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雷锋镇生态足迹应用研究

长沙市雷锋镇生态足迹应用研究

论文摘要

生态足迹法是1992年由加拿大著名生态经济学家William教授提出和1996年由其学生wackernagel教授构建的基于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评价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方法。本文在介绍生态足迹的概念、计算方法及目前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环境优美镇——雷锋镇为研究对象,对生态足迹模型进行调整,并运用调整的生态足迹模型对雷锋镇生态足迹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如下:1.生态足迹模型调整1)对均衡因子进行了调整,降低了计算误差;2)增加了污染物生态足迹核算。2.雷锋镇生态足迹动态分析1)雷锋镇2002—2007年人均生态足迹需求整体上处于上升的趋势,从2002年的2.098515 hm~2/cap上升到2007年的2.297454 hm~2/cap,上升了0.198939hm~2/cap,上升幅度为9.48%。从生态足迹构成上来看,生物资源人均生态足迹最大,占了总需求的63.01%,其次是污染消纳,占了29%。2)雷锋镇2002—2007年人均生态承载力略有下降。从2002年的0.429407hm~2/cap,下降到2007年的0.419291hm~2/cap,下降了2.36%。从人均生态承载力的构成来看,林地占的比例最大,耕地次之。3)2002年—2007年雷锋镇人均生态赤字逐年增加,从2002年的1.669111hm~2/cap增加到2007年的1.878163hm~2/cap,人均生态赤字增大了12.52%,且有不断增大的趋势。3.雷锋镇发展能力分析雷锋镇万元GDP生态足迹是逐年下降的,但提高资源利用效益仍然任重道远;生态压力指数的逐年增加成为制约镇域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呈现缓慢上升的趋势,但是提高生态足迹多样性是今后雷锋镇经济社会发展中所着重解决的问题;发展能力总体上虽然是在逐年提高的,但却是以生态足迹的增加为代价的。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 研究背景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4 研究目标与技术路线
  • 4.1 研究目标
  • 4.2 技术路线
  • 5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生态足迹理论与方法研究
  • 1 可持续发展理论
  • 1.1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和内涵
  • 1.2 可持续发展定量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 2 生态足迹方法理论与方法
  • 2.1 生态足迹定义
  • 2.2 生态足迹相关概念
  • 2.3 生态足迹计算方法
  • 2.4 对生态足迹模型分析
  • 3 本文生态足迹模型
  • 3.1 污染物生态足迹
  • 3.2 均衡因子的调整
  • 3.3 调整后的生态足迹模型
  • 第三章 研究区域概况
  • 1 地理位置与自然状况
  • 1.1 地理位置和交通
  • 1.2 地质、地貌
  • 1.3 气候、气象
  • 2 自然资源
  • 2.1 水文
  • 2.2 森林、植被和生物
  • 3 社会环境
  • 3.1 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 3.2 人文旅游资源
  • 3.3 社会经济状况
  • 3.4 雷锋镇区基本情况
  • 第四章 雷锋镇生态足迹动态分析
  • 1 生态足迹计算
  • 1.1 生物资源帐户生态足迹计算
  • 1.2 能源消耗生态足迹
  • 1.3 污染物生态足迹计算
  • 2 生态承载力的计算
  • 3 生态足迹的动态分析
  • 4 雷锋镇发展能力评价
  • 4.1 万元GDP生态足迹动态分析
  • 4.2 生态压力指数分析
  • 4.3 生态足迹多样性与发展能力分析
  • 4.4 雷锋镇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限制性因素及对策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1 结论
  • 1.1 生态足迹模型的调整
  • 1.2 雷锋镇2002年—2007年生态足迹动态分析
  • 1.3 雷锋镇发展能力评价
  • 2 本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改进三维生态足迹模型的安徽省土地生态承载力评价[J]. 水土保持研究 2020(03)
    • [2].湖南省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视角[J].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3)
    • [3].基于改进三维生态足迹模型的耕地承载力评价——以江苏省为例[J]. 中国土地科学 2020(09)
    • [4].基于改进生态足迹模型的九江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J]. 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3)
    • [5].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四川省耕地资源评价[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8(01)
    • [6].基于废弃物吸纳的生态足迹模型二次拓展与运用[J]. 统计与决策 2017(15)
    • [7].基于改进生态足迹模型的梨树县生态承载力分析[J]. 林业经济 2016(08)
    • [8].基于改进生态足迹模型的连云港市可持续发展评价[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5(06)
    • [9].修正生态足迹模型在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中的应用[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5(20)
    • [10].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重庆市北碚区可持续发展研究[J]. 城市地理 2017(04)
    • [11].生态足迹模型下的生态承载力研究——以郑州市为例[J].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2020(03)
    • [12].基于三维生态足迹模型的福建省耕地资源评价[J]. 安徽农业科学 2019(19)
    • [13].三维生态足迹模型在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中的应用——以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为例[J]. 旅游纵览(下半月) 2018(05)
    • [14].城市水生态足迹模型的研究[J]. 山东工业技术 2017(10)
    • [15].基于改进生态足迹模型的海岛城市土地承载力评价——以舟山市为例[J]. 经济地理 2016(06)
    • [16].基于改进旅游生态足迹模型的生态系统旅游可持续发展能值评价研究[J]. 生态经济 2016(11)
    • [17].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在湖北省的应用[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3(11)
    • [18].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甘南州生态承载力研究[J]. 商 2013(10)
    • [19].两种生态足迹模型在三峡库区可持续发展评价中应用与比较分析[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7)
    • [20].生态足迹模型研究进展与评价[J]. 农产品加工(学刊) 2012(08)
    • [21].基于全球生态足迹模型的生态适度人口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1(24)
    • [22].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理论的生态足迹模型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12)
    • [23].生态足迹模型修正的初步探讨[J]. 环境保护科学 2010(03)
    • [24].旅游生态足迹模型的改进[J]. 生态经济(学术版) 2010(02)
    • [25].改进生态足迹模型在湖北省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应用[J].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3)
    • [26].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生态足迹模型均衡因子及产量因子测算[J]. 生态学报 2020(04)
    • [27].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安徽省人口容量测算[J]. 统计科学与实践 2020(06)
    • [28].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安徽省可持续发展状况分析[J]. 林业经济 2014(11)
    • [29].城市尺度生态足迹模型应用中不同参数选择的影响分析[J]. 水土保持研究 2011(06)
    • [30].基于能值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在济南市的应用分析[J].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10(02)

    标签:;  ;  ;  ;  

    长沙市雷锋镇生态足迹应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