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逸冬
南京兴华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0000
摘要:随着国内城市雨洪管理理念的持续发展,海绵城市的概念随之出现。海绵城市指的是一种城市发展理念,将城市形容成为海绵用来比喻强大的雨洪承受能力以及对自然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通过城市给排水系统的建设来让城市拥有良好的吸水能力、蓄水能力以及渗透性,不仅能够有效排水和蓄水,还要能够对水资源进行更好的利用。
关键词:海绵城市概念;给排水系统;构建
1关于海绵城市概念的概叙
海绵城市的概念实际上只是一种比喻,众所周知海绵是一种具有极强吸水性的物质,其不仅有着极强的吸水、释水和持水的能力,还有着极强的变形、压缩、恢复以及回弹的性质,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多孔吸水物质,而将城市比喻作海绵就是为了突出城市在面对降雨天气时强大的吸水、渗水、蓄水以及净水的能力,并且还能够在需要使用水资源的时候提取部分储存的水资源加以利用,这样一来城市便拥有了强大的自然环境变化适应能力,能够有效对抗恶劣降雨天气造成的一些自然灾害,并且在极端天气情况下城市依然具有较好的弹性,不仅能让城市不再因为水而烦恼,反而还能够让水在城市在发挥出巨大的作用,这就是海绵城市的概念。
2海绵城市给排水系统建设的意义
2.1提高环境适应能力
随着全球气候环境的不断恶化,很多城市都经历了暴雨的袭击,尤其是一些沿海城市,甚至是临近海岸线的部分内陆城市,都没能逃过暴雨的侵袭,出现严重的城市内涝现象,严重影响城市居民的出行及居住安全。发生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这些城市在建设过程中,没能预估到如此恶劣的气候条件,造成城市的给排水系统不能满足暴雨侵袭下的排水需要,继而出现了严重的城市内涝问题。为了提高城市排涝能力,应对自然灾害带来的风险,有必要加强海绵城市理念下的给排水系统的建设。目前,中国已开始开展建设和改造市政项目,旨在适应海绵城市给排水系统的环境变化。一方面,降低雨季发生内涝的可能性,减少城市损失,提高城市居民的舒适性;另一方面,运用防、排、蓄、渗、滞等手段,充分利用雨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有效节约城市资金。
2.2恢复受损害水体
海绵城市理念下的给排水系统的建设,不仅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城市环境的适应性,还可以帮助恢复受损水体,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因而,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增加专业技术的应用,能够帮助恢复城市的自然水文特征,让城市的水文环境恢复至没有开发的状态,增强城市生态系统的保护力度。
2.3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目前,全球都面临着水资源匮乏的问题,我国很多地区也出现了水资源严重不足的情况。人类要生存、发展就离不开水,同样,没有水资源城市建设也无法进行。所以,为了促进城市发展,有必要找到更有效的方法来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海绵城市理念下建设市政给排水。
3国内城市给排水系统建设中的现存问题
3.1城市给排水系统建设设计的标准不统一
目前国内大部分的城市给排水系统都是指20世纪末期建设的,因此大部分城市的给排水系统在建设标准方面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并且当时城市给排水系统的设计规范也不统一,而在进入了21世纪之后国内城市建设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许多城市在短时间内便被钢筋混凝土给填满了,以至于城市的地面出现了较大的变化,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出现强降雨天气便会由于地表硬化的原因而使得地面难以渗水,这样一来排水管道的流量便会大大增加,一旦流量超过了城市给排水系统管道的内径,便很容易会出现城市雨洪内涝的问题。
3.2城市给排水系统缺乏保养和维护
如今国内大部分城市都在不断推进现代化建设,城市的各项配套设施也在不断进行完善,但是城市的给排水系统却缺乏必要的保养和维护,以至于城市给排水系统的质量、性能以及稳定性都无法得到保障。出现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城市建设部门对于地面以上的城市设施更为重视,却往往会忽略很多城市的地下工程设施,以至于城市的地下排水管网常常出现缺乏保养和维护的情况,只有在排水管道出现了堵塞或是崩溃的问题时才会进行维护或整修,但是实际上已经有许多的给排水管道已经超过了规定的使用年限却并未进行更换,这便导致城市给排水系统的质量存在隐患。
4海绵城市概念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要点
4.1车行道设计
目前,在我国市政道路建设中,非渗透性路面是道路核心应用的路面。但是,这种路面不仅会造成路面积水,还会切断地下水的供应,形成热岛效应。在海绵城市给排水基本概念的指导下,车行道的路面需要充分反映透水性的影响,既减少了径流,又为地下水提供了循环补给。因此,在设计和混凝土施工中,表面层应适用于渗透性沥青混凝土,基层和底层可以采用非渗透性材料实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雨水引起的路基损坏。当雨水与路面紧密接触时,沿着横坡,水体将向盲沟排出,流入检查井和绿化带。
4.2人行道设计
假设人行道引用了不透水的路面,雨季将不可避免地出现泥浆和水,这将对人们的生活和人身安全产生不利影响。但是,在海绵城市概念的正确引导下,应积极建设透水路面。进一步控制路面温度和湿度。这不仅减少了水量,而且还将排水管放置在基座中。规划坡度时,必须将路拱的横坡控制在1.0%~2.0%,并将纵坡控制在2.6%以下。
4.3绿化带设计
在建造海绵城市的过程中,车行道和人行道都规划了绿化带。只有确保充足的水才能进一步种植绿化带,因此必须控制绿化带的生长高度。然后将排水设施安排到绿化带,并在这种条件下及时规划雨水集水区。为了使路面雨水流向雨水集水区,可以充分有效地利用天然水资源。同时,它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防止雨水腐蚀道路的现象。
(1)聚集雨水。有效利用可渗透路面的柔韧性和地表径流,确保水体可以收集在绿化带的雨水沟中。通常,应在耕地和道路高度之间控制沟壑的高度。
(2)过滤水体。对于降落在地面上的水体,必须采取过滤措施,以有效地保证其清洁。在实际规划中,应布置耕作土壤,合理规划砂岩层,然后安装渗透管。这不仅可以有效过滤雨水,还可以渗透到地下并补充天然水。
(3)滞蓄缓排。探索绿化带的结构特征和地形,确保雨水能够按一定顺序逐渐进入地下。为了沉积雨水,在设置沟渠时应对开沟进行处理,两侧应设置沟渠,将雨水引入开沟。在雨水非常丰富的情况下,可以发挥沟壑的功能,并且水体停留在绿化带中。
(4)排解。为了加强雨水管和排水管之间的连接,必须充分考虑溢流系统。当降水非常丰富时,仅依靠沟壑很难改善积水问题。此时,地形较低的绿地将储存雨水,雨水将通过溢流系统流入市政管网,从而溶解大量的水。
5总结
综上所述,科学合理的城市给排水体系不仅能够提高城市水资源的利用率,同时还能够有效避免城市中出现内涝的情况,并且还能够缓解部分城市水资源紧张的问题,对于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贾真.基于海绵城市概念下给排水系统构建问题的研究[J].江西建材,2016(15):31-31.
[2]张斌.基于海绵城市概念下给排水系统构建问题的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6(39).
[3]李国明.基于海绵城市概念下给排水系统构建问题探讨[J].科学与财富,2017(10):1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