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企业创新平台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虚拟企业创新平台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论文摘要

虚拟企业以其具有对市场的极强适应能力,并能提供高效率、低成本、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的优势,逐步成为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实现迅速发展的有效途径。虚拟企业逐渐从传统的生产制造领域延伸到技术开发领域。当前,我国企业的创新能力不强,对企业的持续成长的支持力不够,通过合作进行联合创新成为广大企业新的选择。为了支持企业更多地开展跨组织的合作创新,扩大合作创新的规模与层次,区域政府和大型企业都在更多地关注创新平台的构建。企业和高校、研究机构、政府、社会服务体系之间组建基于虚拟企业的创新平台,无论是对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自主创新的开展,还是区域、国家创新能力的提高都具有现实意义。将虚拟企业思想和创新平台思想进行结合具有理论和现实的需要。本文就虚拟企业创新平台的概念、运行、支撑体系和风险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形成了相对完善的虚拟企业创新平台理论,能够对企业和政府决策提供积极的借鉴。文章第1章导论。介绍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对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进行了归纳总结和评述,在此基础上拟定全文分析框架、研究思路与方法。第2章虚拟企业创新平台的基本理论。对虚拟企业理论、技术创新理论、核心竞争力理论、协同效应理论的主要观点进行阐述。第3章虚拟企业创新平台及其构建。提出了虚拟企业创新平台的概念;构建了虚拟企业创新平台的基本结构模型和协同结构模型;分析了虚拟企业创新平台的复杂性;提出了虚拟企业创新平台构建的目的、原则和过程,并阐述了当前工作的重点。第4章虚拟企业创新平台的运行。分析概括了虚拟企业创新平台运行的基本特征;分析了基于生态共生理论的虚拟企业创新平台的竞争与合作关系;建立了虚拟企业创新平台的资源共享决策模型;分析了虚拟企业创新平台的组织架构与管理模式,提出了虚拟企业创新平台运行管理机制的综合模式;分析了虚拟企业创新平台的知识管理问题。第5章虚拟企业创新平台运行保障与支撑体系。构建了虚拟企业创新平台运行机制的基本模型;分析了虚拟企业创新平台协同机制与协同模型;阐述了虚拟企业创新平台的基础支撑平台及其构成;阐述了虚拟企业创新平台建设的环境支撑体系。第6章虚拟企业创新平台运行的风险及其防控。分析了虚拟企业创新平台的风险因素;建立了虚拟企业创新平台风险评估与预警体系;分析了虚拟企业创新平台的风险传导及其防范策略。第7章虚拟企业创新平台的实证研究。分析了以政府为主导和以企业为主导的虚拟企业创新平台的构成与功能;阐述了以政府为主导的武汉市虚拟企业创新平台建设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提出了以优势产业为主导,以光电产业创新平台为例,阐述了通过打造产业联盟构建武汉市虚拟企业创新平台的思路。文章的主要创新点包括:提出了虚拟企业创新平台的概念;构建了基于生态种群理论的虚拟企业创新平台不同主体间的竞合分析模型;构建了虚拟企业创新平台运行的子系统协同模型;构建了虚拟企业创新平台风险预警的三维体系。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1.1 研究目的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2.1 虚拟企业的研究
  • 1.2.2 创新与创新平台的研究
  • 1.2.3 虚拟企业创新的研究
  • 1.2.4 核心竞争力的研究
  • 1.2.5 研究评述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本章小结
  • 第2章 虚拟企业创新平台的基本理论
  • 2.1 虚拟企业理论
  • 2.1.1 虚拟企业理论内涵
  • 2.1.2 虚拟企业的特征
  • 2.1.3 虚拟企业理论的实践:企业虚拟化经营的利润增长效应
  • 2.1.4 虚拟企业的组织模式
  • 2.2 技术创新理论
  • 2.2.1 技术创新的内涵
  • 2.2.2 熊彼特技术创新模型
  • 2.2.3 技术创新过程模式
  • 2.2.4 合作创新
  • 2.2.5 创新平台的内涵
  • 2.3 核心竞争力理论
  • 2.3.1 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 2.3.2 核心竞争力的特性
  • 2.3.3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
  • 2.4 协同效应理论
  • 2.4.1 协同与协同学的内涵
  • 2.4.2 协同学的三大原理
  • 2.4.3 管理学视角下的协同与协同效应
  • 2.4.4 协同与竞争共存:虚拟企业创新平台运行的矛盾统一体
  • 本章小结
  • 第3章 虚拟企业创新平台及其构建
  • 3.1 虚拟企业创新平台的概念
  • 3.1.1 虚拟企业创新平台的内涵
  • 3.1.2 虚拟企业创新平台产生的动因
  • 3.1.3 虚拟企业创新平台的特征
  • 3.1.4 虚拟企业创新平台的类型
  • 3.1.5 虚拟企业创新平台的功能
  • 3.2 虚拟企业创新平台基本结构与构成要素
  • 3.2.1 虚拟企业创新平台的基本结构
  • 3.2.2 虚拟企业创新平台的创新主体
  • 3.2.3 创新主体与创新资源的联系
  • 3.2.4 虚拟企业创新平台的创新主体的协同结构
  • 3.3 虚拟企业创新平台的复杂性分析
  • 3.3.1 复杂性与复杂性科学
  • 3.3.2 虚拟企业创新平台复杂性的来源
  • 3.3.3 虚拟企业创新平台的复杂适应特性
  • 3.3.4 基于虚拟企业创新平台的集群创新活动的自组织
  • 3.4 虚拟企业创新平台的构建
  • 3.4.1 虚拟企业创新平台构建的目的
  • 3.4.2 虚拟企业创新平台构建的原则
  • 3.4.3 虚拟企业创新平台构建的过程
  • 3.4.4 虚拟企业创新平台构建的重点
  • 本章小结
  • 第4章 虚拟企业创新平台的运行
  • 4.1 虚拟企业创新平台运行的基本特征
  • 4.1.1 竞争与合作共存
  • 4.1.2 动态性与稳定性同在
  • 4.1.3 虚拟企业创新平台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 4.2 基于种群理论的虚拟企业创新平台合作与竞争分析
  • 4.2.1 虚拟企业创新平台与生态系统的对比
  • 4.2.2 虚拟企业创新平台的种群特征
  • 4.2.3 虚拟企业创新平台的生态学模型
  • 4.2.4 模型分析
  • 4.3 虚拟企业创新平台的创新资源配置
  • 4.3.1 虚拟企业创新平台的创新资源
  • 4.3.2 虚拟企业创新平台的创新资源共享的决策
  • 4.3.3 创新资源配置的现有模式
  • 4.3.4 虚拟企业创新平台的创新资源的配置
  • 4.4 虚拟企业创新平台的组织架构与管理
  • 4.4.1 基于管理过程的虚拟企业创新平台组织架构:管理委员会
  • 4.4.2 基于项目的虚拟企业创新平台组织架构:运营公司
  • 4.4.3 虚拟企业创新平台的管理机制
  • 4.5 虚拟企业创新平台的知识管理
  • 4.5.1 基本概念的界定
  • 4.5.2 合作伙伴间的知识转移与共享的博弈分析
  • 4.5.3 创新联盟合作伙伴间的知识转移与共享
  • 4.5.4 创新团队(联盟)与虚拟企业创新平台间的知识转移与整合
  • 本章小结
  • 第5章 虚拟企业创新平台运行保障与支撑体系
  • 5.1 虚拟企业创新平台的运行保障机制
  • 5.1.1 虚拟企业创新平台运行保障机制的界定与基模
  • 5.1.2 虚拟企业创新平台运行的支撑机制
  • 5.1.3 虚拟企业创新平台运行的保障机制
  • 5.2 虚拟企业创新平台各子平台之间的协同机制
  • 5.2.1 虚拟企业创新平台子平台协同的动因
  • 5.2.2 虚拟企业创新平台子系统运行的协同内涵
  • 5.2.3 虚拟企业创新平台子系统运行的协同模型
  • 5.2.4 虚拟企业创新平台子系统协同运行的实现
  • 5.3 虚拟企业创新平台运行的支撑平台
  • 5.3.1 基础平台的内容
  • 5.3.2 基础平台之间的联系
  • 5.3.3 信息网络基础平台的建设
  • 5.3.4 文化信任基础平台的建设
  • 5.4 虚拟企业创新平台的环境支撑体系
  • 5.4.1 虚拟企业创新平台的宏观环境支撑体系
  • 5.4.2 虚拟企业创新平台的微观环境支撑体系
  • 本章小结
  • 第6章 虚拟企业创新平台运行的风险及其防控
  • 6.1 虚拟企业创新平台的风险源识别
  • 6.1.1 虚拟企业创新风险内涵
  • 6.1.2 虚拟企业创新风险构成及其内容:基于环境的分析
  • 6.1.3 虚拟企业创新风险的来源与后果
  • 6.2 虚拟企业创新平台的风险评估与预警
  • 6.2.1 虚拟企业创新平台的风险衡量
  • 6.2.2 虚拟企业创新平台的风险评估方法
  • 6.2.3 虚拟企业创新平台的风险的三维预警体系
  • 6.2.4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Fuzzy AHP)的虚拟企业创新平台风险预警
  • 6.3 虚拟企业创新平台的风险及其传导的防控
  • 6.3.1 企业风险管理的主要策略
  • 6.3.2 基于创新联盟的虚拟企业创新平台的风险传导内涵
  • 6.3.3 基于创新联盟的虚拟企业创新平台风险传导规律
  • 6.3.4 基于创新联盟的虚拟企业创新平台风险传导的控制
  • 本章小结
  • 第7章 虚拟企业创新平台的实证研究
  • 7.1 以政府为主导的虚拟企业创新平台的探索
  • 7.1.1 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
  • 7.1.2 杭州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 7.1.3 以政府为主导的虚拟企业创新平台建设瓶颈
  • 7.2 以企业为主导的虚拟企业创新平台的探索
  • 7.2.1 产业联盟促进国内企业创新的机制
  • 7.2.2 TD-SCDMA产业联盟概况
  • 7.2.3 TD-SCDMA产业联盟运行的基本经验
  • 7.2.4 基于虚拟企业创新平台视角的TD-SCDMA产业联盟存在的问题
  • 7.3 武汉市虚拟企业创新平台建设的基础条件
  • 7.3.1 武汉市拥有强劲的科技实力
  • 7.3.2 武汉市虚拟企业创新平台建设的意义
  • 7.4 以政府为主导的武汉市虚拟企业创新平台的建设
  • 7.4.1 武汉市虚拟企业创新平台建设的基本原则
  • 7.4.2 武汉市虚拟企业创新平台的主要内容
  • 7.4.3 政策建议
  • 7.5 以优势企业为主导的虚拟企业创新平台的建设
  • 7.5.1 武汉市光电产业基础
  • 7.5.2 产业联盟发展的支持策略
  • 7.5.3 以产业联盟为突破口建立武汉光电产业创新平台
  • 本章小结
  • 第8章 全文总结与研究展望
  • 8.1 全文总结
  • 8.2 创新点
  • 8.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与的科研项目
  • 相关论文文献

    • [1].网络经济条件下虚拟企业会计问题分析与对策探索[J]. 财经界 2020(29)
    • [2].网络经济条件下虚拟企业会计问题研究[J]. 现代营销(下旬刊) 2019(05)
    • [3].虚拟企业的会计和财务的特征[J]. 财会学习 2016(09)
    • [4].虚拟企业合作过程中知识管理影响因素分析[J]. 商 2016(31)
    • [5].虚拟企业沙盘模拟在高职市场营销实训中的运用与效果[J]. 现代职业教育 2016(22)
    • [6].生产型虚拟企业伙伴胜任评价的要素选择与应用逻辑[J]. 长春大学学报 2020(07)
    • [7].国内虚拟企业组织发展研究综述[J]. 新余学院学报 2018(03)
    • [8].虚拟企业联盟信息生态系统构建研究[J]. 情报科学 2015(05)
    • [9].论虚拟企业会计主体假设的拓展[J]. 科技经济市场 2015(11)
    • [10].虚拟企业组织之间信任机制若干思考[J]. 科技致富向导 2012(26)
    • [11].虚拟企业的运行模式探讨[J]. 现代企业教育 2008(18)
    • [12].虚拟企业知识共享的风险及控制[J]. 中国国情国力 2014(08)
    • [13].虚拟企业的管理哲学观解析[J]. 中国商贸 2012(05)
    • [14].项目虚拟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与对策[J]. 河北学刊 2010(03)
    • [15].浅谈供应链式虚拟企业[J]. 现代商业 2009(02)
    • [16].跨国虚拟企业风险及其控制[J]. 企业经济 2009(07)
    • [17].虚拟企业理论在物流领域中的应用研究[J]. 物流科技 2009(10)
    • [18].虚拟企业核心能力的保护机制[J].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09(05)
    • [19].我国虚拟企业运作探讨与培养企业核心竞争力[J]. 现代企业 2009(12)
    • [20].虚拟企业建立及运行若干问题的思考[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08(02)
    • [21].虚拟企业会计主体探讨[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08(11)
    • [22].虚拟企业的成本管理问题研究[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08(11)
    • [23].浅析网络经济中的虚拟企业集群[J]. 科技创业月刊 2008(10)
    • [24].对虚拟企业审计的探讨[J]. 财会学习 2016(08)
    • [25].科技型虚拟企业管理模式研究——基于自组织理论视角[J]. 天津经济 2014(09)
    • [26].科技型虚拟企业管理模式研究——基于自组织理论视角[J]. 经济论坛 2014(09)
    • [27].基于价值创造的虚拟企业稳定性研究[J]. 财会通讯 2010(08)
    • [28].中小型虚拟企业的知识管理实施策略研究[J]. 中国商贸 2010(08)
    • [29].中小型虚拟企业间知识转移影响因素分析[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10(04)
    • [30].虚拟企业(集团)经营与提升核心竞争力研究[J]. 企业经济 2009(10)

    标签:;  ;  ;  ;  

    虚拟企业创新平台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