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国际分工是指世界各国和地区之间的劳动分工,它是社会分工超越国界的结果,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国际分工的深化和发展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越来越融合为一个市场,世界各国的贸易和投资联系更加紧密;跨国公司成为对外投资的主要形式,其迅猛发展带动了发达国家的“夕阳产业”向发展中国家的转移;科技革命推动了技术的不断进步,特别是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一方面促使先进技术拥有量的多寡成为国家或企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决定因素,另一方面也促使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和生产工序的不断细化,一个国家已经很难单独完成产品生产的全过程,而是由多个国家分担不同的生产环节。在上述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国际分工逐步有了新的调整:首先,分工结构逐步呈现网络化,不仅存在南北国家之间的分工,而且南南、北北国家之间的分工也很多;其次,分工形式多样化,既包括产业间分工和产业内分工,也包括产品内分工,而且后者逐步成为国际分工的主要形式;再次,分工的主导因素多元化,自然资源已经不是各国分工地位的唯一决定因素,取而代之的是各国的技术水平,政府间的经济协议对国际分工的深化和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2007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造成巨大冲击:美元贬值、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全球经济大幅波动,各国采取了财政和货币政策,诸如降低利率、减少税费、发展低碳经济等来减少金融危机对经济造成的损失,此次危机更是加快了国际分工调整的步伐,促使了对经济发展中第三产业要占绝对优势的质疑和发达国家需产业回归的思考。国际分工的新调整对处于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各种类型国家产生了不同的影响,总的来说,无论是贸易总额、高技术含量产品的出口以及高附加值部件的生产,发达国家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有所下降,但还是处于分工的主导地位,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分工地位有所提高,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而其它发展中国家依然处于分工底层,特别是在高技术产品的出口方面远远落后于前述两种类型的国家。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举足轻重,但是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依然很低。得益于廉价的劳动力成本,劳动密集型产业是中国的优势产业;同时由于低水平的劳动力素质以及技术投入和创新能力,中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与世界先进国家还存在巨大差距,中国制造业从事的主要是加工装配环节,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目前,中国只是“世界加工厂”,距成为“世界工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全球分工调整期促进中国产业升级、提升中国国家分工地位的对策建议,中国产业升级需要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从政府角度来看,首先要调整产业政策,根据不同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对国民经济的重要程度采取差异化产业政策,有些产业需要政府的扶持和保护,另外一些产业则会遭遇政府限制政策;其次,要支持优势企业对劣势企业的兼并和收购,关闭资不抵债的国有企业的经营,推进产业重组,同时要把分散的中小企业改组、集中,提高企业集中度,发挥产业集聚效应,提高整体竞争力。从企业角度来看,第一是要加大科研投入,增强技术创新能力,促进技术升级和品牌升级,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第二要实施错位竞争,避开外资企业的优势,以己之长击彼之短,在小市场求生存。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一带一路”的国际分工与合作研究述评[J]. 现代商贸工业 2020(05)
- [2].参与生产国际分工如何提升了企业竞争力?[J]. 现代经济探讨 2019(11)
- [3].地理环境的经济增长效应:基于产品内国际分工视角的考察[J]. 社会科学战线 2016(12)
- [4].产品内国际分工与贸易: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比较[J]. 改革与战略 2017(08)
- [5].产品内国际分工与产业升级研究——基于出口复杂度的再测算[J]. 当代经济 2016(08)
- [6].产品内国际分工对国际价值的影响及启示[J]. 经济学家 2015(11)
- [7].国际分工对京津冀地区专业化的影响[J].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6(45)
- [8].文化因素影响及促进“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分工研究[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4)
- [9].国际分工视角下产业升级内涵界定与演进研究[J]. 科学决策 2018(10)
- [10].我国制造业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1)
- [11].产品内国际分工对中国异质劳动力就业的影响[J]. 国际贸易问题 2013(06)
- [12].把握我国经济在国际分工中的新定位[J]. 前线 2012(06)
- [13].产品内国际分工、地区专业化与区域经济增长[J]. 财经论丛 2012(04)
- [14].价值链国际分工与我国加工产业发展问题研究[J]. 北方经济 2011(03)
- [15].山东省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的影响因素分析[J].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3)
- [16].产品内国际分工对中国劳动力就业的影响[J]. 生产力研究 2010(05)
- [17].产品内国际分工的劳动生产率效应——基于长三角与珠三角的经验研究[J]. 产业经济研究 2010(04)
- [18].产品内国际分工的效应及其关联度[J]. 改革 2010(11)
- [19].产品内国际分工视角下的中美产业内贸易研究[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1)
- [20].中国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的特征及趋势分析[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9(06)
- [21].新国际分工与中国技术创新[J]. 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下半月刊) 2009(07)
- [22].产品内国际分工与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J]. 东南亚纵横 2009(12)
- [23].产品内国际分工与发展中国家的价值链提升[J]. 经济研究 2009(09)
- [24].论协议性国际分工与比较优势的协调——基于战略性贸易政策的二者的协调[J]. 学习与探索 2008(01)
- [25].新型国际分工与全球竞争格局变化分析[J]. 广西质量监督导报 2020(02)
- [26].全球性人口转型对国际分工的影响——基于动态面板数据的分析[J]. 世界经济研究 2014(05)
- [27].基于面板模型的产品内国际分工收益效应研究[J]. 统计与决策 2014(16)
- [28].中国企业是否更偏好国际分工网络[J]. 统计研究 2013(07)
- [29].产品内国际分工与地区专业化空间演化——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J]. 财贸研究 2012(03)
- [30].国际分工演化与我国地区专业发展的比较研究[J]. 北方经济 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