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软件产业发展模式研究

我国软件产业发展模式研究

论文摘要

在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进程中,为了分享由全球产业转移及产业升级带来的益处,一些国家和地区纷纷依据自身的优势确定了产业发展模式。软件产业作为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并具有高渗透性与高成长性的产业,已发展成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立足于我国软件产业发展模式进行研究。本文的研究思路可概括为:首先,对软件产业、产业发展、产业发展模式及软件产业发展模式进行了概念界定,进而又对软件产业和产业发展模式进行了分类,接着对软件产业的特征及产业发展模式的理论基础进行了概述性总结。其次,基于国际竞争优势理论基础上所选择的几种典型的国际软件产业发展模式,本文对其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并总结出国际软件产业发展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通过对其进行比较分析,指出对我国软件产业发展模式选择的可借鉴之处。然后,对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并运用计量分析方法对我国软件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论证;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软件产业的产业规模、产业构成及产业出口的时间序列数据,对我国软件产业总体发展状况进行了实证研究;同时还运用我国地区软件产业收入及地区生产总值的时间序列数据,构造出各地区软件产业相对规模指数RSI的时间序列表,用于对地区软件产业发展总体状况进行比较分析,运用我国地区软件产业各构成部分的收入及地区软件产业收入的时间序列数据,构造出各地区软件产业相对成分指数RCI的时间序列表,用于对地区软件产业构成状况进行比较分析。再次,对我国软件产业发展模式选择的各影响要素进行了具体分析,并结合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目标,推演出我国软件产业发展总模式。最后,为实现我国软件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分别从人才、资金和技术三个方面给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本文在如下方面进行了探索:1、对几种公认的、成功的国际软件产业发展模式:技术与服务领导型的美国模式、国际加工服务型的印度模式、嵌入式系统开发型的日本模式及生产本地化型的爱尔兰模式,分别对其软件产业发展的总体特征及其软件产业发展模式的特点进行了具体分析。2、分别从人力资源、资本、产业结构、技术创新、市场需求、相关与支持性产业的发展、政府政策与规划、机遇八个方面,对四种典型的国际软件产业发展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3、分别从产业总规模、产业构成及产业出口三方面,对我国软件产业总体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从产业规模和产业构成两方面,对2006年至2010年期间我国地区软件产业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4、分别分析了我国软件产业发展模式选择的九大影响因素:人力资源、资本、产业结构、技术创新、产业集群、市场需求、相关与支持性产业的发展、政府政策与规划、机遇。5、分别从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人才培养重点及人才培养方式三个方面,对我国软件人才结构的优化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为拓宽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的融资渠道,分别从财政资本支持、创新资本及资本市场三个方面,给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从产业创新主体、创新方式及创新重点入手,探讨了完善我国软件产业创新体系的具体方法,为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国际软件产业发展模式选择受到人力资源等“八要素”的影响。由于国际上存在着多种成功的软件产业发展模式,且各具特色,所以我们基于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并结合软件产业的特征,总结出了影响国际软件产业发展模式选择的四大产业内部因素:人力资源、资本、产业结构、技术创新,以及市场需求、相关与支持性产业的发展、政府政策与规划、机遇四大产业外部要素。2.我国软件产业的构成结构和地域分布结构呈现出不合理发展现象。通过对2006年至2010年期间我国软件产业各构成部分收入占比的分析,我们得出:软件产品收入占比最高,其年平均占比达到35%;其次是系统集成收入,其年平均占比为24%;接着是软件技术服务收入,其年平均占比为20%;随后是嵌入式系统软件收入,其年平均占比为18%;最后是IC设计收入,其年平均占比不足4%。通过对2006年至2009年期间地区软件产业相对规模指数RSI的比较分析,我们得出:北京市软件产业的年平均规模是全国平均水平的6.4倍,属于第一发展梯度;上海市、江苏省和广东省软件产业的年平均规模在全国平均水平的1.5倍以上,属于第二发展梯度;辽宁省、福建省、四川省和陕西省属于第三发展梯度,其软件产业的年平均规模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海南省和宁夏区的软件产业的年平均规模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通过对2006年至2010年期间地区软件产业各成分收入占比及其相对成分指数RCI的比较分析,我们得出:我国软件产业收入主要集中于软件产品收入和系统集成收入,软件技术服务收入占比呈上升趋势;四川省和陕西省的软件产品收入的相对占比居于全国前列,新疆区和云南省系统集成收入的相对占比居于全国前列,海南省软件技术服务收入的相对占比和天津市嵌入式系统软件收入的相对占比分别居于全国首位,江苏省和上海市IC设计收入的相对占比位居全国榜首。3.提出我国软件产业发展总模式。我国软件产业可采取依托国内市场,由投资驱动的应用导向型发展模式,也即:立足国内市场,把管理软件、行业应用软件作为产业发展重点,注重嵌入式系统软件及IC设计在我国的发展,积极开展国际软件外包业务,通过技术创新与业务创新,培育我国软件产业的国际竞争优势。我国软件产业发展总模式可具体表述为:立足国内市场,利用本地化优势及雄厚的传统产业基础,借助于政府上网工程的实施、企业信息化建设及传统产业信息化改造的进一步推进,以企业和行业解决方案为发展方向,大力推进国内管理软件和行业应用软件的发展;依托发展成熟的国内信息产业,借助电子信息产品数字化、智能化发展,逐步推进国内嵌入式系统软件及IC设计的发展;凭借自身人力资本优势,抓住全球软件产业转移的时机,利用国际市场对软件外包需求扩大的机会,加强承接欧美国家的软件外包业务,逐步形成我国软件外包业务的国际竞争优势;依托已有软件园区,在基础核心软件和信息化支撑软件方面寻求突破。本文的主要贡献:1.构建了一个比较完善的软件产业发展模式选择的分析框架,该分析框架包括:软件产业发展模式的概念界定及分类、模式选择的理论基础、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等内容。2.以波特的“钻石模型”为基础,结合软件产业自身特征,总结出了软件产业发展模式选择的八大影响要素。3.构建了相对规模指数RSI和相对成分指数RCI,用于对我国软件产业的总体发展状况及特点、地区发展状况及特点进行具体分析。4.具体分析了我国软件产业发展模式选择的九大影响要素,并结合软件产业的发展目标,推演出了我国软件产业发展总模式。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对软件产业的研究
  • 1.2.2 对产业发展模式的研究
  • 1.2.3 对我国软件产业发展模式的研究
  • 1.3 本文研究思路与方法
  • 2.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软件产业的定义、分类及特征
  • 2.1.2 产业发展、产业发展模式及软件产业发展模式的概念
  • 2.1.3 产业发展模式的分类
  • 2.2 产业发展模式的理论基础
  • 2.2.1 比较优势理论
  • 2.2.2 竞争优势理论及学说
  • 2.2.3 产业生命周期理论
  • 3. 国际软件产业发展模式比较分析
  • 3.1 典型的国际软件产业发展模式
  • 3.1.1 技术与服务领导型的美国模式
  • 3.1.2 嵌入式系统开发型的日本模式
  • 3.1.3 生产本地化型的爱尔兰模式
  • 3.1.4 国际加工服务型的印度模式
  • 3.2 国际软件产业发展模式的比较
  • 3.2.1 人力资源
  • 3.2.2 资本
  • 3.2.3 产业结构
  • 3.2.4 技术创新
  • 3.2.5 市场需求
  • 3.2.6 相关与支持性产业的发展
  • 3.2.7 政府政策与规划
  • 3.2.8 机遇
  • 3.3 国际软件产业发展模式选择对我国的启示
  • 4. 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 4.1 我国软件产业发展历程
  • 4.2 我国软件产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 4.3 我国软件产业总体发展状况分析
  • 4.3.1 我国软件产业总规模状况分析
  • 4.3.2 我国软件产业构成状况分析
  • 4.3.3 我国软件出口状况分析
  • 4.4 我国地区软件产业发展状况分析
  • 4.4.1 地区软件产业规模状况分析
  • 4.4.2 地区软件产业构成状况分析
  • 4.5 分析总结
  • 5. 我国软件产业发展模式的选择
  • 5.1 影响我国软件产业发展模式选择的要素分析
  • 5.1.1 人力资源
  • 5.1.2 资本
  • 5.1.3 产业结构
  • 5.1.4 技术创新
  • 5.1.5 产业集群
  • 5.1.6 市场需求
  • 5.1.7 相关与支持性产业的发展
  • 5.1.8 政府政策与规划
  • 5.1.9 机遇
  • 5.2 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目标
  • 5.3 我国软件产业发展模式的选择
  • 6. 对策建议
  • 6.1 调整优化人才结构,注重软件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
  • 6.2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拓宽融资渠道,发挥创新资本与资本市场的作用
  • 6.3 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协同创新为手段,应用创新为重点的创新体系
  • 参考文献
  • 附表
  • 后记
  • 致谢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产业集群视角的我国软件产业竞争力研究[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5(12)
    • [2].吉林省软件产业自主创新现状与提高能力对策研究[J]. 商场现代化 2008(26)
    • [3].软件产业演进基本理论问题探讨[J]. 商业时代 2011(10)
    • [4].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法的软件产业竞争力比较研究[J]. 情报探索 2016(12)
    • [5].河南省软件产业发展现状及提升对策[J]. 中外企业家 2015(05)
    • [6].依托软件产业职业教育集团创新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研究[J]. 电子制作 2015(10)
    • [7].大连软件产业竞争力的评价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 2013(08)
    • [8].“盗版软件”问题的原因探析与路径选择[J]. 法制与经济 2016(08)
    • [9].对江苏软件产业发展的国内外比较分析[J]. 经济论坛 2009(08)
    • [10].软件产业发展与高职教育[J].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01)
    • [11].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及其对策[J]. 北方经济 2008(22)
    • [12].我国软件产业发展模式研究[J]. 中外企业家 2020(04)
    • [13].河北省软件产业竞争力提升策略分析[J]. 企业经济 2013(12)
    • [14].中印软件外包业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一个报告[J]. 中国集体经济 2009(15)
    • [15].基于专利地图理论的浙江省软件产业发展策略研究[J]. 中国商论 2016(30)
    • [16].我国软件产业战略发展特征浅析[J]. 科技促进发展 2012(s1)
    • [17].论软件产业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J]. 商业时代 2008(05)
    • [18].浅议我国高校中软件开发人才的素质培养[J]. 成才之路 2010(34)
    • [19].中国软件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与中印比较[J]. 经济问题探索 2012(08)
    • [20].南京软件产业发展研究[J]. 市场周刊(理论研究) 2010(05)
    • [21].南京软件产业发展研究[J]. 法制与经济(下旬刊) 2009(02)
    • [22].我国软件产业多元化创新发展模式探讨[J]. 企业经济 2009(06)
    • [23].加快厦门软件产业发展的若干建议[J]. 电子制作 2013(11)
    • [24].中国软件产业创新体系中竞争政策的完善[J]. 中国科技论坛 2013(06)
    • [25].我国软件企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战略思考[J]. 沿海企业与科技 2008(12)
    • [26].我国软件产业税收政策效果分析及完善思路[J]. 财会月刊 2012(11)
    • [27].大连软件产业人才战略研究[J]. 中国软科学 2009(11)
    • [28].软件产业虚拟集群资源共享要素[J].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 2014(07)
    • [29].我国软件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析[J]. 学术探索 2012(01)
    • [30].我国软件产业创新能力与版权保护的关联度研究[J]. 中国科技论坛 2010(06)

    标签:;  ;  ;  

    我国软件产业发展模式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