变得丰富多彩,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视角用自己的生活体验去看的艺术,从而发现一书中的乐趣。在上《中国彩陶》这节课的时候,我设计了一个环节是听声,我播放了两种声音,第一种声音是雨点滴落湖面的嘀嗒声,第二种声音是黄河波涛汹涌的海浪声。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与对大自然的观察,他们可以想象出第一种声音,雨滴落在湖面泛起的阵阵涟漪从而画下漩涡纹;听到第二种声音,会画下汹涌的海浪或是大波浪线。这样两种声音与两种纹样,让学生感受不同的线条所带来的不同的感觉,并让学生采用其他的表现方法来增加对画中线条作用的认识,通过欣赏美术作品来感受不同纹样的差异,欣赏自然界中的景物体会自然界所带来的美感,在陶冶情操的同时体会自然界中的美。
三、美术学习兴趣是学生创作的前提
好奇是孩子们的天性是对新奇事物探究的一种心理倾向学生,一旦对一些事物产生好奇心就会在头脑中产生许多的问题而更加愿意去思考,并且想要获得答案。学生看到齐白石用些许墨色就能画出晶莹透亮的虾;徐悲鸿用寥寥几笔就能画出造型生动的奔马。好奇心油然而生。这必然就会去探究如何用墨才能表现物象,同时也会想到用这种技法去表现别的物象,因此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美术教学需要学生的自我表现力和创新意识,而创新意识离不开学生对于学习美术的兴趣,如果连学习的兴趣都没有便不可能去创新意识决定行为只有学生具有创新意识,才会产生创新的行为;只有形成创新意识,才会具有良好的创新能力。
四、培养学生主观观察与思考
小学生在绘画过程中常常出现异于主观意识的特点,因为他们不像成人一般因为实际生活体验联系然后被束缚,而且没有思维定式所禁锢,这恰好是个人的主观意识中展示的绘画作品。其实在成人世界中,越是对客观世界认识加深,就会越来减少潜在意识的认识。还有可能在他人的认知评判下,对自己没有信心,产生挫败感导致自我表现力减弱,其绘画作品往往没有了表现能力,形成限定的形式。但现在有些教学中也出现了以上生硬的限定形式。
对于中小学生来说,自我表现欲望是难能可贵的,关键是如何培养它。这对于心智的开发,自我评价等方面有很强的促进作用。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培养自我表现力和想象力可以更好的激发思维情感,形成优良的人格,对其成长有一定意义的促进作用。
美术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生硬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能力,同时在教学中也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程中来,坚持以人为本,还要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要让他们在细节处自己创作的灵感。这样,学生们在美术创作中才有自己独特的想法。美术老师,在上课的时候,也有着教授学生的技巧,不能将自己的知识和思想全部原封不动地传授给学生这样学生的思维就受到了限制,也难以找到美术方面的兴趣。教师不仅要交手学生绘画的理论知识与绘画的技巧,还要将美术知识融入到生活中去。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自主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还有利于学生学会灵活变通的学习技巧。
五、结语
美国知名美术教育学者罗恩菲德曾说过:“老师的目的是引导更广泛的思考,开拓依照架构,以达到让自身体验更准确丰富的目标。要想达到这一程度,必须给予学生更大量认真审查的机会,以及标示、改善鉴别力时一定会用到的词汇,同时可以运用创新的理念和审查技能的形式引导他们。如果仅仅运用单一的机械性的方式教授他们绘画是不可能的。”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的审美眼光都有所提升,但是教学中的自我表现力和想象力还有所欠缺。美术教育应是实践性的,美术教育应以启发创造想象力为主,培养学生有一双欣赏“美”的眼睛。其次加强表现力和想象力,在教育过程中提升学生美术表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凭借客观事物,根据主观感受达到表现力的高度,这不是教授技巧和写实的功力所能达到的;创作一件美术作品,实体应与联想相结合,联系好主观客观、实体和其周边的关系,着眼于主观感受,再以丰富的表现力创作。这样展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每个学生都可以展现其自我表现力和想象力。
参考文献:
[1]陈星汝、任仕君,陈鹤琴家庭教育思想研究[J].青年与社会,2012/07
[2]李鸿斌,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如何设计和选择现代教学媒体[J].科技信息,2012/01
[3]司书艳、杨淑娟,用多媒体丰富表现力创新美术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26
[4]王晓菲,谈高中美术色彩表现力的重要手段[J].美术大观,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