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金融全球化给世界带来了深刻而复杂的影响,如何有效监管跨国银行,防止金融风险在国家之间蔓延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心的问题。对跨国银行实行东道国和母国的联合监管,明确划分各自的监管责任,成为有效防范和化解国际金融风险,降低监管成本,避免各国监管法律与规则的冲突和漏洞的途径。当我国金融选择了开放和国际化,它就不只是选择了利益的共享和分配,更要承担起金融全球化所带来的风险和冲击,因此,我国必须在金融自由化和金融监管中找寻最佳平衡点,参与到制度化、规范化的协调与合作中来。跨国银行联合监管机制作为金融监管国际合作机制的组成部分,代表了金融监管制度变迁的重要方向。本文通过对联合监管机制的合理性、具体运作及运行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探索现行联合监管机制软性效应及低效运作的根源,并试图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从而为我国参与跨国银行联合监管提供切实有效的路径选择。这将有助于我们对国际金融风险的警醒,有助于对国际金融监管发展趋势的把握,有助于全面、客观的了解国际在跨国银行联合监管上的通行做法,构筑开放的金融监管格局,使我国银行业及其银行监管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不受歧视和赢得更多的国际比较利益。依照这一思路,本文以跨国银行联合监管机制的现实背景和理论基础为出发点,论述了联合监管机制的存在意义;接着分析了联合监管机制的具体运作,即它是如何分配东道国和母国之间的监管责任,如何协调各监管当局间的联合行动,如何建立监管信息的交流和共享等,随后分析了当前联合监管机制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最后,面对金融监管国际合作的趋势,对中国回应跨国银行联合监管机制做了相关论述,提出了完善建议。本文由前言和四章组成。前言部分主要在于提出本文研究的主题。文章开篇简要分析了金融全球化浪潮下,金融监管的国际协调与合作已成为国际经济协调与合作的主旋律。跨国银行联合监管机制正2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并发展起来的。而我国在参与国际金融竞争的同时也要参与国际金融监管的合作,从而确保我国金融秩序的稳定与繁荣。按照著文惯例,导论还对研究思路、分析框架、研究方法作了交代。第一章运用实证研究、价值分析、演绎推理的方法分析了跨国银行联合监管机制的现实背景和理论基础,从法学、经济学层面论证了联合监管机制的必要性和合理性。首先,本章分析了跨国银行联合监管机制的现实背景。当今金融国际化趋势下,跨国银行业迅猛发展并呈现出种种新的趋势和特点,具体表现为竞争范围全球化、银行规模巨型化、业务经营全能化、金融创新多元化、机构运营网络化,给金融监管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其次,本章从法理学、国际经济法学及新制度经济学层面为联合监管机制提供了理论支撑。从法理学角度看,联合监管机制能满足金融监管领域对秩序、安全、效益的需求,体现了基本的法律价值。从国际经济法角度看,单纯依国籍原则、领域原则划分各国监管当局之间的监管责任及权限,势必在跨国银行的监管中出现盲点和冲突,必须突破传统国际法的管辖原则,协调各国监管管辖的权限。从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角度看,传统的银行监管机制处于非均衡状态,仍然局限于一国范围内的监管机制显然不是最有效的和制度运行费用最低的,联合监管机制是监管制度变迁与创新的必然结果。第二章运用实证分析、比较研究的方法论述了跨国银行联合监管机制的实践,以联合监管机制的确立、发展和促进为线索,对联合监管机制的具体内容做了梳理。首先,本章归纳了巴塞尔委员确立的跨国银行联合监管机制的各项准则和具体的实施标准,其内容主要涉及对跨国银行监督管辖权限的划分;市场准入权利的协调;共同的资本充足率标准;交换信息与协调行动;以及在结算和支付体系方面的合作,并综合评述了巴塞尔联合监管机制的特色和影响。其次,本章介绍了以欧洲单一市场的建立为背景的欧盟银行法对跨国银行联合监管机制的发展,其最大的特点体现在它所确立的“母国控制原则”。再次,本章还简要介绍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及其他区3域性的监管组织在实践中对联合监管机制的促进,并以美国的联合监管实践为例,说明了各国对联合监管机制的回应。第三章运用理论联系实践、实证与规范相结合的方法,从合作的利益基础、合作主体及机制运行三方面剖析了当前跨国银行联合监管机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从合作基础看,国家利益冲突一直是阻碍联合监管以及其作用发挥的重大障碍。联合监管的国际合作必须在平衡利益冲突的基础上推进。从合作主体看目前的联合监管合作仍主要局限于发达国家之间,发展中国家银行监管当局加入联合监管合作将有助于在更大范围内实施并表监管,避免银行利用各国监管制度的差异进行“套利”,还有助于更广泛的交流监管信息,形成快速解决金融危机的合作环境。银行和非银行监管机构的合作将形成对全能跨国银行的有效监管。从机制运行看,并表监管实施的条件性,双重钥匙方法的缺陷、东道国和母国监管责任的重合及国际性银行危机救助系统的空缺是联合监管机制低效运行的表现,签订联合监管协议?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对跨国银行监管的实践及对我国的启示[J]. 明日风尚 2017(15)
- [2].意大利银行进入中国市场的策略研究[J]. 上海金融 2012(12)
- [3].跨国银行的新发展与中国银行业的跨国经营探索[J]. 中外企业家 2018(23)
- [4].跨国银行的国际化扩张:动因、进程及区位[J]. 中外企业家 2012(03)
- [5].金融危机对跨国银行企业的影响——以花旗集团为例[J]. 经济地理 2009(10)
- [6].知名跨国银行践行社会责任的现状及其特点分析[J]. 法治研究 2012(01)
- [7].跨国银行东道国的风险监管[J]. 浙江金融 2010(03)
- [8].跨国银行境外机构的母国监管责任[J]. 法学家 2009(06)
- [9].跨国银行组织结构及管理模式发展新趋势[J]. 银行家 2012(09)
- [10].World[J]. 21世纪商业评论 2012(22)
- [11].对被招安的提克威,只能使用好莱坞标准《跨国银行》[J]. 电影世界 2009(03)
- [12].有效银行监管的利剑或金融市场准入的障碍——浅论跨国银行监管中东道国和母国的评判权[J]. 市场周刊(理论研究) 2012(07)
- [13].发达国家跨国银行经营策略的新变化及启示[J]. 经济管理 2008(09)
- [14].跨国银行母国监管制度的缺陷及改革方向——东欧金融危机的启示[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3)
- [15].有效银行监管的利剑或金融市场准入的障碍——浅论跨国银行监管中东道国和母国的评判权[J]. 市场周刊(理论研究) 2012(03)
- [16].《银行并表监管指引(试行)》介评[J]. 经济研究导刊 2009(25)
- [17].跨国银行的治理结构与绩效[J]. 中外企业家 2009(24)
- [18].跨国银行立体监管模式理论探究[J]. 商业文化(学术版) 2009(04)
- [19].浅议跨国银行并表监管[J]. 法制与社会 2008(18)
- [20].浅议银行业并表监管——国际经验和中国实践[J]. 法制与经济(下旬) 2010(04)
- [21].跨国银行进入模式及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市场的实证[J]. 管理评论 2010(12)
- [22].营销绩效评价理论与方法[J]. 改革与开放 2010(16)
- [23].跨国银行在新兴市场风险环境中的行为选择与综合影响[J]. 世界经济研究 2009(05)
- [24].我国对跨国银行监管的实践及问题思考[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05)
- [25].试论我国跨国银行监管体制的完善[J]. 商情(教育经济研究) 2008(01)
- [26].跨国银行监管的法律现代化[J]. 商场现代化 2008(26)
- [27].跨国银行国际监管的新发展及问题分析[J]. 财经科学 2012(04)
- [28].子行还是分行:银行跨国经营的组织形式选择[J]. 金融与经济 2008(08)
- [29].跨国银行海外经营动因研究——基于中国市场的实证分析[J]. 金融论坛 2009(04)
- [30].基于金融业全面开放下跨国银行的经营战略分析[J]. 华商 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