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模板法合成聚吡咯纳米材料和器件及其电化学性质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物理化学
作者: 刘玲
导师: 江志裕
关键词: 聚吡咯,光电流,阳极氧化铝膜,纳米超电容,纳米生物传感器,纳米二极管
文献来源: 复旦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纳米材料的有序微阵列体系的制备对于规模化功能器件例如微探针、传感器和动力元件等的研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氧化铝有序阵列模板具有高度有序、制备工艺简单、且易于工业化生产等特点。采用氧化铝模板合成纳米材料已被视为制备纳米材料有序阵列体系最有前途的方法之一。导电高聚物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使其在能源(太阳能电池,二次电池)、光电子器件、电磁屏蔽、隐身技术、传感器、金属防腐、分子器件和生命科学等技术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作为一种重要的导电聚合物,聚吡咯材料具有优良的电化学可逆性,对环境稳定性高等优点,因此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采用电沉积、化学沉积等方法结合模板技术合成聚吡咯纳米材料的有序微阵列,研究了它们的电化学性能。首次制备了纳米电容器、生物传感器阵列电极,研究了纳米聚吡咯阵列电极的光电化学性质,研究了纳米聚毗咯二极管的制备和性质,以及吡咯在纳米孔中的生长机理。所获得的主要结果和结论如下:1、采用二次电化学阳极氧化的方法,优化合成工艺,在草酸溶液中制备了孔径为60~80nm的厚度可控的高度有序氧化铝阵列模板。模板厚度可通过控制阳极氧化时间和在酸溶液中的浸泡时间加以控制,并探讨了孔的生长机理。2、利用交流电沉积的方法制备了有序聚吡咯纳米管阵列,研究结果表明:聚吡咯纳米管首先沿着管壁生长,在氧化铝模板的孔中填充是不均匀的,有的管的内径减小至10nm,有些管顶部被生长的聚吡咯所堵塞。有的即使提高电压和增加电沉积时间也不能将孔完全填满。电化学交流沉积是合成较短的纳米管状聚吡咯材料的一种好的方法。3、采用电化学恒电位沉积的方法在氧化铝有序阵列模板中制备了聚吡咯纳米线阵列。并研究其在模板纳米孔中的生长机理,分为成核、一维生长、二维生长和三维生长四阶段。由不同扫描速度下的循环伏安图可以发现,阴极峰电流与扫描速度呈线性关系,说明聚吡咯纳米线的电化学行为符合薄层电极的特征:0.2V以上的电位扫描区域体现了双电层电容的充放过程。通过测定不同电极电位下的交流阻抗图谱,计算出了0.4V电位下的扩散系数,ClO4-在聚吡咯纳米线中的扩散远高于在平面聚吡咯膜中的扩散,其反应电阻则小于平面聚毗咯电极的,提高了聚吡咯纳米线的氧化还原动力学过程。4、纳米聚吡咯器件的制备及表征。第一类,将恒电位电沉积制备的纳米聚吡咯线进行碱处理。碱处理使纳米聚吡咯线阵列电极的反应电流下降,材料结构发生变化。ITO/非活性纳米PPy的Ⅰ-Ⅴ特性曲线,显示了PPy电导率随所加电压的升高而增加的特点,可望用作纳米电子开关。第二类,先在氧化铝模板的孔中沉积金,再继续电沉积聚吡咯。Au/PPy和Au/非活性PPy的Ⅰ-Ⅴ特性曲线表明均显示了整流效应,可作为纳米整流器。该整流效应是由于纳米p型聚吡咯与金之间形成的异质结所引起的。5、采用电沉积和化学沉积的方法,用二氧化钛作隔膜成功地制备了聚吡咯纳米线阵列超电容。第一步,在AAO纳米孔的底部电沉积聚吡咯作为一个电极;第二步,继续电沉积二氧化钛作为隔膜;第三步,以过硫酸胺为氧化剂化学沉积聚吡咯作为另一个电极,制成纳米尺寸的PPy/TiO2/PPy超电容。用钨针尖作探头,检测了纳米电容器的充放电性能。从充放曲线也证明纳米电容器组装成功,其电容值为3.5nF,且具有较好的充放电性能。6、纳米聚吡咯阵列电极的光电化学性质研究。在测定纳米聚吡咯阵列电极在-0.7~0.5V范围内的光电化学性质时,发现纳米聚吡咯阵列电极在此电位范围内存在明显的阴极光电流,该电流可由聚吡咯的p型半导体的性质来解释。光电流与厚度有密切的关系。存在最佳厚度,当厚度在40nm~50hm之间,有最大光电流。当厚度增加时,光电流响应减小。这是由于在厚膜中光生电子和空穴易于复合猝灭的缘故。实验还发现由于AAO模板对聚吡咯纳米线的隔离散热作用,未测到聚吡咯的阳极光电流。聚吡咯纳米线可作为纳电子线路中的纳米光电器件。7、用两步法在氧化铝模板中制备了聚吡咯葡萄糖生物传感器纳米阵列电极。第一步,在恒电位0.5V(vs.SCE)下,pH=6.86的含有1.5mg/ml的葡萄糖氧化酶的磷酸缓冲溶液中,将葡萄糖氧化酶电吸附进入氧化铝模板的孔中。第二步,在含有吡咯单体和葡萄糖氧化酶的溶液中共沉积形成聚吡咯葡萄糖生物传感器纳米阵列。该纳米聚吡咯葡萄糖生物传感器阵列电极对过氧化氢有好的渗透性,且使氧化电位下降至0.2V。红外光谱和TEM研究证实了葡萄糖氧化酶成功地固定在聚吡咯纳米线上,主要嵌入在聚吡咯纳米线的表面区域。两步固定法能大大提高酶在氧化铝模板孔中的固载量。聚吡咯葡萄糖生物传感器纳米阵列电极对葡萄糖的响应迅速(<15s)。随着葡萄糖检测浓度的增加,电流~葡萄糖浓度标准曲线符合Michaelis-Menten特征,米氏表观常数是5.7mM,低于普通的葡萄糖氧化酶传感器的。表明固定的葡萄糖氧化酶有更高的生物活性,对葡萄糖有更高的亲和性。在pH=6.86的磷酸缓冲溶液经过两个月的保存,生物活性仍保持在原有活性的80%。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纳米材料的研究简介
§1.1.1 前言
§1.1.2 纳米材料的基本内涵和发展历史
§1.1.3 有序纳米结构模板组装技术简介
§1.2 导电聚合物研究简介
§1.2.1 概述
§1.2.2 导电高分子的性质及应用
§1.3 聚吡咯材料的研究
§1.3.1 前言
§1.3.2 聚吡咯材料的性质
§1.3.3 导电聚吡咯的应用
§1.3.4 聚吡咯材料的电化学方面的研究
§1.3.5 纳米尺寸导电聚吡咯的研究
§1.4 选题背景、研究内容及意义
§1.4.1 选题背景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意义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氧化铝有序阵列模板的制备
§2.1 前言
§2.1.1 多孔氧化铝模板的发展
§2.1.2 有序孔生长机理研究
§2.2 实验
§2.2.1 试剂与仪器
§2.2.2 实验内容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2.3.1 氧化铝模板的形貌
§2.3.2 影响AAO模板尺寸的主要因素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交流电制备纳米尺寸聚吡咯材料阵列
§3.1 前言
§3.1.1 交流电化学技术概述
§3.1.2 交流电化学聚合纳米聚吡咯材料的制备
§3.2 实验
§3.2.1 试剂与仪器
§3.2.2 实验内容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3.1 聚吡咯纳米管的形貌
§3.3.2 聚毗咯纳米管的红外研究
§3.3.3 聚吡咯纳米管的生长机理探讨
§3.3.4 影响交流电化学聚合聚吡咯纳米管的因素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直流电聚合聚吡咯纳米线阵列及其电化学性质
§4.1 前言
§4.2 实验
§4.2.1 试剂与仪器
§4.2.2 实验内容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4.3.1 聚吡咯纳米线的形貌
§4.3.2 聚吡咯纳米线的红外图谱研究
§4.3.3 电化学聚合聚吡咯纳米线在氧化铝模板中的生长机理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聚吡咯纳米二极管的制备与表征
§5.1 前言
§5.2 实验
§5.2.1 试剂与仪器
§5.2.2 实验内容
§5.3 实验结果与讨论
§5.3.1 聚毗咯纳米线和聚毗咯纳米线/Au结的形貌
§5.3.2 聚毗咯纳米线的电化学性能
§5.3.3 电流电压特性的研究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基于聚吡咯的纳米电容器的组建及电化学性能
§6.1 前言
§6.1.1 聚吡咯在电容器中的应用
§6.1.2 本章的目的和意义
§6.2 实验
§6.2.1 试剂与仪器
§6.2.2 实验内容
§6.3 实验结果与讨论
§6.3.1 纳米电容器的制备
§6.3.2 纳米电容器的表征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七章 纳米聚吡咯线的光电流研究
§7.1 前言
§7.2 实验
§7.2.1 仪器与装置
§7.2.2 试剂
§7.2.3 实验内容
§7.3 实验结果与讨论
§7.3.1 光照下电位扫描过程中的光电流~电位曲线
§7.3.2 聚吡咯纳米线的长度与光电流的关系
§7.3.3 On-off图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八章 聚吡咯纳米阵列生物传感器的制各及生物催化性能
§8.1 前言
§8.1.1 聚吡咯生物传感器概述
§8.1.2 本章的目的和意义
§8.2 实验
§8.2.1 试剂与仪器
§8.2.2 实验内容
§8.3 实验结果与讨论
§8.3.1 TEM的检测
§8.3.2 葡萄糖纳米阵列传感器的红外光谱测试结果
§8.3.3 生物电化学实验
§8.3.4 反应机理的探讨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章发表情况:
致谢
发布时间: 2007-06-27
参考文献
- [1].聚吡咯、硫化镉纳米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研究[D]. 莫笑萍.天津大学2003
- [2].结构型导电聚吡咯/聚苯胺合成—结构—亚微相态—导电性能关系的研究[D]. 连娜.北京化工大学1992
- [3].导电聚合物及其金属氧化物复合物薄膜氨气敏感特性的研究[D]. 吴岩.吉林大学2008
- [4].电磁屏蔽用导电聚吡咯薄膜的研究[D]. 沈腊珍.天津大学2007
- [5].聚苯胺、聚吡咯及其复合物的红外辐射及微波性能研究[D]. 周亦康.北京交通大学2017
- [6].聚吡咯类衍生物及其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 王攀.福州大学2013
- [7].多组分微纳米复合核壳结构磁性功能微球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 谢玄.华东理工大学2012
- [8].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容去离子化应用研究[D]. 顾晓瑜.华南理工大学2016
- [9].多形态聚吡咯的制备与吸波性能研究[D]. 高敬伟.东华大学2010
- [10].电化学合成聚吡咯膜的电学性能与应用[D]. 王杰.西安交通大学2008
相关论文
- [1].聚吡咯基导电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 杨超.兰州大学2011
- [2].聚吡咯纳米电极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研究[D]. 李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
- [3].聚吡咯的电化学合成、应用及防蚀机理研究[D]. 朱日龙.湖南大学2009
- [4].高分子诱导法电化学制备聚吡咯纳米线[D]. 葛东涛.天津大学2003
- [5].聚吡咯、硫化镉纳米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研究[D]. 莫笑萍.天津大学2003
- [6].银—聚吡咯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表征及性能研究[D]. 陈爱华.北京化工大学2005
- [7].聚吡咯纳米线修饰电极的电催化研究—硝酸根离子的电催化还原[D]. 张秀玲.天津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