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五行辨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中风,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合人形
五行辨治论文文献综述
李家劼,郭锦晨,张佩文,黄莉[1](2019)在《基于“合人形以法四时五行”理论探讨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辨治中风特色》一文中研究指出叶天士深受《黄帝内经》学术思想的影响,吸收其学术之精华,在前医对中风的认识的基础上,针对中风病的病机,提出"阳化内风"理论。在中风病的辨证论治的过程中,基于内经中提出的"合人形以法四时五行而治"的疾病治则,叶氏以益肝补肾、潜阳熄风为大法,遣方用药分别从合人形、法四时、循五行入手,将内经理论灵活运用于中风临床,从而形成了叶天士辨治中风的独特思想,为后人中医药治疗中风起到了极大的借鉴作用。(本文来源于《西南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刘洋,王东[2](2018)在《阴阳五行圆运动与脾瘅辨治辑要》一文中研究指出脾瘅源于《黄帝内经·素问》"有病口甘者,此五气之溢也,名曰脾瘅"。"圆运动"在河图中已有体现,与五行是融合的,不能分开;五行为病,皆病其不圆。阴阳二气,阳升阴降相互融合,并非单纯五行顺生平面图形,乃以"中土"为轴,四维之东方木气、南方火气、西方金气、北方水气为轮,螺旋上升,螺旋下降,河图乃一立体圆运动图。阴阳乃天地万物生长变化原始物质,圆运动与阴阳息息相关;脾土五行居中央,为上下气机升降之枢。故可从阴阳五行圆运动辨治脾瘅。脾瘅系嗜食肥甘厚味之果,亦为"消渴"之因。脾虚伏热乃脾瘅关键病机,亦为治疗根本。脾瘅之病,皆为病其不圆,阴阳失其平秘,治疗目的当为使运动复圆,阴平阳秘。脾虚伏热法当补脾胃之气,兼清伏热。脾虚肺消法当补脾肺之气,培土以生金。心脾两虚,阴火内盛,法当升浮阳气东垣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脾瘅-脾胃自病-脾虚伏热;脾瘅-心脾同病子病及母-心脾两虚,阴火内盛;脾瘅-肝脾同病木郁克土-肝郁脾虚,湿热中阻;脾瘅-脾肾同病土虚水侮-脾肾阴虚。肝郁脾虚,湿热中阻,法当疏肝解郁,清热祛湿逍遥散加栀子、黄芩。脾肾阴虚,法当补脾肾之阴兼清伏热,肾气丸类方。阴阳五行圆运动理论与脾瘅发生、发展、病因病机及辨证分型诊治关联紧密。寻求脾瘅证型共性和根源,拿捏升降补泄,使疾病向愈。黄元御《四圣心源》理论看似简单,实则深奥,更需深入探究。更应具前瞻意识,运用治未病理念,引导患者养成健康生活习惯,现代医疗技术结合中医,更准确辨证,有效控制病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社会负担。(本文来源于《实用中医内科杂志》期刊2018年11期)
戴永生[3](2018)在《中医五行辨治复发性口疮224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笔者采用原创的中医五行辨证对复发性口疮224例从病例情况、辨治模式、病案举隅、临证心悟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旨在提升中医五行理论对临床口疮病证五行辨治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贵阳中医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迟相林,黄彩峰,钟久昌[4](2018)在《从中西医结合视角刍议高血压的五行辨治:肾经篇》一文中研究指出肾在五行属水。中医理论认为,肾为五脏之大主,为先天之本,全身元气和阴阳之根本,与人的生长、发育、衰老密切相关,主要功能是"主水,主纳气,主骨生髓,开窍于耳和二阴,其华在发"。中医的肾和现代医学的肾脏在解剖上有相同点,但又不同于现代解剖学肾脏的概念。中医的肾,既包括现代解剖学中泌尿、生殖、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及所属经络,也包含了这些系统本身的生理功能等多方面内容~([1])。有学者认为,(本文来源于《中华高血压杂志》期刊2018年01期)
迟相林,于超,苘红好[5](2017)在《从中西医结合视角刍议高血压的五行辨治:肺经篇》一文中研究指出肺在五行属金。目前研究认为,对肺的解剖认识,中西医之间没有显着的异议[1]。中医理论认为,肺朝百脉,主治节。具体来说主要是指,肺主一身之宗气,通过肺的呼吸作用进行气体交换,使全身的血液通过经脉而聚会于肺,然后再输布至全身。如果肺主治节功能失调,则肺失肃降,行血无力,势必影响心主血脉的正常运行,导致血脉瘀阻、全身缺血缺氧。现代医学证实,肺循环与体循环相辅相成,共同促进血液在全身的正常运行,一旦肺的生理功能出现异常,势必会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华高血压杂志》期刊2017年12期)
迟相林,毕建忠,许顺良[6](2017)在《从中西医结合视角刍议高血压的五行辨治:脾经篇》一文中研究指出脾在五行属土,为中州之脏。脾胃通过运化水谷精微,化生气血津液,维持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因而脾胃被认为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由于中医学"重道轻器"的特点,导致对五脏的认识上,中西医之间出现了很多分歧。这一点,在脾的脏象理论上尤为明显。不过,随着中西医学的深入发展和融通,经过很多专家学者多年的研究和探索,目前在脾的认识上,中西医学达成了很多共识。中医的脾,从解剖实体上来说,主要指现代医学中的胰腺和脾脏~([1]),也有专家认(本文来源于《中华高血压杂志》期刊2017年11期)
迟相林,钟久昌,张道强[7](2017)在《从中西医结合视角刍议高血压的五行辨治:心经篇》一文中研究指出心在五行属火,是阳中之阳。中医理论认为心主要有两大功能,即心主血脉、心主神明。目前已有很多研究报道关于心主血脉和心主神明的现代医学科学解释。本文从现代医学科学角度探讨血脉、神明与血压调控及高血压之相关性。1心主血脉与高血压高血压是一种由环境和遗传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所致的复杂的、进行性的心血管综合征,而血压本身仅仅是这一综合征的表象。大多数抗高血压药物主要是作用于心脏和外周动脉系统。心主血脉的"心"在这里(本文来源于《中华高血压杂志》期刊2017年10期)
何洋,李云海,王丽君[8](2015)在《田玉美以五行“水色”立论辨治杂病经验》一文中研究指出田玉美教授为当今着名中医药学家、名老中医,全国第一批及第叁批名老中医师带徒指导老师,从医60余载,学验俱丰,治疗疑难杂病,每起沉疴。笔者有幸侍诊于田老,现将其以五行"水"色辨治杂病验案两例介绍于下。1疏肝理脾、寒热平调治疗黧黑斑患者,女,31岁,2014年1月16日初诊。两年前发现面部无特殊原因出现散在淡黄色斑,面颊部尤重,且颜色逐渐加深至淡(本文来源于《湖北中医杂志》期刊2015年12期)
黄丹虹,江晓东[9](2014)在《从《内经》中心脏病机五行传变模式探讨脓毒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的辨治思路》一文中研究指出《内经》中"五脏五行传变学说"认为人体可分为以肝、心、脾、肺、肾为主的五个子机能系统,它们之间在生理、病理上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心病可影响其他四脏,四脏疾病反过来亦可影响心脏。脓毒症易导致心功能不全,进而发展成多脏器功能不全,涉及到全身各个主要系统、脏器和组织,发病过程中相互影响。因此,以"心病及四脏"及"四脏疾病及心脏"的正反五行病机传变模式为指导,对脓毒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的辨证论治有深刻的临床意义。(本文来源于《北方药学》期刊2014年08期)
吴筱枫[10](2007)在《戴永生教授五行辨治医案叁则》一文中研究指出戴永生教授乃贵州省知名中医,从事中医五行系列研究十八载,在医术上善于将中医五行理论与临床辨证相结合,颇具诊疗特色。本文整理戴教授应用五行理论辨治胃脘痛、咯血及病毒性角膜炎的医案,并加以研讨,可作为临床辨证治疗的引导。(本文来源于《四川中医》期刊2007年08期)
五行辨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脾瘅源于《黄帝内经·素问》"有病口甘者,此五气之溢也,名曰脾瘅"。"圆运动"在河图中已有体现,与五行是融合的,不能分开;五行为病,皆病其不圆。阴阳二气,阳升阴降相互融合,并非单纯五行顺生平面图形,乃以"中土"为轴,四维之东方木气、南方火气、西方金气、北方水气为轮,螺旋上升,螺旋下降,河图乃一立体圆运动图。阴阳乃天地万物生长变化原始物质,圆运动与阴阳息息相关;脾土五行居中央,为上下气机升降之枢。故可从阴阳五行圆运动辨治脾瘅。脾瘅系嗜食肥甘厚味之果,亦为"消渴"之因。脾虚伏热乃脾瘅关键病机,亦为治疗根本。脾瘅之病,皆为病其不圆,阴阳失其平秘,治疗目的当为使运动复圆,阴平阳秘。脾虚伏热法当补脾胃之气,兼清伏热。脾虚肺消法当补脾肺之气,培土以生金。心脾两虚,阴火内盛,法当升浮阳气东垣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脾瘅-脾胃自病-脾虚伏热;脾瘅-心脾同病子病及母-心脾两虚,阴火内盛;脾瘅-肝脾同病木郁克土-肝郁脾虚,湿热中阻;脾瘅-脾肾同病土虚水侮-脾肾阴虚。肝郁脾虚,湿热中阻,法当疏肝解郁,清热祛湿逍遥散加栀子、黄芩。脾肾阴虚,法当补脾肾之阴兼清伏热,肾气丸类方。阴阳五行圆运动理论与脾瘅发生、发展、病因病机及辨证分型诊治关联紧密。寻求脾瘅证型共性和根源,拿捏升降补泄,使疾病向愈。黄元御《四圣心源》理论看似简单,实则深奥,更需深入探究。更应具前瞻意识,运用治未病理念,引导患者养成健康生活习惯,现代医疗技术结合中医,更准确辨证,有效控制病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社会负担。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五行辨治论文参考文献
[1].李家劼,郭锦晨,张佩文,黄莉.基于“合人形以法四时五行”理论探讨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辨治中风特色[J].西南医科大学学报.2019
[2].刘洋,王东.阴阳五行圆运动与脾瘅辨治辑要[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8
[3].戴永生.中医五行辨治复发性口疮224例分析[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8
[4].迟相林,黄彩峰,钟久昌.从中西医结合视角刍议高血压的五行辨治:肾经篇[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8
[5].迟相林,于超,苘红好.从中西医结合视角刍议高血压的五行辨治:肺经篇[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7
[6].迟相林,毕建忠,许顺良.从中西医结合视角刍议高血压的五行辨治:脾经篇[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7
[7].迟相林,钟久昌,张道强.从中西医结合视角刍议高血压的五行辨治:心经篇[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7
[8].何洋,李云海,王丽君.田玉美以五行“水色”立论辨治杂病经验[J].湖北中医杂志.2015
[9].黄丹虹,江晓东.从《内经》中心脏病机五行传变模式探讨脓毒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的辨治思路[J].北方药学.2014
[10].吴筱枫.戴永生教授五行辨治医案叁则[J].四川中医.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