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对海带(Laminaria japonica Aresch.)中的吲哚乙酸和脱落酸进行分离纯化,优化条件,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方法对它们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利用质谱(APESI-MS)方法对海带吲哚乙酸和脱落酸进行了鉴定。在此基础上,利用RP-HPLC方法,测定吲哚乙酸和脱落酸在成熟海带的不同藻体部位中及不同生长时期的海带中的含量,详细研究了它们在成熟海带中的分布及其含量与海带不同生长时期的关系,并从生长调节作用、代谢物质含量及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等方面,研究了海带吲哚乙酸和脱落酸对海洋微藻的生物学效应。获得海带吲哚乙酸的最适分离纯化方法为:避光组织匀浆,匀浆液用超声波进行细胞破碎,90%甲醇浸提,乙醚萃取,硅胶脱色,通过Sephadex LH 20柱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方法进行纯化。海带脱落酸的最适分离纯化方法为:组织匀浆,超声波破碎细胞,80%甲醇浸提,乙酸乙酯萃取,硅胶脱色纯化,通过Sephadex LH 20柱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方法进一步纯化。在此基础上,通过RP-HPLC方法的定性分析和APESI-MS方法的分析结果确定分离目标产物为吲哚乙酸和脱落酸。RP-HPLC方法的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海带吲哚乙酸的产量为65~95μg/kg·FW,海带脱落酸的产量为65~70μg/kg·FW,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重现性好。研究表明,成熟海带的不同部位对于吲哚乙酸含量的影响显著(0.01<p<0.05),成熟海带下部的吲哚乙酸含量最高,其次为中部和上部;而成熟海带的不同部位对于脱落酸含量的影响并不显著(p>0.05)。海带的不同生长时期对全海带中吲哚乙酸和脱落酸的含量影响均极显著(p<0.01),其中吲哚乙酸在海带夹苗初期的幼嫩海带中含量最高,随着海带成熟,其含量逐渐减少,而脱落酸含量却逐渐增加,在成熟期的海带中脱落酸的含量最高。研究表明,在0~100μmol/L浓度范围内,海带吲哚乙酸对小球藻、盐藻和紫球藻的生长均有促进作用;而角毛藻在外加海带吲哚乙酸的浓度≥75μmol/L时,细胞生长被抑制。在0~200μmol/L浓度范围内,海带脱落酸对小球藻、盐藻、球等鞭金藻和紫球藻四种海洋微藻的生长均表现出抑制作用,脱落酸浓度对四种海洋微藻的生长影响均显著(0.01<p<0.05),浓度越大,脱落酸对四种海洋微藻生长的抑制作用越明显。四种海洋微藻中,球等鞭金藻对海带脱落酸最为敏感,其次依次是紫球藻、小球藻和盐藻。在实验浓度范围内,海带吲哚乙酸对于海洋微藻胞内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均不显著,对于盐藻和角毛藻的胞内可溶性蛋白和叶绿素含量影响均不显著;对于小球藻胞内可溶性蛋白和叶绿素的含量影响显著(0.01<p<0.05),对紫球藻胞内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显著(0.01<p<0.05),对叶绿素合成影响不显著(p>0.05)。海带脱落酸对紫球藻胞内可溶性蛋白及胞内可溶性糖含量影响均极显著(0.001<p<0.005),对叶绿素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对小球藻胞内可溶性蛋白含量影响显著(0.01<p<0.05),对胞内可溶性糖和叶绿素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对盐藻和球等边金藻胞内可溶性蛋白及胞内可溶性糖含量影响均不显著(p>0.05),而对叶绿素含量影响均极显著(p<0.005)。研究表明,海带脱落酸对小球藻、盐藻、球等鞭金藻和紫球藻四种海洋微藻因除草剂百草枯所引起的细胞氧化损伤均具有保护作用,其中海带脱落酸对盐藻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最为明显。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植物激素分析技术研究取得进展[J]. 种业导刊 2020(03)
- [2].中科院遗传发育所在植物激素分析技术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J]. 农药市场信息 2020(11)
- [3].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法同时测定6种植物激素[J].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20(04)
- [4].植物样品中内源性植物激素时空分布的研究进展[J]. 色谱 2019(08)
- [5].植物激素的理念及其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J]. 磷肥与复肥 2018(04)
- [6].植物激素——植物学研究永恒的话题[J]. 生物技术通报 2018(07)
- [7].“关于植物激素应用价值的市场调查”的探究活动[J]. 生物学教学 2008(02)
- [8].“植物激素作用的分子机理”重大研究计划结束[J]. 中国科学基金 2017(01)
- [9].大连化物所痕量植物激素分析研究获得进展[J]. 农药市场信息 2017(25)
- [10].探究外源性GA_3和6-BA对NaCl胁迫下红小豆种子萌发的影响[J]. 中学生物学 2017(08)
- [11].基于论证式教学的“其他植物激素”教学设计[J]. 中学生物学 2017(08)
- [12].食物中的动物和植物激素[J]. 饮食科学 2016(01)
- [13].植物激素对人体有害吗?[J].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 2014(Z1)
- [14].植物激素可怕吗?[J]. 党政论坛(干部文摘) 2011(09)
- [15].中国科学院提出基于植物激素的微藻生物技术新观点[J]. 农药市场信息 2015(12)
- [16].植物激素不可怕[J]. 饮食科学 2013(08)
- [17].杂谈植物激素生理功能[J]. 农药市场信息 2010(15)
- [18].植物激素影响人类肠道菌群[J]. 中国食品学报 2017(08)
- [19].植物激素可怕吗?[J]. 科学世界 2011(07)
- [20].神奇的植物激素[J]. 农药市场信息 2014(26)
- [21].植物激素领域最新力作——《植物激素作用的分子机理》[J]. 植物生理学报 2013(06)
- [22].探索资助与管理模式 提高重大研究计划成效——以“植物激素作用的分子机理”重大研究计划为例[J]. 中国基础科学 2012(04)
- [23].蔬菜如何合理使用植物激素[J]. 农药市场信息 2010(24)
- [24].植物激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J]. 青海农牧业 2009(01)
- [25].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马尾藻中4种内源性植物激素[J]. 分析化学 2016(01)
- [26].《其他植物激素》中难点突破教学设计片段[J]. 科普童话 2020(08)
- [27].从反季节蔬菜到植物激素[J]. 家庭医学 2011(11)
- [28].植物激素对贵州石笔木种子萌发的研究[J]. 种子 2013(02)
- [29].《植物激素作用的分子机理》书评[J]. 植物学报 2013(03)
- [30].朝天椒应用植物激素的技术及注意事项[J]. 农技服务 20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