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分享行为的意义及教育策略

幼儿分享行为的意义及教育策略

和政县张家庄幼儿园甘肃临夏731200

分享行为是亲社会行为的一种,是一种对别人、对社会有利的行为,有助于个体社会性的发展。皮亚杰的“社会认知冲突理论”认为,幼儿在互助作用时由于动作和观点的不同而争论,导致社会认知上的冲突,解决冲突的过程实际上就导致幼儿认知结构改变的过程,也是使幼儿去自我中心化的过程,在幼儿的发展过程中,分享行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分享行为可以帮助幼儿赢得玩伴,使幼儿在活动和交往的过程中获得言语表达、人际交流等技能;另一方面,分享行为可以帮助幼儿学会与他人和睦相处,共同享受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带给大家的各种条件,促使幼儿的社会化。

同时,分享行为还可以帮助幼儿学会在今后与人共同生活和与人合作共事。(1977)的研究发现,在分享方面做得较好的儿童,往往在解决社会性问题、帮助他人等方面也做得较好。分享行为可以说是幼儿社会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幼儿分享行为的现状及原因

我们在日常中开展了许多关于分享的游戏活动,如:分组搭积木、玩沙包、做机器人等,还开展了主题活动。如集体过生日、种植活动、春游、大带小等活动。结果发现:很多幼儿很“自私”,不愿意与别人一起分享自己的食物、玩具等物品,其余的幼儿即使与人分享也是以“利己”为目的的,比如,“我给他吃东西,是因为我不这样的话,他就不和我玩”,或“我给他吃,是因为这个不好吃,我想吃他带的东西”。

幼儿不与人分享,理由很多,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1.幼儿的分享观念没有形成。现在大部分幼儿都是独生子女,由于没有兄弟姐妹共同生活、互爱互让的经验和相应的训练,孩子成了家庭的中心,家里的所有大人都围绕孩子,孩子要什么就给买什么,孩子也就容易以自我为中心,“觉得所有的东西”大家都要让着我。父母的迁就、忍让及不良的教养态度,都对分享行为产生一定影响,使其独占欲望膨胀,难以产生分享行为。

2.家庭教育不当。有的家长给孩子灌输的思想教育本身有问题。如有的孩子会说“我的玩具不能给你玩,不然我妈妈要骂我的”、“爸爸说了,这个面包不能给别的小孩,不然我就没有吃的了。”等,这样的教育就会误导孩子不懂得分享。

3.缺乏分享技能。在与小朋友共同活动的过程中,有的幼儿不知道怎样与他人分享。如带了一个玩具,许多小朋友都想玩,就不知道该给谁玩了。

二、促进幼儿分享行为的教育策略

1.培养幼儿的分享观念。幼儿的分享行为要受到他们主观行为规则的影响。凡是有分享观念的幼儿,其行为就果断,比如在食物分享中,主动分享的幼儿都是在“小朋友要互相谦让”、“小朋友要互相帮助”、“给小朋友吃东西是好孩子”等观念下进行的。当幼儿自身还没有形成稳定的分享观念时,其分享行为就显得很犹豫。如不主动分享食物的幼儿,常常以“这是我的”、“是老师给我的,你自己去要”等理由来解释自己的行为。这说明幼儿的分享观念深刻地影响着幼儿的分享行为。在幼儿教育中,成人要注意培养和训练幼儿的分享观念并注意其与分享行为的一致性发展。具体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故事教育(成人讲有关分享的故事,幼儿想象)、生活教育(把分享教育融入幼儿的具体生活中)等多种策略,培养幼儿的分享观念与合作精神。

2.加强榜样示范的作用。幼儿有很强的观察和模仿能力,当看到他人的分享行为时,它们就会去模仿,去学习。幼儿的模仿的对象主要有父母、教师、玩伴以及书本、电视等媒介里的主人公。越是孩子喜爱的人,对孩子的影响作用也就越大。因此,首先父母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为孩子做出表率。父母要带头孝敬,关心长辈,使先长者,先他人,后自己成为家庭关系的行为准则。工作中的成就或挫折可以告诉幼儿,让其分享快乐与忧愁,学习赞赏别人和给予同情、理解。还有要让孩子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教师之间的交往是幼儿同伴交往和发出亲社会行为的重要榜样。教师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会给幼儿带来温情的气氛,容易激发积极的亲社会行为。要在幼儿同伴中树立有分享行为的典范,让其他幼儿学习,对有分享行为的幼儿做出积极评价和鼓励,激发其他幼儿向他学习的动机。有意识地引导分享意识较强的幼儿同分享意识较差的幼儿一起游戏,促进幼儿分享行为的产生。还要借助模仿玩伴、书本、电视等媒体主人公来培养分享意识。多带孩子与同伴玩耍,在相处中模仿,经常给孩子讲童话故事,陪孩子看有意义的动画片等,并及时加以引导主人公的分享行为的榜样作用。

3.及时强化幼儿的分享行为。幼儿一旦产生分享行为,父母、老师等成人要适时加以强化(如表扬、鼓励等),使其获得正反馈信息,他以后很可能增强再度出现分享行为的概率。如果幼儿的分享行为未受到奖励表扬,已有的分享的行为就可能消退。我们老师要用适当的语言肯定幼儿的分享行为,强化幼儿的愉快体验,从而激发幼儿再次尝试分享的愿望。但老师在评价时要注意语气、语调,强化时要重点针对行为本身而不是针对本人,这样幼儿才能产生积极的分享行为。教师还可运用自己的动作、表情、眼神、姿态等变化来表达对幼儿分享行为的肯定。如当发现幼儿有分享行为时,老师可采取向幼儿点头、微笑、竖起大拇指或用手轻轻抚其他肩、头等方式,使幼儿因得到老师的肯定而带来快乐和满足,从而在今后更愿发生类似的行为。以上做法,不仅能使幼儿得到正确、适当、长效、深刻的行为强化,同时还有助于幼儿学会注意、体会别人的情绪情感,有助于幼儿社会情感认知的发展。

标签:;  ;  ;  

幼儿分享行为的意义及教育策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