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两个英译本的杂合对比研究 ——以安乐哲和辜鸿铭的译本为例

《论语》两个英译本的杂合对比研究 ——以安乐哲和辜鸿铭的译本为例

论文摘要

文化间的密切交流,使得其构成要素,如语言、习俗等不可避免地具有他种文化的色彩,呈现出亦此亦彼、非此非彼的“杂合”。翻译作为不同文化之间进行交流的媒介,其作用在于将原语中体现的文化移植到目的语文化中去。而不同语言文化具有不同的文化源流、语言结构、思维方式和叙述模式,因此造成语言之间的异质性、差异性,既而决定了“杂合”是译文的一个重要特征。作为儒家经典的重要组成部分,《论语》的翻译一直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本论文选取了中国清末国学大师辜鸿铭和20世纪末美国著名汉学家安乐哲的两个颇具代表性的《论语》英译本,以“杂合”概念为视角,通过从语言和文化两个方面研究两个译本中出现的“杂合”现象,各自的杂合特点、形成的原因以及这两种杂合译本的作用来说明《论语》英译本杂合的必要性及必然性,从而为论证“所有译本都是杂合的”这一论断提供新的例证。论文共分五章。第一章简介《论语》及其在西方的译介情况,回顾了学者对辜鸿铭和安乐哲的两个《论语》英译本的研究成果以及本文的研究目的、理论和方法。第二章阐明了本文的理论依据,即杂合理论,并介绍了翻译中的杂合及其研究成果。第三章分别从语言和文化两个方面对《论语》两个英译本的杂合现象进行对比研究。语言层面,分析了两译本在词汇、句法,语篇翻译等方面的不同杂合表现;文化层面,揭示了二者在翻译生态文化、物质文化、社会文化、宗教文化等因素时所采用杂合策略的差异。第四章基于对第三章的分析,探讨造成差异的内外部原因。内部因素包括文化的特性和文化间的关系,外部因素则涉及文本、译者、读者三个方面。第五章对论文的研究进行总结,包括其主要研究成果、局限性以及今后进一步研究的设想与建议。

论文目录

  • Acknowledgements
  • Abstract
  • 摘要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 1.1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 1.2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in the West
  • 1.2.1 Ku Hungming and His Translation of the Analects
  • 1.2.2 Roger T. Ames and His Translation of the Analects
  • 1.3 Literature Review of Ku's and Ames' Translations
  • 1.4 The Research Purpose,Theory Framework and Methodology of the Thesis
  • Chapter Two Postcolonial Theory and Hybridity in Translation Studies
  • 2.1 Brief Introduction of Postcolonial Theory
  • 2.2 Enlightenment of Postcolonial Theory on Translation Studies
  • 2.3 Hybridity
  • 2.3.1 The Concept of Hybridity
  • 2.3.2 Hybridity in the Postcolonial Context
  • 2.3.3 Hybridity in Translation Studies
  • 2.3.4 Types of Hybridity in Translation
  • 2.4 Previous Studies of Hybridity in Translation
  • 2.5 Summary
  • Chapter Three Hybridity in Ku's and Ames' Translations
  • 3.1 Translation of Language
  • 3.1.1 Lexical Level
  • 3.1.2 Syntactic Level
  • 3.1.3 Textual Level
  • 3.2 Translation of Cultural Factors
  • 3.2.1 Ecology
  • 3.2.2 Material Culture
  • 3.2.3 Social Culture
  • 3.2.4 Religious Culture
  • 3.3 Summary
  • Chapter Four Reasons and Functions of Hybridity in Ku's and Ames'Translations
  • 4.1 Reasons of Hyb ridity in Ku's and Ames' Translations
  • 4.1.1 Social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 4.1.2 Translation Purpose
  • 4.1.3 Text Type
  • 4.1.4 Acceptability of Target Readers
  • 4.2 Functions of Hybridity in Ku's and Ames' Translations
  •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 Bibliography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相关论文文献

    • [1].“杂合”概念考论[J]. 江西社会科学 2020(02)
    • [2].简析戏曲与话剧的杂合、融合和整合[J]. 大众文艺 2019(06)
    • [3].关于文化杂合时代翻译杂合的研究[J]. 考试周刊 2011(75)
    • [4].意识形态对翻译杂合的影响[J]. 丽水学院学报 2015(03)
    • [5].赛珍珠著译中的“杂合”现象探析[J].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4)
    • [6].选择与适应——旅游英译中杂合现象解读[J]. 戏剧之家 2017(23)
    • [7].慢性胃炎宜“杂合以治”验案举隅[J]. 中医药导报 2014(16)
    • [8].文化杂合理论对跨文化外语教学的启示[J].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2013(11)
    • [9].移精变气,杂合而治[J]. 天津中医药 2013(09)
    • [10].杂合抗菌药物等的研发新进展[J].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11(03)
    • [11].英译汉杂合语体的存在与对策[J].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9(06)
    • [12].从英汉两种语言谈文化杂合对翻译的影响[J].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4)
    • [13].《红高粱家族》葛浩文译本中的翻译杂合解析[J]. 当代外语研究 2017(04)
    • [14].从翻译到文化杂合——“译创”理论的虚涵数意[J].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2016(01)
    • [15].杂合理论视角下的文学方言翻译[J].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6(02)
    • [16].《翻译与语言杂合:建构世界观》述介[J]. 翻译论坛 2018(02)
    • [17].杂合理论下大学英语的翻译教学[J]. 学园 2015(09)
    • [18].论英汉互译与文化“杂合”[J]. 科教导刊(中旬刊) 2011(06)
    • [19].辜鸿铭《论语》译本“杂合”特征解读[J]. 沈阳大学学报 2011(05)
    • [20].CecropinA-thanatin杂合肽对小鼠生长性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 饲料研究 2015(08)
    • [21].文化“杂合”与翻译策略探析[J]. 成功(教育) 2010(03)
    • [22].从杂合视角看文学翻译策略[J]. 考试周刊 2009(28)
    • [23].杂合理论在高职高专英语翻译教学中的作用[J]. 河南农业 2012(18)
    • [24].多对独立杂合基因群体熵变的一个定理[J].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03)
    • [25].杂合肾脏替代概念及发展前景[J]. 中国血液净化 2009(12)
    • [26].《翻译与语言杂合:世界观的建构》述评[J]. 外国语文 2016(06)
    • [27].“杂合以治”法干预湿热体质的临床研究[J]. 中医药通报 2016(04)
    • [28].中西合璧还是不伦不类?——消费者对文化杂合产品的差异化态度[J]. 北大商业评论 2015(08)
    • [29].文本杂合与零翻译[J]. 外国语言与文化 2020(02)
    • [30].“杂合以治”思想在肾阳虚衰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应用[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5(11)

    标签:;  ;  ;  ;  

    《论语》两个英译本的杂合对比研究 ——以安乐哲和辜鸿铭的译本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