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食蚊罗索线虫(Romanomermis culicicorax)专性寄生于多种库蚊、伊蚊和按蚊体内,自上世纪60年代在美国路易斯安那等地发现该线虫以来,经过大量的实验室和现场灭蚊应用研究,证明是一种颇有前途的生物防治因子。1984年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近期开发对象之一。 但该线虫不易长期保存,尤其是感染期幼虫,在常温下生活力仅保持1~2天,在实际应用中受到很大限制。有关该线虫的冷冻保存,仅宋锦章等(2001)于液氮条件对该线虫的寄生前期幼虫(即感染期幼虫)做过研究,但经过冷冻后该幼虫丧失感染力。 为了研究在低温条件下保存食蚊罗索线虫,以及研究其实际应用和进一步研究该类线虫抗逆性分子机理,就二甲亚砜(DMSO)、甘油和海藻糖三种保护剂及其不同浓度对食蚊罗索线虫感染期幼虫低温保存后复苏率和感染力的影响及对成虫复苏率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实验采用40条/1000微升的幼线虫密度,以分步降温或直接降温的方法,分别于-20~-10℃、-80~-70℃、液氮条件,及于-20~-10℃采用不同的降温速率并于-80~-70℃条件保存,结果如下。 在-80~-70℃条件下,所选用的DMSO、甘油和海藻糖三种分别作单一保护剂,以DMSO效果最好,其中以5%、10%DMSO作保护剂30天后复苏率分别达71.8±2.1和82.8±2.9;采用DMSO和海藻糖的混合保护剂保存幼虫,证明5%DMSO与5%和10%的海藻糖效果良好,保存90天检测结果表明,其复苏率(%)分别为78.0±5.8、64.2±9.2,活力(次/分)分别为39.5±9.1、52.5±14.7。 保存在液氮中的幼虫,在96天后采用相同的复苏方法,各种保护剂中幼虫复苏率和活力均不佳,但仅海藻糖中幼虫虫体无断裂现象,证明海藻糖能稳定细胞膜和蛋白质的结构。 于-20~-10℃选用的三种降温速率1.18℃/min、0.84℃/min、0.92℃/min分步降温,以1.18℃/min降温效果最好,降温后于-80~-70℃保存1天后幼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不同温度对广州管圆线虫感染期幼虫的杀灭作用[J]. 热带医学杂志 2010(02)
- [2].猪蛔虫感染相关基因07E12的RNAi研究[J]. 中国畜牧兽医 2010(10)
- [3].中华卵索线虫人工繁殖技术研究与应用[J]. 中国园艺文摘 2011(05)
- [4].猪蛔虫感染相关基因28A02的表达谱及其全长cDNA的克隆和分析[J].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2010(12)
- [5].昆虫病原线虫感染期幼虫恢复发育的研究进展[J]. 昆虫学报 2008(02)
- [6].昆虫病原线虫的脱水休眠[J]. 中国生物防治 2010(01)
- [7].沈北新区鲜族人群寄生虫病流行情况[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12(04)
- [8].猪蛔虫不同发育阶段09G10基因的表达分析[J]. 动物医学进展 2010(08)
- [9].生物杀虫剂-昆虫病原线虫的培养技术[J]. 环境昆虫学报 2016(05)
- [10].人体寄生虫学设计性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 现代预防医学 2008(S1)
- [11].昆虫病原线虫发育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J]. 中国生物防治 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