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氮气调大豆的储藏及加工品质研究

充氮气调大豆的储藏及加工品质研究

论文摘要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粮油兼用经济作物,不同的储藏方法和储藏年限对大豆的品质变化有着明显的影响。本课题研究两种大豆样品在不同温度下充氮气调(氮气浓度>98%)与常规对照储藏180d的品质变化,定期测定各品质指标,研究结果如下:充氮气调组和对照组大豆发芽率、过氧化氢酶活性、水溶性蛋白、氮可溶性指数(NSI)、游离巯基含量随储藏时间的延长和储藏温度的升高逐渐降低,延津大豆常规35℃储藏180d发芽率降为0,东北大豆常规35℃储藏180d NSI从93.1%降至37.5%,过氧化氢酶活动度从19.0mgH2O2/g降至16.8mgH2O2/g;而脂肪酸值和二硫键含量逐渐增大,东北大豆CA35℃和常规35℃储藏180d脂肪酸值分别升至13.5、20mg/100g;脂肪酶活动度先升高后降低;粗脂肪和粗蛋白含量变化不明显,分别在20%和42%左右。充氮气调组各品质指标的变化明显小于对照组。储藏温度与各指标的相关性系数要大于储藏方式与各指标的相关性系数,温度对大豆品质的影响要大于储藏方式对它的影响。索式抽提对东北大豆抽提粗脂肪,色泽、皂化值、碘值及磷脂含量受储藏方式、温度和储藏时间的影响变化不大,皂化值在190mgKOH/g到196mgKOH/g之间,碘值在126gI2/100g-133gI2/100g之间,磷脂含量在6.9-7.7%之间波动;过氧化值和酸值随大豆储藏时间的延长和储藏温度的升高逐渐升高,CA35℃和常规35℃储藏180d后的过氧化值分别从原始样的0.82mmol/kg升高到1.93、2.95mmol/kg,CA30℃和常规30℃储藏180d后的酸值分别从原始样的0.61mgKOH/g升高到1.12、1.28mgKOH/g,充氮气调能明显控制大豆粗脂肪酸值和过氧化值的增加。储藏温度和储藏时间与各指标的相关性比储藏条件与各指标的相关性要大。大豆粗脂肪中的脂肪酸以亚油酸含量最高,约占总脂肪酸的55%,其次依次为油酸、棕榈酸和亚麻酸、硬脂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的82%以上。储藏180d后,大豆中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均有所降低,而棕榈酸、硬脂酸和油酸含量相应增加;大豆样品粗脂肪中的反式酸含量很低,主要为n-9位反式油酸,储藏温度和时间对反式酸含量影响不明显。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课题相关研究概况
  • 1.2.1 国际气调研究情况
  • 1.2.2 国内气调研究情况
  • 1.3 气调储粮技术的分类
  • 1.3.1 生物降氧
  • 1.3.2 充氮气调
  • 2气调'>1.3.3 充 CO2气调
  • 1.3.4 脱氧剂气调储藏
  • 1.3.5 真空包装储粮
  • 1.4 充氮气调储粮的条件及技术研究进展
  • 1.4.1 充液化氮储藏
  • 1.4.2 分子筛变压吸附制氮
  • 1.4.3 膜分离法制氮
  • 1.5 粮食及油料的品质及储藏过程中品质的变化
  • 1.5.1 粮食及油料的品质
  • 1.5.2 储藏过程中种用品质的变化
  • 1.5.3 储藏过程中脂类的变化
  • 1.5.4 储藏过程中蛋白质及氨基酸的变化
  • 1.5.5 储藏过程中维生素的变化
  • 1.6 大豆的主要储藏特点
  • 1.6.1 水分活性高,安全水分标准低
  • 1.6.2 湿度高时吸湿性强,湿度低时散湿性强
  • 1.6.3 耐温性差,品质容易劣变
  • 1.6.4 油分易析出,子叶易赤变
  • 1.6.5 丧失发芽率,减弱发芽势
  • 1.7 大豆储藏的主要措施
  • 1.7.1 去除杂质
  • 1.7.2 综合控制水分和温度
  • 1.7.3 适时通风
  • 1.7.4 杀虫和粮情检查
  • 第二章 充氮气调对模拟仓大豆品质的影响研究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实验材料
  • 2.2.2 主要试剂
  • 2.2.3 主要仪器
  • 2.2.4 实验方法
  • 2.2.4.1 气调模拟仓的制作和模拟仓气密性测试
  • 2.2.4.2 充气装置的制作
  • 2.2.4.3 实验条件
  • 2.2.5 测定指标
  • 2.2.5.1 按国标检测的指标
  • 2.2.5.2 大豆粗蛋白含量测定
  • 2.2.5.3 大豆水溶性蛋白含量及氮可溶性指数的测定
  • 2.2.5.4 大豆蛋白巯基和二硫键含量测定
  • 2.2.6 实验数据处理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大豆发芽率的变化
  • 2.3.2 大豆脂肪酸值的变化
  • 2.3.3 大豆粗脂肪的变化
  • 2.3.4 大豆粗蛋白的变化
  • 2.3.5 大豆水溶性蛋白和氮可溶性指数的变化
  • 2.3.6 东北大豆过氧化氢酶活动度(HPA)的变化
  • 2.3.7 东北大豆脂肪酶活动度(LA)的变化
  • 2.3.8 东北大豆蛋白中巯基和二硫键含量的变化
  • 2.3.9 相关性分析
  • 2.3.9.1 东北大豆不同温度条件下储藏方式、时间与各指标的相关性
  • 2.3.9.2 延津大豆不同温度、储藏方式、时间与各指标的相关性
  • 2.4 小结
  • 第三章 充氮气调对模拟仓大豆制油品质的影响研究
  • 3.1 前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材料
  • 3.2.2 主要试剂与仪器
  • 3.2.3 试验方法
  • 3.2.3.1 试验条件
  • 3.2.3.2 大豆粗脂肪的制备
  • 3.2.3.3 分析测定方法
  • 3.2.3.4 大豆粗脂肪脂肪酸组成成分分析
  • 3.2.3.5 大豆粗脂肪反式酸组成成分分析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大豆粗脂肪色泽的变化
  • 3.3.2 大豆粗脂肪酸值的变化
  • 3.3.3 大豆粗脂肪过氧化值的变化
  • 3.3.4 大豆粗脂肪皂化值的变化
  • 3.3.5 大豆油碘值的变化
  • 3.3.6 大豆粗脂肪磷脂含量的变化
  • 3.3.7 东北大豆储藏方式、温度、时间与粗脂肪各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3.3.8 大豆粗脂肪的脂肪酸组成分析
  • 3.3.9 大豆粗脂肪中反式脂肪酸含量分析
  • 3.4 小结
  • 第四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充氮气调大豆的储藏及加工品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