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文旨在应用马丁.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对托马斯.哈代的《无名的裘德》中人物形象的“存在”进行讨论。本文的研究问题是:裘德是如何并且是在何种意义上从沉沦和异化中醒悟过来的?此问题的回答是通过对以下问题的分析得出的:这种沉沦和异化是如何通过裘德与艾拉贝拉的婚姻及与淑的爱情中具体表现出来的?从“此在”的角度看,裘德是怎样“觉醒”的?通过本文的研究,小说从海德格尔存在主义的视角反映了人在道德上和心理上所处的困境及为摆这种脱困境所作的努力。根据海德格尔存在主义观点,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会失去自己独特的个性,不再是独立的在者,他会以他人的眼光来看待自己,这种无独特个性、平均化的、不确定的人因而被称为“常人”。尽管小说中的裘德争强好胜,但常人的统治把他的一切都磨平了,扼杀了一切冒尖、领先的可能性,使他不得不处于平庸、刻板、消极无为的境地。于是,裘德无须且不可能对任何事态做出自己的判断,更不可能为自己的行为做出抉择,个人自然失去了自己的本真的在,这种状态即为“此在的沉沦和异化”。小说中的裘德,其一生的愿望总是受到阻力而难以实现,这种阻力有时是一股,有时是多股,因而使他无法自由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按照海德格尔的观点,这是因为裘德的形象显得与社会脱节。而女主人公淑的形象也有类似的特点,她仿佛精灵下凡,却为人世间的种种束缚所困扰而活得无比痛苦。另一个不同常人的形象是“小时光老人”——裘德与妻子艾拉白拉的孩子,他仿佛是来自另一个星球的小怪物,小小年纪就陷入绝望之中,最后杀死了裘德和淑的孩子并自杀,造成无法挽回的悲剧。小说中种种不自由的境遇和面对制度束缚而表现出的无助、孤独和绝望,与存在主义哲学所揭示的现代人的生存状态极为相似,表现出存在的荒诞性。人可以逃避危害,但终究不能逃脱人生之大限——死亡。死是此在的终结,海德格尔所谓的死,是行将到来、尚未实现的死,即作为可能性的死。死无法避免、无法替代,面对死亡,人们不得不超脱本身以外的一切而关注自己的在(或生),从而真正领悟到生的意义。对死的必然性的领悟会使此在从沉沦和异化中醒悟过来,既不执著于过去已经实现的可能性,又不懦弱地逃避死亡,而是积极去开拓出自己的最本己的能在,这便是“为死而在”。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观点强调人的自我“存在”,认为人的本质就是自由,自由是个人的选择。带着这种观点看待现代社会中的人时,我们发现个人脱离了他生存的环境,感到精神压抑和不自由,除非死亡,否则不能获得“自由”。而《裘德》的主人公因其超前的思想意识,有着与现代人类似的心理困境和摆脱困境的方式,这使我们对这部小说有了新的认识。《裘德》的出版虽早于存在主义哲学的流行时期,却将存在主义的观念寓于现实主义的传统形式之中,可以说是哈代最具现代意识的一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