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孟子》一书自诞生起,历代学者研习不已,为之作注者颇多。东汉末年赵岐的《孟子章句》成为流传至今最早的《孟子》注本,在孟学诠释史上有着开创性的地位,为后世的研究奠定了多方面的基础。《孟子章句》中既有对文字的训释,又有思想义理的阐发,超越了一般经学家固守章句本身的局限。同时,赵岐的章句中保存了大量的先秦两汉古注,其保存古文献的成就值得称道。另外,赵岐对孟子各方面思想的合理解读与阐发,鼓舞了时人,启发了后人,可谓影响深远。然而近两千年来,学界对《孟子》原书的研究非常详尽,但对《孟子章句》的关注却嫌不足,尤其是全面的综合研究更是缺乏。所以笔者旨在对《孟子章句》一书作出全面梳理,提出管见,以为玉引。本文对赵岐的《孟子章句》作了全面的综合研究,论文分前言、主体、结语三部分。前言部分介绍了中国典籍诠释的特点、《孟子章句》的研究状况、全文的结构、研究方法以及本论文内容的创新之处。论文的主体部分共分七章,实际上论述了五个主要方面的内容:一、第一章阐述了赵岐之前《孟子》的研究情况。东汉后期,先后出现了五家研究《孟子》的专著,但仅有《孟子章句》完整存留下来。另外从汉代两部史书和两次官方会议上对《孟子》的评价可以看出,在两汉时期《孟子》已为当局和主流文化所接纳;又通过董仲舒、扬雄、王充对《孟子》的评价,从面到点,考察两汉《孟子》学的发展概貌。二、第二章主要讨论《孟子章句》的成书背景。分析了何谓“章句”以及章句的特征,详细介绍了赵岐的家世、学识和重要的学术活动。接着从时代特点、士风影响、个人经历及当代孟学诠释成果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孟子章句》产生的原因。三、第三、四两章的内容,是对《孟子章句》一书详细全面的文本分析。依据史籍文献、核对历代专书辑本,考辨了《孟子章句》的版本。赵岐第一次明确提出并区分《孟子》文本的内篇和外篇,并作了考证分析。在书中,赵岐详细解读了孟子的思想,主要在政治、伦理、哲学、教育、文学、经济等几个方面,赵岐重视名物训诂,对微言大义也能够精准把握,基本理解了孟子的意图。但这其中也有一些不当之处,本文在第四章中又从字词训释和背景材料入手,对赵岐解读不当的36处,在求证大量史料和前贤时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同时指出了赵岐失误的主要原因。在这部分的分析中,还总结了赵岐注释的特点,主要是:方式多样的诠释风格;征引诸经的诠释方法;重视考据的诠释态度。四、第五章,探究赵岐在《孟子》由子入经过程中的作用。分析了历朝历代《孟子》的不同地位,及在宋代最终完成由子书升格为经书的过程。而两汉作为第一个孟子研究的时期,人们不断推尊孟子,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尤其是典籍的传播离不开对典籍的注释,赵岐等注释者对《孟子》的传播作了突出贡献。甚至可以说,没有两汉时期对《孟子》的研习传播,就没有后来《孟子》地位的提升。五、第六、七两章主要考察《孟子章句》对后世的影响。朱熹的《孟子集注》,既继承了赵岐注释的精华部分,同时又有自己的创新。通过比较赵岐和朱熹的两个注本,可以看出,朱熹在文字训诂、背景材料、思想内容等多方面对赵注均有所继承发展。而作为孟子研究的集大成者焦循,他的《孟子正义》是为《孟子章句》作的专疏,焦循突破了“疏不破注”的成法,总体上推崇赵岐,但对其中的不当之处也予以分析、纠正。另外,《孟子正义》在训诂考据方面成就巨大,广征博引,堪称典范。在义理诠释上,焦循以《易》释《孟》,显示了无穷的思想张力。结语部分总结了赵岐《孟子章句》的历史意义以及对其进行研究的必要性。最后总结了赵岐章句的显著特点:要言不烦,概而述之;叠字为训;以今释古;以史释义,譬喻显豁。本文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第二章中,通过研究赵岐的注释本身,结合东汉的时代背景,总结了《孟子章句》出现的原因,具体说就是:孟子学说成为汉代思想家的理论资源;士风的影响使赵岐选择了著书立说;赵岐本人立不朽之言的追求;汉代孟学诠释成果的促进。只有认识了出现的原因,才能在这一大的时代背景下更好地理解文本。二、《孟子章句》的文本分析是写作过程中用力最多之处,自己的收获也最多。如对赵岐理解的孟子思想进行了全面分析,具体论述了赵岐眼中孟子的政治、伦理、哲学、教育、文学、经济思想,历代研究者大多认识到了东汉古文经学重名物训诂的特色,而忽视对义理思想上的阐发,本文力求做到将二者有机结合。通过分析总结出赵岐《孟子章句》诠释风格灵活多样、诠释方法征引诸经、诠释态度重视考据的总体特征。在肯定了此书的优点之后,指出了注释中分析不当的地方,主要集中在字义、词义、句义、人名、地名、历史事件、古书引用和句读等方面,并对其进行了详细考证、分析。三、最后两章集中论述了《孟子章句》对后世研究的影响。主要是将《孟子集注》、《孟子正义》分别与《孟子章句》作了纵向的比较,分析前者对后者的继承、纠正、引申、开拓之所在,以明学术传承之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