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论文-张颖昌,华金钢

董其昌论文-张颖昌,华金钢

导读:本文包含了董其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书风,董其昌,书家,帖学,赵孟,明中,论书,书学,馆阁体,云间派

董其昌论文文献综述

张颖昌,华金钢[1](2020)在《“香光馨远——董其昌书风展”略述》一文中研究指出董其昌纵览前代、博观精鉴、遍学古人,是距离我们最近的帖学流派大师。以董其昌书法为切入点,以个案来探讨传统书法传承,对当下产生借鉴意义,这是本次策展的初衷。展览梳理了董其昌身前的名家体系,以多媒体的方式展现了明中期以前的名家传承脉络,作为展览的引子(本文来源于《中国文物报》期刊2020-01-03)

张颖昌[2](2020)在《康熙皇帝为什么极力推扬他的书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物展览只有作用于当下,引起大家的思考、讨论乃至争论,才能凸现出它的意义,这是策展人所着力追求的,因此策展人的问题意识显得至关重要。我所策展的“香光馨远——董其昌书风展”是将问题意识带入策展过程的一次尝试。在策展过程中,我时时思考这样几个问题:董(本文来源于《中国艺术报》期刊2020-01-03)

肖燕翼[3](2019)在《董其昌书画鉴考叁题》一文中研究指出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近来相继推出"清初四王绘画特展"、"董其昌书画艺术特展",作者认为,展出的"四王绘画"和"董其昌书画"中,仍有被认定为"真迹"的赝品混迹其间,成为相关研究的重要课题,在此归纳为"书画鉴考叁题"并依次展开分析。其一,以董其昌在崇祯己巳(1629)"中秋"的一天为例,就现存传世作品及相关文献分析,董氏一天之内不可能进行那样多的书画创作、鉴赏和交易活动,其中必有不可信的作品及文献记载;其二,董其昌书画"双胞"现象并非个案,如以甲、乙两作为"双胞",而甲与丙、丁叁作间亦有款书的"双胞"现象,不仅在他人作品中罕见,逻辑上也难以得出有真有假的结论 ;其叁,曾发现王翚或其书画传习者仿伪王时敏、王鉴现象,以此逻辑推论,他们也会仿伪董其昌书画,作者在研究中即有不少发现。(本文来源于《故宫博物院院刊》期刊2019年11期)

郭怀宇[4](2019)在《詹景凤对董其昌之影响探析——兼论明代中晚期的书画鉴赏观》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目前关于"南北宗论"理论体系的研究中,詹景凤一直被视作这一理论萌芽期的代表人物。但作者认为,詹景凤并未形成以"作家"和"逸家"概念来衡量作品高下的鉴赏观,更没有独尊文人戾家画;相反,他经常给予职业画家以高度的评价。从这一角度考量,詹景凤非但不是"南北宗论"早期框架的建立者,反而是一位真正的"持不同意见者",代表了"南北宗论"形成之前书画鉴赏界的另一种主张。另一方面,詹景凤推崇唐宋作品的鉴赏观,不仅得到了王世贞、韩世能等鉴藏家的认同,更通过他与董其昌交游圈的大幅度重合,间接对董氏产生了明显的影响,从而使推崇元明作品之风潮并未在明代中后期形成绝对的主流。(本文来源于《故宫博物院院刊》期刊2019年11期)

王洪伟[5](2019)在《董其昌“坐失执政意”真实原因探考》一文中研究指出董其昌于万历戊戌年(1598年)出任皇长子朱常洛讲官,时隔数月就出人意料地"坐失执政意"。"雅善盘礴"之弹劾只是表面借口,深层原因与朝廷内部政治斗争有着必然关联。万历辛卯年(1591年)八月的"争国本"事件,激化了申时行与董其昌座师许国之间的矛盾,二人致仕后党争局面初步形成,为董氏"坐失执政意"埋下政治隐患。万历丁酉年(1597年),许国的另一位学生焦竑受到政敌诬陷而引发"科场案"。这次政治斗争暗示董其昌"坐失执政意"应属必然结局。"雅善盘礴"之弹劾亦可作为当今学界对董其昌"朝服山人"形象误解之根源所在。此种理解忽视了其虽"逸其身"却"不悖于道"的士大夫品质。(本文来源于《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期刊2019年11期)

任道斌[6](2019)在《董其昌“畅神”画旨简论》一文中研究指出董其昌(1555-1636)是中国书画史上的旷世奇才,他创立的"松江画派"取代明中叶以来"吴门画派"在艺坛占有的主流地位,以"真率"代彼"巨丽"~①,理艺兼修,后来居上,独领风骚数百年。继1989年上海书画出版社举办"松江董其(本文来源于《艺术品》期刊2019年11期)

倪新光[7](2019)在《从黄道周帖学观念对董其昌帖学反拔看晚明帖学创作》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晚明的帖学嬗变中,董其昌既是一个始终对晚明书坛产生很大影响的人物,同时不得不承认,他又是一个开始受到挑战并逐渐边缘化的人物。晚明书法的一个显着特征,便是冲破明代初中期赵孟帖学笼罩而走向主体论,并以此回归北宋尚意书风,黄庭坚、苏轼、米芾重新又受到(本文来源于《书法》期刊2019年11期)

霍梦园[8](2019)在《试析董其昌的临古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临古帖是学习书法的必经阶段,关于如何向古人学习的问题,历代书家及书论家各有不同的观点,董其昌从自己的书法实践出发,对书法临古思想和方法作了阐述,对后人学习书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本文来源于《艺术教育》期刊2019年11期)

王洪伟[9](2019)在《中国美术史研究中的“临仿”现象探析——以美国学者高居翰和班宗华对董其昌创作手法来源研究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学者高居翰于1982年提出,董其昌《葑泾访古图》受到利玛窦所携铜版画之影响。16年后(1998),另一位美国学者班宗华以研究董其昌《婉娈草堂图》的新颖风格为基础,高度"临仿"了高居翰的论证思路,并以此向后者表达了特别"致敬"。班宗华的研究也带有一些创意,基于新的史料与作品证据将董、利二人的"一面之缘"由万历壬寅(1602)的"南京"改为万历丁酉(1597)的"南昌"。然而,《婉娈草堂图》并非惯常意义上的"草堂图",所采用的"李郭"风格不仅是对受画者陈继儒早年"绝意仕进"的同情,更与作画前两个月发生的焦竑"科场案"密切相关。科举取士和士大夫流放等现实问题,使得董其昌当时根本无暇沉浸于西方铜版画的新异风格与趣味当中。(本文来源于《民族艺术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蒋志琴[10](2019)在《画学文学化的审美意蕴——以董其昌山水画理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明清之际画学的文学化进程较为突出地表现在董其昌的山水画理论中。以文学思维方式对画学创新方法的影响为切入点,我们可以发现:董其昌以"势"为核心,化文法和书法入画法,在文人画领域集古人之大成且自出机杼。其创新性主要体现在语言之高古(辞)、机法之圆熟(理)、境界之秀润淡雅(格)叁方面。叁者的有机综合,突显了文人画的文学性。这种画学文学化的理论导向,为明清之际文人画的仿古创新提供了新思路。它使画家将注意力转向中国画笔墨语言的巧妙组织和造型的夸张变形,也使明清之际的绘画表现出特殊的、形式化的审美趣味追求。(本文来源于《中国文学批评》期刊2019年04期)

董其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文物展览只有作用于当下,引起大家的思考、讨论乃至争论,才能凸现出它的意义,这是策展人所着力追求的,因此策展人的问题意识显得至关重要。我所策展的“香光馨远——董其昌书风展”是将问题意识带入策展过程的一次尝试。在策展过程中,我时时思考这样几个问题:董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董其昌论文参考文献

[1].张颖昌,华金钢.“香光馨远——董其昌书风展”略述[N].中国文物报.2020

[2].张颖昌.康熙皇帝为什么极力推扬他的书法?[N].中国艺术报.2020

[3].肖燕翼.董其昌书画鉴考叁题[J].故宫博物院院刊.2019

[4].郭怀宇.詹景凤对董其昌之影响探析——兼论明代中晚期的书画鉴赏观[J].故宫博物院院刊.2019

[5].王洪伟.董其昌“坐失执政意”真实原因探考[J].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9

[6].任道斌.董其昌“畅神”画旨简论[J].艺术品.2019

[7].倪新光.从黄道周帖学观念对董其昌帖学反拔看晚明帖学创作[J].书法.2019

[8].霍梦园.试析董其昌的临古思想[J].艺术教育.2019

[9].王洪伟.中国美术史研究中的“临仿”现象探析——以美国学者高居翰和班宗华对董其昌创作手法来源研究为例[J].民族艺术研究.2019

[10].蒋志琴.画学文学化的审美意蕴——以董其昌山水画理论为例[J].中国文学批评.2019

标签:;  ;  ;  ;  ;  ;  ;  ;  ;  ;  

董其昌论文-张颖昌,华金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