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自然性评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河流生态系统,自然性评价,灰色关联分析,层次分析法
自然性评价论文文献综述
张栋,张洪江,马岚,孙一惠,郭凯力[1](2018)在《基于层次-灰色关联分析的河流自然性评价——以潮河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近自然"理念的河流自然性评价是对河流生态系统修复与保护的重要理论基础。以潮河古北口大桥至辛庄桥河段为例,依据潮河的自然属性和社会服务属性,在划分河段的基础上,构建了包含水文、形态、水质、河岸带功能和景观娱乐功能5方面、24个指标组成的河流自然性评价体系。参照"河溪近自然评价"方法获取评价指标,并根据各指标的评判标准依照自然状态、近自然状态、退化状态和人工状态进行归一化处理。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在评价体系中所占权重。通过点到区间距离的灰色关联度计算方式进行自然等级判定。结果表明,调查河段由于受到自然演变和人为影响,处于人工状态的河段为2段,处于退化状态的河段为9段,处于近自然状态的河段为4段,处于自然状态的河段为1段,其中,退化和近自然状态的河段分别占调查河段全长的60%和31%,长度约为12.58和6.6 km。总体上,调查河段大部分处于退化状态,但仍具备进行近自然修复的潜在条件。采用层次-灰色关联分析的河流自然性评价方法计算简单,评价体系系统性强,各项指标对评价结果的影响明显。(本文来源于《中国水土保持科学》期刊2018年03期)
占昕,潘文斌,郑鹏,柯锦燕,陈奇亮[2](2017)在《闽江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区域景观自然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闽江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是福建省沿海湿地自然保护区网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解译2003年和2013年两个时相的遥感影像,利用RS和GIS空间分析技术计算自然景观特征、生态学干扰和景观破碎化程度3项指标,并在此基础上构建2个层次的景观自然性评价指标体系。同时,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个指标层的权重,定量分析了2003—2013年间研究区域的景观自然性的变化,并进一步探讨了不同距离的环状带对湿地保护区及周边区域景观自然性的影响,对闽江河口湿地保护区及其周边区域景观自然性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003—2013年间,闽江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内景观自然性降低,降幅为9.17%,景观自然性有随着距离自然保护区距离增加而减小的趋势。景观自然性变化的自然驱动力为气候、水文、植被演替,人为驱动力为人类开发活动和政策导向。据此,提出3条建议以便更有效地保护自然保护区和周边区域的自然性,为闽江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科学管理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7年20期)
王冰洁,刘朋钢,杨海龙,刘慧博,王志刚[3](2015)在《北京山区河流自然性评价系统及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合理的河流自然性评价对于开发利用水土资源,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有积极作用。通过构建包含定性、定量共23个评价指标的北京山区河流自然性评价体系,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将北京山区河流分为"自然状态""近自然状态""退化状态""严重退化状态"和"人工化状态"5个标准等级。为了提高评价效率,实现评价过程的程序化,为河流管理者分析问题、制订相应的生态修复措施等决策提供依据,以五元联系数为评价模型,用Java语言开发出北京山区河流自然性评价系统。基于构建的评价体系,以北京山区安达木河上游2008、2011年的数据为例,采用所开发的系统对安达木河进行自然性评价。结果表明,安达木河评价等级整体呈下降趋势,16个河样带中有9个评价等级不同程度下降,这些河段靠近村庄,受人为活动影响较大。(本文来源于《中国水土保持科学》期刊2015年04期)
顾岚,高甲荣,刘瑛,高宇婷,钱斌天[4](2012)在《北京郊区河流自然性评价——以汤河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河流的健康状况与人类社会的兴衰息息相关。通过河流自然性评价,才能掌握河流的健康状况。以汤河为例,在划分河段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利用由22个定量、定性指标组成的河流自然性评价体系,从地貌、生态、水文特征3个方面对汤河进行了自然性评价。将评价结果分为4个等级:自然型、近自然型、退化型和人工型,其综合评价结果与聚类分析检验结果基本一致。研究数据表明,汤河总体上处于近自然状态,但个别区段已退化十分严重。该文建立的河流自然性评价体系可作为京郊河流评价的参考,其评价结果可作为汤河未来生态建设的依据。(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通报》期刊2012年01期)
娄会品,高甲荣,陈子珊[5](2010)在《北京郊区河岸带自然性评价指标体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河岸带是水陆交错带,是河溪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分析国内外各种对河流评价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安达木河水域特点和野外调查,从结构和功能两方面选取了相互匹配的16个指标,采用层次分析和模糊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河岸带自然性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考虑一个平衡河岸带生态系统的特点以及结构和功能等特点,可以将河岸带的近自然程度分为4个等级:自然状态、近自然状态、退化自然状态和退化状态。并以安达木河为例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与实际相符合,可作为北京郊区河岸带评价体系。(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通报》期刊2010年01期)
陈子珊[6](2008)在《北京郊区河岸带自然性评价与生态恢复》一文中研究指出恢复和重建人为干扰导致的退化河岸带生态系统是目前恢复生态学、流域生态学等学科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河岸带退化主要表现在结构的不稳定化和功能的退化。河岸带生态系统的自然性评价,就是对由人类活动引起的河岸带生态系统的退化程度进行诊断,以此发出预警,为管理者、决策者提供目标依据,更好地利用、保护和管理好河岸带。河岸带自然性评价是河溪近自然治理中的重要部分。建立指标体系对河岸带自然性状况进行评价,不仅有助于提高河岸带管理质量,而且可以提供不同河溪之间进行比较的基准,同时,还可评估受损河岸带生态恢复的成效,从而提高管理决策能力。为了探讨河岸带在人为干扰影响下的退化程度,借鉴国内外在生态恢复方面的研究成果,结合北京郊区的具体情况,采用野外调查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安达木河上游河岸带作为参考河岸带,通过对河岸特性、自然条件、河岸生物特性、人类活动进行系统调查,在大量野外调查数据的基础上,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构建河岸带自然性评价体系,并对参考河岸带河岸带自然性进行评价,初步探讨不同河溪利用方式对河岸带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分析主要影响因素,为河岸带生态恢复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得出的结论如下:(1)建立评价体系。从结构(18个指标)和功能(13个指标)两方面选则相互匹配的31个指标,将河岸带生态系统的自然性分为以下四个等级:Ⅰ未受到人为干扰(自然状态);Ⅱ受到轻微人为干扰(近自然状态);Ⅲ受到剧烈人为干扰(退化状态);Ⅳ完全人工化(极度退化状态)。(2)以安达木河上游河岸带为例,利用该评价体系对其进行评价,其结果表明,安达木河上游河岸带处于近自然状态,与定性分析的结果一致。说明该评价体系可行。(3)主要干扰因素。安达木河上游河溪(含河岸带)利用划分为耕种、养殖、修渠坝及引水、修建水库、旅游、造人工林和自然保护区7种方式,其中,养殖、修建水库等利用方式造成了河岸带植被结构的单一化,物种丰富度低、多样性差且不均匀,可以认为是人为干扰引起的退化。而自然保护区内的河岸带不仅植被结构完整,物种丰富度高,植物多样性较好而且均匀度高,可以作为河岸带自然性评价的本底值。(4)生态恢复主要植物选择。北京郊区河岸带主要的优势树种包括柳(Salix)、杨(Populus)、榆(Ulmus)等,这些种类多数有对抗或逃避干扰的能力,并具有高产和损坏后很强的再生能力,适宜作为生物工程护岸可选择的植物种。(本文来源于《北京林业大学》期刊2008-05-01)
高甲荣,王芳,朱继鹏,王敏[7](2006)在《河溪生态系统自然性评价指标体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河溪生态系统自然性评价的意义出发,以北京市南沙河为案例,确定河溪自然性评价的3大类指标,即河溪生态特征指标、地貌学指标、水文学指标。在3大类指标中,分别给出各自具有可操作性的亚指标,详细介绍亚指标的计算方法和分级标准。采用指标数量化的评价方法—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法,计算河溪自然性综合指数—自然度。应用这种方法对南沙河自然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的结果是,南沙河整体受到了较为严重的人为干扰,自然状况较差。通过河溪自然性评价图直观反映了南沙河的受扰程度。(本文来源于《中国水土保持科学》期刊2006年05期)
张敏,黄国胜,王雪军[8](2004)在《应用层次分析方法进行森林自然性评价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充分考虑前人对森林自然性的研究[1,2,3]以及河北山区的植被类型分布状况的基础[4]上,以连续清查固定样地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层次分析方法,着重从自然构成、树种多样性、人为干扰程度等方面入手,构建森林自然性评价的指标体系,并以河北山区为例说明。(本文来源于《林业资源管理》期刊2004年03期)
自然性评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闽江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是福建省沿海湿地自然保护区网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解译2003年和2013年两个时相的遥感影像,利用RS和GIS空间分析技术计算自然景观特征、生态学干扰和景观破碎化程度3项指标,并在此基础上构建2个层次的景观自然性评价指标体系。同时,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个指标层的权重,定量分析了2003—2013年间研究区域的景观自然性的变化,并进一步探讨了不同距离的环状带对湿地保护区及周边区域景观自然性的影响,对闽江河口湿地保护区及其周边区域景观自然性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003—2013年间,闽江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内景观自然性降低,降幅为9.17%,景观自然性有随着距离自然保护区距离增加而减小的趋势。景观自然性变化的自然驱动力为气候、水文、植被演替,人为驱动力为人类开发活动和政策导向。据此,提出3条建议以便更有效地保护自然保护区和周边区域的自然性,为闽江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科学管理提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自然性评价论文参考文献
[1].张栋,张洪江,马岚,孙一惠,郭凯力.基于层次-灰色关联分析的河流自然性评价——以潮河为例[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8
[2].占昕,潘文斌,郑鹏,柯锦燕,陈奇亮.闽江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区域景观自然性评价[J].生态学报.2017
[3].王冰洁,刘朋钢,杨海龙,刘慧博,王志刚.北京山区河流自然性评价系统及其应用[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5
[4].顾岚,高甲荣,刘瑛,高宇婷,钱斌天.北京郊区河流自然性评价——以汤河为例[J].水土保持通报.2012
[5].娄会品,高甲荣,陈子珊.北京郊区河岸带自然性评价指标体系[J].水土保持通报.2010
[6].陈子珊.北京郊区河岸带自然性评价与生态恢复[D].北京林业大学.2008
[7].高甲荣,王芳,朱继鹏,王敏.河溪生态系统自然性评价指标体系[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6
[8].张敏,黄国胜,王雪军.应用层次分析方法进行森林自然性评价的探讨[J].林业资源管理.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