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自杀报道、抑郁状态对大学生内隐自杀态度的影响

媒体自杀报道、抑郁状态对大学生内隐自杀态度的影响

论文摘要

目的:青少年的自杀已引起社会的关注,尤其是天之骄子的大学生的自杀,更加令人痛惜,因此,在反思学校教育的同时,也不能忽略社会的大环境。媒体对自·杀事件的恣意报道,已成为自杀行为发生的一个时代性刺激因素。自杀态度作为一种社会认知对自杀行为具有一定的预测力,当前态度的研究正在向内隐领域延伸,因此,自杀态度作为一种社会认知不应例外。本文为探讨媒体自杀事件报道对大学生自杀态度的影响,以及大学生抑郁状态与自杀认知的关系,将从内隐、外显层面来进行,以拓展自杀态度的研究范畴,丰富内隐联想测验的应用范围;同时,为高校真正从媒体信息刺激、学生的个体认知到自杀行为的预防干预线索提供科研依据,以减少自杀悲剧的发生。方法:选取在校的大学生(大学一年级到大学五年级)做为被试,采用内隐The GO/NO GO (GNAT)联想测验的实验范式,用E-Prime软件自行编写程序,以互联网络上大学生自杀事件做为刺激材料,分两个实验进行探讨自杀事件、抑郁因素与大学生自杀态度之影响。实验一,探讨媒体自杀事件即时呈现后,对大学生内隐、外显自杀态度产生的影响;实验二,间接性利用媒体自杀相关事件,探讨抑郁状态对大学生自杀态度产生的影响以及内隐、外显自杀态度的关系。按照小团体(4-6人)的测验方式在行为学实验室统一进行实验。结果:1.GNAT联想测验的平均反应时对比结果显示,被试“自杀行为-积极属性词"搭配的反应时,均显著长于“自杀行为-消极属性词”搭配的反应时。实验一,对照组(GNAT1:t=6.05,p<0.00; GNAT2:t=2.81,p<0.01);实验组(GNAT1:t=4.11,p<0.00; GNAT2:t=4.68, p<0.00)。实验二,抑郁组(GNAT1:t=4.83, p<0.00;GNAT2:t=5.43,p<0.00);对照组GNAT1:t=3.77,p<0.01;GNAT2:t=3.68,p<0.01),且实验二中,被试在外显自杀态度的得分均在2.5-3.5分之间,正常组总均分为2.88±0.06,抑郁组总均分为2.68±0.06。2.内隐与外显自杀态度的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3.实验一,内隐自杀态度,性别主效应、呈现条件主效应、性别与呈现条件交互作用均不显著(GNAT1:F=0.27,P>0.05;F=0.73,P>0.05; F=0.13,P>0.05; GNAT2:F=0.49,P>0.05;F:1.32,P>0.05;F=0.18,P>0.05);外显自杀态度,性别主效应不显著(F=0.19,P>0.05),呈现条件主效应不显著(F=0.02,P>0.05),性别与呈现条件交互作用亦不显著(F=0.04,P>0.05)。4.实验二,内隐自杀态度性别主效应、抑郁状况主效应、性别与抑郁状况交互作用均不显著(GNAT1:F=2.21,P>0.05, F=0.12,P>0.05, F=0.19,P>0.05;GNAT2:F=0.79,P>0.05,F=0.02,P>0.05,F=0.69,P>0.05);抑郁组与正常组的大学生外显自杀态度显著(t=2.27,p<0.05)。结论:1.大学生对内隐自杀态度持有非积极性评价倾向,对外显自杀态度持有矛盾或中立的态度。2.内隐、外显自杀态度显著不相关,呈“分离”状,即自杀态度以内隐、外显两个独立的系统共存。3.媒体自杀事件的即时呈现对大学生内隐、外显自杀态度无调节作用。4.抑郁因素只调节大学生的外显自杀态度,对内隐自杀态度无影响。5.性别对大学生自杀态度无调节作用。

论文目录

  • 一、摘要
  • (一) 中文摘要
  • (二) 英文摘要
  • 二、文献综述
  • (一) 综述
  • (二) 参考文献
  • 三、正文
  • 前言
  • 实验研究
  • 实验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实验二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总体讨论
  • 总体结论
  •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四、附录
  • 五、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医学生抑郁、自尊和乐观-悲观与自杀态度关系的研究[J]. 中国健康教育 2019(06)
    • [2].大学生孤独感与自杀态度的关系研究[J]. 法制与社会 2019(30)
    • [3].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贵州省中学生自杀态度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学校卫生 2017(09)
    • [4].对法学与非法学专业大学生自杀态度的研究[J]. 法制博览 2018(09)
    • [5].大学生自杀态度相关研究[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4(10)
    • [6].中国大学生自杀态度变迁的横断历史研究[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9(02)
    • [7].大学生自杀态度模型的建构以自我效能和核心自我评价为视角[J]. 校园心理 2017(02)
    • [8].城市社区人群自杀态度调查研究[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14(05)
    • [9].河南某高校大学生自杀态度心理因素分析[J]. 中国学校卫生 2012(03)
    • [10].大学生自杀态度与家庭因素关系分析[J]. 中国学校卫生 2011(01)
    • [11].“生命意义”对自杀态度与行为的研究及启示[J]. 科教文汇(上旬刊) 2011(03)
    • [12].194名高职院校学生自杀态度调查[J]. 中国校医 2010(02)
    • [13].大学生内隐、外显自杀态度与抑郁的关系[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0(11)
    • [14].领悟社会支持及安全感与大学生自杀态度的相关分析[J]. 中国学校卫生 2008(02)
    • [15].大学生负性情绪与自杀态度调查分析——以某高校为例[J]. 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02)
    • [16].中国北方城市和农村居民自杀态度的调查[J].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15(04)
    • [17].某高职院校护生自杀态度调查[J]. 中国学校卫生 2013(08)
    • [18].医学生自杀态度与社会支持关系[J]. 中国公共卫生 2008(08)
    • [19].护生自杀态度与一般自我效能,社会支持之间的相关性研究[J].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4(15)
    • [20].大学生死亡、自杀态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疾病控制杂志 2008(03)
    • [21].大学生自杀态度的现状研究[J]. 贵州农机化 2018(04)
    • [22].杭州市中学生自杀态度分析[J]. 中国学校卫生 2009(08)
    • [23].网络游戏对贵州省中学生自杀态度的影响[J]. 中国学校卫生 2018(02)
    • [24].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与自杀态度的关系研究[J]. 现代交际 2019(20)
    • [25].锚定信息对青少年自杀态度的影响[J]. 中国学校卫生 2015(10)
    • [26].社区人群自杀太度调查分析[J].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4(14)
    • [27].认知行为治疗在抑郁症患者自杀态度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 医学与哲学(B) 2018(11)
    • [28].新疆师范类高校维吾尔族学生自杀态度及影响因素[J]. 中国学校卫生 2014(08)
    • [29].浙江省某医学院校体验式生命教育对大学生自杀态度的影响[J]. 医学与社会 2013(03)
    • [30].大学生自杀态度与生活事件的相关研究[J]. 成功(教育) 2008(05)

    标签:;  ;  ;  ;  ;  

    媒体自杀报道、抑郁状态对大学生内隐自杀态度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