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如何提高一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

也谈如何提高一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

丁霞甘肃省兰州市红古区海石湾第四小学730084

通过一年的教学,我发现自己虽然平时课讲得很认真,题做得也不少,可是我所带的一年级学生在计算上却时常出错。为此,我反复思索,如何提高一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呢?终于,在近一年的努力下,我发现只要能做到以下几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指日可待。

一、在游戏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在动手“摆一摆”中培养学习兴趣,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

一年级学生注意力很容易分散。机械化的教授知识很容易让学生丧失兴趣。这种情况下,连基本的课堂纪律都无法保证,何谈教学效果。所以在教学中一定要抓住“好动”这个特点,多设计游戏,做到“因材施教”,从而实现“玩中学”的目标。

例如在学习一年级上册《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中,应该要学生不“摆一摆”、“说一说”。首先要形象地认识1-5这几个数字,这对于刚刚接触数学的小学生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在此基础上通过自己动手,认识到小棍摆得多的,这个数就大,摆得少的,这个数就小。这样不但符合儿童好动的生理特点,同时也很自然地就找到了解决“比较大小”这个比较抽象的难题的方法。值得注意的是,教师一定要时刻引导学生在亲身参与活动中感悟算理。不是单纯的玩乐,否则不但浪费时间,对教学知识也没有一点意义。

2、教师自主编排符合课文内容的“拍手歌”

一年级课本上册的计算,只要是针对1-20以内各数的加减法,要保证计算的准确性,在形象认识各数的基础上,必须熟练地掌握数字的组成,就是说能熟练地“分数”。在学习中,学生基本上能通过摆小棒分解数字。可是如果教师要学生说,自己板书的时候,学生就卡壳了。甚至当我们要求学生说出五以上的数字的组成的时候,学生只能说出一两种。面对这种现状,我在各个阶段的板书中分出了1-10、1-20这两组数的数字组成。

在教授完第一组数,即1-10时,我认真研读教材,编排出易读易记的“拍手歌”。

课堂教学情景如下:

师:数字一,能不能分?

生:数字一,不能分。

师:二可以分成几和几?

生:二可以分成一和一。

师:三可以分成几和几?

生:三可以分成一和二。

师:还可以分成几和几?

生:还可以分成二和一……

以此类推,学生可以利用下课时间很快记住这些数的组成。

二、讲解新课时,引读例题,加强识字量

我在教学中发现,学生无论是在平时做题,还是在考试中,都必须依赖教师“读题”才会做题。这样就造成家庭作业没有老师,家长忙碌的情况下,学生不会做题。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原地踏步,无法系统地接受新的数学知识。我时常追问自己:难道真的让这些聪明可爱的孩子对于数学的学习就止步在20以内的加减法这里吗?这是绝对不可以的。解决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读题,认字。所以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在听读时不再是以往的“鹦鹉学舌”,而是用手指指字,逐字移动,听完后指着跟读,这样连续几次,学生就能自读题目,然后做题。

三、平时严格要求答题格式

常听高年级的老师抱怨:都快毕业的学生了,应用题连单位都不写,要么就是写了不带括号!这种现象背后存在的问题就是:有些低年级的老师在平时训练中只注重知识的掌握,只要能说清楚,能做对就行了,却忽略了知识的完整性。

例如在教学“看图写算式”这样的题时,图中所画的大多是常见水果、蔬菜、学习用具、交通工具还有一些小动物。这个对象都是有匹配的量词。难道我们只教“数词”,将那些匹配的“量词”都压给识字任务很重的语文老师去教吗?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在板书上将单位写在算式后面,用括号括起来。同时要求学生在回答和书写时都带上单位。

四、设计家长学生共同完成的活动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平时应精心挑选一些有针对性的梯度作业要求学生完成。另外还要自己设计一些家长和学生共同完成的活动,做到“动静结合”,劳逸互补。

例如在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不但要求学生会做、会说、会写,还要求学生“自编算式”。我自己设计了遍体游戏—《你问我答》,师:我出题谁来答?生:你出题我来答。师:5加8得多少?生:5加8得13。教师示范完毕后,请两位学生表演,如果回答正确,出题的学生和其他学生竖起双手大拇指;如果回答错误,就将双手大拇指朝下。通过这个游戏学生不但巩固了有关进位加法的知识,而且明确了进位加法和不进位加法的区别。

综上所述,在一年的教学中,作为一名经验较少的年轻教师,我也通过自己的反复思索,积极创新,找到了一些提高一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方法。计算是数学的基础,一年级是系统学习的起步。所以,一年级的教学关系着整个学生学习的成败。请各位同行不吝赐教,真正做到“教学相长”。正所谓:为之,则难者亦易已,不为,则易者亦难已。

标签:;  ;  ;  

也谈如何提高一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