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对于高级管理人员变更的研究一直是公司治理理论中重要的一部分。企业高管的离职,从一定程度上表明企业想要改变现阶段经营状况的意愿;造成离职的原因及影响因素,同样也是外界关注的焦点和热点。继任高管则代表了公司未来业务的发展方向和重点;继任者的素质和能力能否解决公司出现的问题,继任后是否对公司业绩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更是股东及投资者十分关心的话题。本文以2001—2007年为考察期,选择在考察期中连续五年内仅在第三年发生一次高管更换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logit回归和OLS回归,研究造成高管离职的因素及高管继任对公司的影响。文章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研究背景及意义,阐述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并通过文献综述,回顾了公司治理理论和终极产权理论的相关内容,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成果;第二部分为现状分析,一方面从股东类型和两权分离情况的角度回顾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现状,另一方面从高管离职情况和高管继任情况两个角度对我国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变更情况加以描述性统计;第三部分为实证研究,分为高管离职和继任高管两部分,这两部分都是按照以下顺序进行研究的:提出假设,确定样本,设置变量,构建模型并回归。第四部分为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从回归的结果出发提出建议,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与重点进行一定的预测。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当把离职区分为强制性更换和非强制更换之后:1、业绩水平只对部分类型的公司高管离职起作用。在国有企业中,公司业绩改善会增加强制变更的可能性;在事业单位控制的上市公司中,业绩总体水平和持续性利润下降,会造成强制更换高管。而从总体上看,我国上市公司高管离职对业绩的变化并不敏感;2、离职高管的年龄总趋势为,高管年龄越大,其发生强制更换的可能性就越小,更换原因多为非强制性因素。在国有企业中,情况更是如此,而且国企中高管年龄回归系数更大。但是,在事业单位组的回归中,高管离职却未显示受到年龄的影响;3、两权分离度在高管离职中也有显著的影响。在全样本中,两权分离度越高,越容易发生强制性更换;而两权分离度低或是未发生分离的,则多为非强制性更换。事业单位的回归结果同样如此,并且系数更大。但国有企业的回归结果却并不显著。高管继任方面,通过进行线性回归,以更换后的业绩指标变动情况来研究高管继任对公司业绩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1、高管的受教育程度确实对更换后的业绩有较为显著的影响。从总体上看,高学历的继任者,不仅能迅速提高反映经营业绩总体水平的净利润ROA,而且,线下项目ROA提高的速度也很快;2、对不同性质的继任来源和候选人考察,发现在不同类型的上市公司中,又有不同的业绩表现。总的说来,在变更后的第一年,由控股股东任命的,继任高管会努力提升公司的业绩;而到了继任后第二年,职业经理人的表现更为出色。国有企业中,由控股股东产生的继任者,继任当年的净利润ROA指标明显优于职业经理人的业绩。在私营及外资企业中,外部继任的高管,继任后的第二年线下项目ROA较之继任后第一年和继任当年的改善幅度,要高于内部继任的高管;职业经理人继任后,线下项目ROA的提高幅度要强于内部继任者;3、对于所有权比例的回归结果,全样本仅在第一年更换与当年更换的差值上显著,在国企样本中,也只有变更当年的线下项目与其有关。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大小非解禁盈余管理研究[J]. 现代经济信息 2014(13)
- [2].科学少年社[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9(09)
- [3].深化战略合作,领跑山东市场 完达山乳业&齐鲁频道强强联合引领行业发展[J]. 声屏世界·广告人 2018(10)
- [4].科学少年社[J]. 科学大众(中学生) 2020(Z3)
- [5].股权激励契约设计与公司盈余管理行为[J].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3)
- [6].上市公司IPO盈余管理方法行业差异性考察[J]. 财会月刊 2010(20)
- [7].城市台节目如何培根固源 这档民生服务节目有看头[J]. 广电时评 2018(13)
- [8].收获宝探路P2P转型[J]. 经理人 2014(10)
- [9].自愿披露可以提高财务透明度吗?[J]. 经济管理 2013(06)
- [10].制度变革、盈余持续性与市场定价行为研究[J]. 会计研究 2012(01)
- [11].激发创新精神,加速软件人才成长[J]. 个人电脑 2011(11)
- [12].他山之石:P2P行业小额分散模式借鉴[J]. 中国银行业 2016(02)
- [13].盈余质量在经验研究中的度量方法[J].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09(04)
- [14].市场态势、公司扭亏与盈余管理[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5(01)
- [15].所有权性质、线下项目与银行贷款定价[J].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2)
- [16].关联交易、支持与盈余管理——来自配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 财经科学 2010(02)
- [17].上海:长宁区财政局组织对2016年集中采购工作开展考核[J]. 招标与投标 2017(07)
- [18].垄断行业企业高管薪酬问题研究:基于盈余管理的视角[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3)
- [19].传统企业发展电子商务品牌在互联网上的全新定位[J]. 名人传记(财富人物) 2013(08)
- [20].《债务重组》会计准则的修订与盈余管理:来自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 管理学家(学术版) 2008(01)
- [21].关联交易、线下项目与盈余管理——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 中国会计评论 2008(01)
- [22].中国盈余管理实证研究及其对现实的启示[J]. 经济问题 2008(09)
- [23].通过校园线上到线下项目构建新型电子商务实训模式的研究[J]. 中国培训 2019(09)
- [24].内控质量对盈余持续性的影响研究[J]. 会计师 2015(17)
- [25].机构投资者持股与公司盈余管理手段选择[J]. 南京社会科学 2010(03)
- [26].基于工作室项目化教学的服装设计课程探索和实践[J]. 现代职业教育 2020(04)
- [27].宁波上市公司收益质量研究[J]. 经济视角(下) 2011(12)
- [28].上市公司终极控制人特征对盈余管理影响研究[J]. 财会通讯 2014(21)
- [29].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2(05)
- [30].终极控制人性质、两权分离度与企业盈余管理的关系[J]. 财会月刊 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