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行为测量论文-石密,刘建准

网络行为测量论文-石密,刘建准

导读:本文包含了网络行为测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网络,网络集体行为,集体意向,网络集体行为意向

网络行为测量论文文献综述

石密,刘建准[1](2017)在《网络集体行为意向:概念、测量及形成要素——基于国外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意义]现阶段,我国的网络集体行为已经引起了从中央政府到普通网民的广泛关注。作为该领域的研究人员有责任对网络集体行为意向的形成机制进行剖析,以引导与实现网络集体行为的健康发展。[方法/过程]利用文献调研与归纳分析的方法,梳理了大量国外相关研究领域的文献,阐述了网络集体行为意向的概念、测量方法及形成要素。[结果/结论]集体意向作为群体目标导向行为的核心预测变量,是当前用以探索网络集体行为的一个比较合适的研究取向。目前网络集体行为意向的测量主要有:生理测量法,自我报告法与量表测量法。网络集体行为意向的形成经历了酝酿、驱动与激活叁个阶段,各阶段分别受到网络情境、社会影响与个体感知的作用。(本文来源于《情报杂志》期刊2017年05期)

杨凌峰[2](2016)在《基于测量汇报的移动网络用户行为分析和网络优化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移动互联网与物联网的蓬勃发展,移动应用层出不穷,移动用户对下行传输速率等移动网络性能有了更高的要求。测量汇报技术因其对移动网络性能参数的实时采集,使其能够更加迅速地反映移动网络性能,从而有效提升网络性能。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挖掘测量汇报的海量数据与移动网络性能之间的内在联系,从用户应用层面进行移动网络性能优化。结合网络自组织以及合适的用户分配策略,能够有效提升移动网络下行遍历速率,缓解潮汐效应所带来的网络压力。本文首先对测量汇报技术进行了简要的论述,针对其缺陷进行改良,设计并实现了一套基于测量汇报的移动网络性能展示系统。整个系统实现了对用户行为与移动网络性能的实时采集、动态分析和反馈展示,最终得到了移动网络的用户分布图和移动网络性能图。为了研究用户移动行为对移动网络性能的影响,本文设计了栅格化改进的K-means算法,得出了特定地区用户分布概率对时间的函数,建立了用户分布模型,并根据仿真结果进行了针对性分析。同时,利用决策树算法,分析测量汇报的数据与信干比等级参数的关系,建立信干比等级预测模型,并验证了该模型的准确性。针对所发现的移动网络下行速率偏低的问题,文中提出了基于距离和基于簇的两种用户分配策略,并通过严密的理论推导,得出了在这两种用户分配策略下的下行遍历速率公式。同时结合蒙特卡洛仿真方法,一方面论证了所推公式的正确性;另一方面得出了在低功耗节点密度相对较低时应该采用基于距离的用户分配策略以维持网络的稳定性,当低功耗节点密度相对较高时应该采用基于簇的用户分配策略以提高移动网络服务质量的结论。利用基于测量汇报的移动网络性能展示系统,配合自组织网络技术,结合文中所提用户分配策略,能够实现移动网络的自检查、自配置以及自优化。(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6-12-01)

甘曈[3](2016)在《用户行为测量及一体化网络名系统设计和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互联网在人类社会生活和日常工作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已经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然而,由于互联网原始设计考虑不足,传统互联网逐渐暴露出了许多弊端,诸如安全性差、可靠性低、可管性弱等问题。为此,在科技部973项目“一体化可信网络与普适服务体系基础研究”的支持下,本文结合项目组前期成果,对一体化网络在资源存储、检索和数据传输方面的有效性、可靠性和安全性、以及移动性支持等关键技术及其建模分析展开研究。本文首先对传统网络进行实测分析,展示现有网络中存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基于973项目设计的一体化网络的两层架构,结合云计算技术和多路径技术设计了一种改进架构,目标是消除传统互联网在安全性、可靠性等方面存在的缺陷;其次,为了更加快速有效地进行资源检索,本文在普适服务层为一体化网络设计了一种新型名系统并进行了可靠性分析;最后,本文对一体化网络的传输性能和移动性能展开研究,展示了改进网络架构的高性能。本文主要研究工作与创新点可归纳如下:(1)针对现有网络中对互联网用户网络帐号的注册行为以及移动网络彩信的使用行为和存储规律进行了测量分析。首先,通过对现有互联网用户网络账号注册行为进行分析,发现用户密码较短且复杂度低、且用户名和密码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导致账号易于被破解、用户信息在存储和传输过程中容易丢失或被窃取。其次,对传统移动网络中的彩信数据进行测量分析,主要发现:彩信的收发服从幂率分布,相对收发终端之间存在应答效应,彩信的大小受到严格限制,相应数据在彩信中心的存储时间也较短,这大大降低了用户体验。(2)针对现有网络普遍存在的安全性不高,存储和传输效率较低等问题,以安全可靠高效为设计目标,本文针对973项目提出的一体化网络架构做出进一步改进。在一体化网络两层结构的基础上,做出如下改进设计:在普适服务层优化了资源存储架构,引入云计算技术用于资源的注册与检索,使得网络资源的获取可以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同时也提升了网络的可扩展性;在交换路由层,提出了多路径传输模式,支持传输实体之间的多通道传输,增强了传输的安全性和数据的保密性,同时可以缩短数据传输所需时间。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表明改进后的网络结构在安全性、可扩展性及可靠性方面都具有优势。(3)针对现有树状名系统负载不均衡、易受DoS攻击等缺点,和提高用户快速发现并获得网络资源的性能需求,本文在一体化网络的普适服务层设计了一个新的区域性的名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多路径技术结合Chord算法的名系统解决方案,将一个名字注册多份并且用户可从多个服务器同时收到反馈信息,从而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时效性。然后,针对该名系统建立了可靠性模型,推导了服务成功率,分析了系统可靠性。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证明了基于多路径技术的新名系统具有高可靠性。进一步对普适服务层的全局名系统进行了分析,得出影响该系统可靠性的重要参数,为设计更加合理的网络架构提供了参考。(4)为了检验改进后的一体化网络的可靠性和移动性能,本文通过建模和数据仿真对一体化网络的上述性能进行了分析。首先,对一体化网络交换路由层的多路径传输性能进行了分析,建立了路径故障恢复的可靠性模型,仿真结果表明多路径传输机制可以极大地提升通信成功率和数据传输的可靠性。然后,通过实测比较了一体化网络与传统互联网在移动性方面的性能,发现在切换频率相同的条件下,一体化网络在丢包率和延时等方面性能都明显优于传统网络,可以很好地解决移动环境下连接持续性问题。(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6-05-23)

杨方玲[4](2015)在《网络购物中的西西弗斯效应:消费者最大化倾向的行为表现、大数据测量及电商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信息的高速发展,互联网已逐渐成为人们获取、发布和传递信息的重要渠道,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为网络购物提供了发展的空间与环境。作为一种新兴的商业模式,网络购物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并已逐渐成为人们消费生活的一种常态。相比于传统环境,网络环境下消费者的行为也发生了相应改变,针对消费者的营销策略也应进行相应的调整。对最大化倾向的研究开始于2002年,随后国外的学者对最大化倾向进行了一些研究,但大多集中于传统环境,如在实验预设情景下或者是在实体经营情景下分析最大化倾向所引起的个体心理和行为反应,研究网络环境中最大化行为的文献很少,国内对于最大化倾向的研究只有综述类,没有相关的应用研究,因此对网络环境下的最大化倾向进行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国内外现有文献的基础上,从梳理总结消费者最大化倾向的行为表现入手,探讨网络环境下消费者最大化倾向的行为表现及其背后的原因;通过了解网购环境中最大化者与满意者的行为表现及差异,在实验室情景下进行录屏实验,依据录屏实验数据进行量表编制和检验,随后进行数据分析,编制出新的最大化倾向行为量表,据此电商和卖家可更好的区分最大化者与满意者,可针对其不同特征进行精准营销。最后,本文通过最后总结了电商营销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对不同消费者提出更具针对性的营销策略。研究结果发现:在网络购物环境下,最大化者的网络浏览行为明显多于满意者;最大化者在网站中参考更多的信息、浏览更多的评论和网站;最大化者比满意者产生更多的选择延迟行为;最大化者比满意者更容易产生后悔情绪;在时间有限情况下,最大化者倾向于减少网购购买次数,但每次都认真搜索和决策,但满意者倾向于匆忙地进行网络购物;不同最大化倾向个体的感知的网络购物时长没有显着差异,但最大化者实际网络购物时长显着高于满意者。(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5-12-01)

郑显亮,顾海根,赵必华[5](2011)在《二阶因素模型的测量等价性检验——以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量表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与一阶因素模型相比,二阶因素模型具有较多优点,但二阶因素模型的测量等价性检验要更复杂,它需要依次进行七个不同水平的检验:形等价、一阶弱等价、二阶弱等价、一阶强等价、二阶强等价、二阶严等价和一阶严等价。低水平的等价性满足之后,才能进行更为严格的高一水平的等价性检验。运用均值和协方差结构(MACS)模型对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量表(IABSU)进行二阶因素模型的测量等价性检验,结果表明,IABSU具有跨地域的完全一阶、二阶严等价性。(本文来源于《心理科学》期刊2011年05期)

程光[6](2011)在《“网络测量与行为学”课程教学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互联网的发展使得网络测量和行为分析成为监控、理解、认识网络进而实现对网络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方法。我院于2009年开始为研究生开设了"网络测量与行为学"课程。本文探讨了该课程设置的必要性和教学方法,并给出该课程所涉及的相关资料,以期吸引国内高校能够开设该课程,进而培养更多的网络测量与行为学相关人才。(本文来源于《电气电子教学学报》期刊2011年03期)

李连鹏[7](2010)在《DHT网络节点行为测量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BitTorrent协议的出现,特别是DHT(Distributed Hash Table,简称DHT)网络的快速发展,给文件共享和下载方式带来了一场变革。DHT网络的用户规模和文件数量近几年来呈爆炸性的增长,其庞大的用户规模已经对互联网产生了一定的影响。DHT网络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诸如版权保护等许多问题,这些激发了国内外学者们对DHT网络的研究热情。当前关于DHT网络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理论分析、测量与性能改进和安全性研究等方面。本文主要进行DHT网络测量方面的研究。DHT网络测量的内容分为拓扑、协议、行为等多个方面。测量方法主要分为主动测量和被动测量两种。主动测量方法使用爬虫主动加入DHT网络,获取相关的网络特性和节点信息。被动测量方法一般在网络不同位置部署一定数量的测量节点,这些节点能够在不影响网络的情况下记录网络的状况。本文主要设计主动测量和被动记录功能相结合的DHT测量系统,收集DHT网络中的节点信息,并对其统计特性进行分析测量。本文首先介绍了相关背景技术,分析了国内外研究现状,然后分析了主动和被动的测量方法,并重点讨论了主动测量中的叁个测量策略。在此基础上,本文设计并实现了DHT测量系统,借助该系统实验比较了叁种DHT测量策略的优劣,最终选取了随机测量策略并对其进行了修改,以求达到最好的测量效果。本文的DHT测量系统对BitTorrent 4.1.0以上版本所支持的DHT网络进行了长达一个多月的测量。通过分析实验结果获得了DHT网络中一些重要的节点行为特性:节点ID分布、节点ID和IP的对应关系、节点距离分布、节点响应时间、节点活跃度、节点发布peer消息的成功率,这些为协议设计与优化、网络模拟、安全管理等方面提供了基础性支持。(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0-06-01)

周奇志[8](2010)在《图书馆网络服务行为信息的测量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行为,应用计算机网络行为分析的理论与方法,研究了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行为信息的测量与分析问题。首先,基于流量测量的方法建立了图书馆网络行为信息的测量系统。其次,对网络异常行为和正常行为的信息进行了定性分析。最后,把这些方法应用到具体的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实例当中,对例子中的数据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和数据挖掘,并分析了其信息所反映的一些网络行为模式。(本文来源于《情报科学》期刊2010年03期)

张宇,方滨兴,张宏莉[9](2009)在《基于路由行为分析的网络拓扑测量目标采样》一文中研究指出鉴于当前网络拓扑测量实践中目标采样的不充分以及测量模型的失真问题,提出了一类基于路由行为分析的目标采样方法:1)作为基准的均匀随机采样,2)作为优化方法的最小覆盖采样,3)针对路径多样性的末跳采样,4)针对目的前缀多样性的二分采样。基于真实测量数据回放的实验表明,通常的"/24选1"随机采样丢失了一半的拓扑信息,其中,约10%源自路径多样性,其余源自目的前缀多样性;最小覆盖采样不仅对路由动态性是顽健的,而且长期上优于均匀随机采样。(本文来源于《通信学报》期刊2009年04期)

沈玲玲[10](2006)在《网络行为测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过去的20世纪里,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包括信息的收集、传送、存储和处理在内,成为世纪性的代表技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深刻地改变了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方式。互联网作为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大成果,可以媲美人类有史以来的任何一项伟大的发明创造。 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的巨大成功来源于其开放性,但正是这种开放性使得互联网成为了目前这样一种高度异构、开放的复杂系统。这使我们对互联网的运行特性与内在本质知之甚少,给互联网的管理和分析带来了一系列的困难。网络行为测量是对网络行为进行特征化、对各项指标进行量化并充分理解与正确认识互联网的最基本手段,它可以把互联网从技术层面上升到科学层面,并且能够更好地指导应用。可以说,网络行为测量是理解网络行为的最有效的途径,是对互联网进行控制的基础和前奏。 网络测量是研究网络行为的基础,本文分析了网络测量的性能度量、测量的体系结构和研究现状、网络测量方法及测量工具,并且研究了网络行为测量的关键技术。特别分析归纳了无线网络的行为特征。提出了一个大规模的网络行为测量平台的通用框架并且指出大规模理想网络行为测量平台应具有的特征。 在进行网络行为测量应用研究时,本文从两个方面进行论述:其一是将信息隐藏技术应用到网络行为测量平台中去;二是应用OPNET仿真软件对网络进行模拟,从大量的实验中选取了叁个主题:网络流量、入侵行为和无线网络,分别从网络性能、网络行为和网络环境叁个方面进行仿真模拟。 最后,对本文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并指出了以后的研究方向。(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期刊2006-06-30)

网络行为测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移动互联网与物联网的蓬勃发展,移动应用层出不穷,移动用户对下行传输速率等移动网络性能有了更高的要求。测量汇报技术因其对移动网络性能参数的实时采集,使其能够更加迅速地反映移动网络性能,从而有效提升网络性能。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挖掘测量汇报的海量数据与移动网络性能之间的内在联系,从用户应用层面进行移动网络性能优化。结合网络自组织以及合适的用户分配策略,能够有效提升移动网络下行遍历速率,缓解潮汐效应所带来的网络压力。本文首先对测量汇报技术进行了简要的论述,针对其缺陷进行改良,设计并实现了一套基于测量汇报的移动网络性能展示系统。整个系统实现了对用户行为与移动网络性能的实时采集、动态分析和反馈展示,最终得到了移动网络的用户分布图和移动网络性能图。为了研究用户移动行为对移动网络性能的影响,本文设计了栅格化改进的K-means算法,得出了特定地区用户分布概率对时间的函数,建立了用户分布模型,并根据仿真结果进行了针对性分析。同时,利用决策树算法,分析测量汇报的数据与信干比等级参数的关系,建立信干比等级预测模型,并验证了该模型的准确性。针对所发现的移动网络下行速率偏低的问题,文中提出了基于距离和基于簇的两种用户分配策略,并通过严密的理论推导,得出了在这两种用户分配策略下的下行遍历速率公式。同时结合蒙特卡洛仿真方法,一方面论证了所推公式的正确性;另一方面得出了在低功耗节点密度相对较低时应该采用基于距离的用户分配策略以维持网络的稳定性,当低功耗节点密度相对较高时应该采用基于簇的用户分配策略以提高移动网络服务质量的结论。利用基于测量汇报的移动网络性能展示系统,配合自组织网络技术,结合文中所提用户分配策略,能够实现移动网络的自检查、自配置以及自优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网络行为测量论文参考文献

[1].石密,刘建准.网络集体行为意向:概念、测量及形成要素——基于国外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J].情报杂志.2017

[2].杨凌峰.基于测量汇报的移动网络用户行为分析和网络优化策略[D].北京邮电大学.2016

[3].甘曈.用户行为测量及一体化网络名系统设计和性能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6

[4].杨方玲.网络购物中的西西弗斯效应:消费者最大化倾向的行为表现、大数据测量及电商实践[D].天津大学.2015

[5].郑显亮,顾海根,赵必华.二阶因素模型的测量等价性检验——以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量表为例[J].心理科学.2011

[6].程光.“网络测量与行为学”课程教学探讨[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1

[7].李连鹏.DHT网络节点行为测量与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

[8].周奇志.图书馆网络服务行为信息的测量与分析[J].情报科学.2010

[9].张宇,方滨兴,张宏莉.基于路由行为分析的网络拓扑测量目标采样[J].通信学报.2009

[10].沈玲玲.网络行为测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

标签:;  ;  ;  ;  

网络行为测量论文-石密,刘建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