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生态补偿机制调查与研究

陕西省生态补偿机制调查与研究

论文摘要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但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生态环境的压力不断增加,生态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刻不容缓的任务,而生态补偿机制的完善则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生态建设的可操作性。本文运用文献分析、实证分析、比较分析等方法对陕西省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健全进行了调查与研究。本文在分析国内外生态补偿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对生态补偿的内涵、理论基础进行了概括。认为生态补偿机制是自然资源使用者或生态受益方在合法利用自然资源过程中,对自然资源所有权人或对生态保护付出代价者支付相应费用的制度。1、通过对陕西省生态环境现状及存在问题的总结,阐明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水资源短缺、污染严重仍是当前生态环境治理的突出问题。2、分别阐述陕西省生态退耕工程、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陕北能源开发以及征占林地过程中生态补偿实施的具体措施,是进一步探讨生态补偿机制的基础。3、系统分析了陕西省生态补偿机制,明确生态补偿主体应以政府为主导,市场做配合;补偿原则要坚持“谁污染,谁治理,谁受益,谁补偿”;补偿方式则以资金补偿、政策补偿为重点;补偿模式将以财政转移型补偿机制为主。4、根据以上分析结果,提出健全陕西省生态补偿机制的建议:指出全面提升陕西省生态补偿机制实施的有效性,必须以完善生态补偿相关法律法规为前提;以机制研究与试点工作为指导;按区域、分类型、多途径实现生态环境的补偿方式;认为加强陕西省生态建设的资金投入是生态补偿最有效的方式;而完善监督管理约束机制是生态补偿有效进行的保障之一。

论文目录

  • 摘要
  • SUMMARY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生态问题全球化
  • 1.1.2 中国生态环境普遍脆弱
  • 1.1.3 陕西省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的必要性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理论依据
  • 1.3.1 生态补偿概念的演变
  • 1.3.2 生态补偿的内涵
  • 1.3.3 生态补偿机制
  • 1.3.4 生态补偿的理论基础
  • 1.4 文献综述
  • 1.4.1 国外研究进展
  • 1.4.2 国内研究动态
  •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
  • 2.1 研究内容
  • 2.2 研究思路和方法
  • 2.2.1 研究思路
  • 2.2.2 研究方法
  • 第三章 陕西省生态环境概况及存在问题
  • 3.1 陕西省概况
  • 3.1.1 基本概况
  • 3.1.2 陕西省自然条件
  • 3.2 陕西省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 3.2.1 水土流失严重
  • 3.2.2 资源利用率低,耕地减少,土地沙漠化加剧
  • 3.2.3 水资源危机日趋严峻
  • 3.2.4 农村生产生活方式落后,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 3.2.5 工农业污染治理缓慢
  • 第四章 陕西省开展生态补偿的形式
  • 4.1 生态退耕工程
  • 4.1.1 生态退耕工程的补偿政策
  • 4.1.2 生态退耕补偿的目标
  • 4.1.3 生态退耕补偿的效益
  • 4.2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
  • 4.2.1 水土保持工程及治理效果
  • 4.2.2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4.2.3 水土流失费征收标准
  • 4.3 陕北能源开发,实施生态补偿
  • 4.3.1 陕北能源开发,生态环境被破坏
  • 4.3.2 征收生态补偿费措施
  • 4.3.3 陕北能源开发生态补偿的监管制度
  • 4.4 征占林地的生态补偿制度
  • 4.4.1 征占林地现象分析
  • 4.4.2 征占林地、森林生态资源破坏的成因
  • 4.4.3 征占林地生态环境补偿的依据
  • 4.4.4 征占林地生态环境补偿费征收标准
  • 第五章 陕西省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分析
  • 5.1 生态补偿的主体和对象
  • 5.2 生态补偿机制的补偿原则
  • 5.2.1 谁破坏、谁恢复,谁受益、谁补偿的责任原则
  • 5.2.2 公平、公正的分配原则
  • 5.2.3 政府主导,市场推进的组织原则
  • 5.2.4 因地制宜、分区补偿的实施原则
  • 5.2.5 循序渐进、有效性补偿原则
  • 5.3 生态补偿的方式
  • 5.4 陕西省生态补偿机制的模式分析
  • 5.4.1 财政转移型生态补偿机制
  • 5.4.2 反哺式生态补偿机制
  • 5.4.3 异地开发生态补偿机制
  • 5.4.4 公益性生态补偿机制
  • 第六章 陕西省健全生态补偿机制的建议
  • 6.1 完善陕西省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相关法律法规
  • 6.2 加强陕西省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研究与试点工作
  • 6.3 按区域、分类型、多途径实现生态环境的补偿方式
  • 6.4 完善生态补偿监督管理约束机制
  • 6.5 加强陕西省资金投入的办法
  • 6.5.1 发展循环经济,创建节约型社会,建立绿色GDP 指标体系
  • 6.5.2 生态环境补偿费制度是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直接经济手段
  • 6.5.3 加强中央财政投资性补偿
  • 6.5.4 构建地方政府生态补偿的经济政策体系
  • 6.5.5 积极探索横向区域转移支付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导师简介(一)
  • 导师简介(二)
  • 相关论文文献

    • [1].千岛湖枇杷荣获“全国十大优质枇杷”称号[J]. 杭州农业与科技 2009(04)
    • [2].当代江西生态环境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 鄱阳湖学刊 2019(05)
    • [3].优化四川创新生态环境的对策研究——基于提升企业创新主体活力视角[J]. 西部经济管理论坛 2019(06)
    • [4].浅析增强森林病虫防治工作对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J]. 种子科技 2019(18)
    • [5].以促进民生为着眼点建设绿水青山——对内蒙古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协同推进路径的思考[J]. 理论研究 2019(06)
    • [6].问得尖锐,答得真诚——广东省生态环境服务企业面对面座谈会侧记[J]. 环境 2019(12)
    • [7].从摄影视角观察生态环境及生态物种——评《生态摄影手册》[J]. 环境保护 2020(Z1)
    • [8].论翻译生态环境中的生态因子及其对译者的影响[J].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9(04)
    • [9].辽宁省环保集团辐洁生态环境有限公司[J].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19(12)
    • [10].坚决扛起政治责任 推动党建和生态环境业务工作“两手硬”[J]. 环境保护 2019(24)
    • [11].《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保护研究》[J]. 经济研究 2020(01)
    • [12].广东以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J]. 环境 2020(01)
    • [13].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村生态环境优化工作探索[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0(01)
    • [14].浅析绿色建筑与城市生态环境[J]. 城市建筑 2019(34)
    • [15].浅析企业VOCs治理[J].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0(02)
    • [16].践行“公民十条” 关注生态环境[J]. 中国环保产业 2020(03)
    • [17].建设美丽中国——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J]. 档案天地 2020(02)
    • [18].森林培育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重要意义的相关分析[J].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0(03)
    • [19].林业生态环境的改善与园林绿化的发展[J].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0(03)
    • [20].水土保持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功能研究[J].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20(03)
    • [21].新时代县(区)级生态环境执法监测体制改革研究[J]. 环境保护 2020(08)
    • [22].辽宁省环保集团辐洁生态环境有限公司[J].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20(02)
    • [23].金融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探讨[J]. 经营管理者 2020(04)
    • [24].马克思恩格斯的语言生态环境思想及其启示[J]. 云南社会科学 2020(02)
    • [25].论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保护利用[J]. 建材与装饰 2020(16)
    • [26].辽宁省生态环境厅优化服务保障复工复产[J].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20(03)
    • [27].跨区域生态环境合作治理:现实困境与创新路径[J]. 人文杂志 2020(03)
    • [28].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联性研究[J]. 低碳世界 2020(04)
    • [29].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农业经济发展[J]. 江西农业 2020(08)
    • [30].我国生态环境财税政策历史变迁及优化建议[J]. 中国环境管理 2020(03)

    标签:;  ;  ;  ;  

    陕西省生态补偿机制调查与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