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学报简介

光学学报简介

一、INTRODUCTION TO ACTA OPTICA SINICA(论文文献综述)

何卓铭[1](2021)在《《光学学报》四十周年:温故开新,不惑笃行》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1981年创刊以来,《光学学报》以发表国内优秀光学科研成果为己任,为我国光学科技人员提供了高水平、活跃的学术交流平台。《光学学报》经历了近40年的洗礼,见证了国内一代代优秀光学科研人员的成长。本文首先回顾了《光学学报》从创刊到转企、集群化发展,再到数字化出版的变革之路;其次,统计了《光学学报》历年来的出版数据、数据库收录、引证指标、荣誉等信息;最后,阐述了《光学学报》未来办刊策略和发展方向。

张浩佳,何卓铭,杨洪星,马沂,王晓峰[2](2018)在《《光学学报》长三角地区发文评述与出版策略》文中研究表明通过对长三角地区6年来在《光学学报》发文情况的统计和对比,分析了长三角地区的发文数量、发文单位以及长三角地区光学学科中最活跃的光学栏目。与全国发文相比,长三角地区发文作者呈现更年轻化趋势,发文基金比逐年提升,且普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单位分布均衡,学科栏目活跃,科研队伍年轻化,基金论文比高,说明长三角地区的光学学科发展良好,这为该地区光电子技术创新和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为更好地宣传和推动长三角地区的光学研究,《光学学报》实行了相关的出版策略。

刘佳鑫,云龙,邵士勇,程雪玲,宋小全[3](2021)在《深圳地区多普勒测风激光雷达的湍流观测》文中指出激光雷达可以快速实现对大气风场的非侵入测量,获得精确三维风矢量。为验证测风激光雷达观测湍流的可行性并获得湍流观测特征,利用相干多普勒激光雷达在深圳杨梅坑进行湍流观测实验。依据Reynolds分解原理,应用小波分解获取湍流脉动并分析大气的湍流运动特征。结果表明:观测地日平均湍流强度呈现"单峰单谷"结构,与实验期间气温的变化呈现较高相关性;湍流动能引起垂直方向上的输送主要集中在日间12:00后,与湍流耗散率的相关系数达0.77;湍流功率谱密度在惯性副区内基本符合Kolmogorov"-5/3"定律。研究结果验证了测风激光雷达可以较为精确地估算湍流参数。

何卓铭,王晓琰,宋梅梅,李瑞娟,马沂,王晓峰,杨蕾[4](2020)在《期刊全流程数字出版探索与实践——以《光学学报》为例》文中提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科技期刊面临重要转型。如何推动科技期刊数字化出版建设、媒体融合发展,快速提升期刊的影响力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以融媒体技术手段为依托,详细总结了期刊在选题策划、稿件处理、多模式出版、融媒体服务等方面的数字化建设经验,以供其他科技期刊学习和借鉴。

王晓恒[5](2020)在《天底与全方位临边大气成像探测仪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空间大气成分的信息有助于人类对全球的气候进行研究,进而更好的帮助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天基遥感的大气探测方法是一种效率较高的大气探测手段。研究高效率的天基遥感大气探测方法,在气候预测与预警、以及污染的防护和治理等领域有着重要的作用。根据实际需求,本文深入研究了一种天基大气遥感成像探测的方式,提出一种双光路共用光学元件和探测器的多光谱和高光谱大气探测方式。在分析原理和可行性的基础上,搭建了双光路多光谱成像系统的样机,检验了该大气遥感探测方式的可行性。目前国内的大气遥感载荷只具有单一的探测模式,探测范围也较小,从而给后期的解译造成困难。为提高临边覆盖范围,本文将全景成像原理用在大气临边探测上,使用全景环形透镜接收全方位的临边辐射,光束在全景环形透镜内部折返两次,实现临边360°视场的探测。通过交叉检验的方法,可以提高临边反演的精度。临边探测能够反演大气的廓线,而不能反演总量。为获得大气的总量信息,在全景环形透镜前放置前置透镜组,天底视场的光束从前置透镜进入光学系统。对于天底视场,全景环形透镜相当于一个厚透镜。天底和临边两个光路聚焦于同一像面,聚焦形状分别为一个圆斑和包围亮斑的圆环。该光学系统的天底焦距和临边焦距分别为4.86mm和5.75mm,视场分别为10°和360°×(70.32°72.82°)。探测仪工作于400km轨道高度时,能够探测周围临边高度范围10-100km和天底覆盖范围为70km的空间大气。由于紫外到可见光谱区域有着大气及气溶胶分子的特征光谱,在该波段范围内选取了6个谱段,使用滤光片分光。在该探测仪的光学设计过程中,突破了大视场照度的提升手段和全景环形透镜的设计方法等关键技术。该探测仪的光学模型显示,设计的结果具有良好的成像质量。由于天底与全方位临边探测仪的圆环形像面限制,无法采用常规的色散方法实现高光谱探测。本文提出并设计了一种使用声光可调谐滤波器(AOTF)代替光栅或棱镜,在时间域上进行高光谱成像探测的方法。对之前多光谱探测模型进行优化改进,并增添了AOTF分光模块和中继转像模块。本文详述了该光学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方法,物理仿真模型显示,AOTF双视场高光谱探测系统具有优良的成像探测效果。该大气高光谱探测方法的提出,填充了我国在相关领域的空白,同时也对我国天基高光谱探测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为了实现天底和环形临边视场同时探测的方案的工程化,对基于滤光片分光的多光谱模型进行了敏感度分析和机械结构设计,设计了与双视场探测需求相匹配的框架式机械结构,之后完成了探测仪样机光机元件的加工和装配。由于该探测仪样机的临边环形视场口径较大,难以一次性的完成高精度定标,采取分割视场定标的方法,提高定标精度。样机的实测焦距略大于设计焦距,这保证了分辨率需求。静态传函和外场测试结果显示,样机工作性能良好,验证了设计理论。这种天底和全方位临边同时探测成像的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天基大气探测的效率,节省探测成本,为未来的大气探测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参考方向。

茹巧巧[6](2019)在《基于条纹反射法的X射线嵌套镜模具面形检测》文中研究表明由嵌套式掠入射反射镜(嵌套镜)构成的X射线光学镜头是X射线望远镜系统的核心部件之一。研制高性能的X射线光学镜头对我国开展空间X射线科学探测,利用空间资源等方面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嵌套镜的面形通常有两种:超抛物面和Wolter-Ⅰ型组合面,因其薄片式结构极易变形,无法用研磨抛光工艺直接加工,而是首先研磨抛光制作高精度模具,再依托模具采用铸镍、铝箔热成型或玻璃热成型等工艺进行面形转移制造,因此高精度模具的加工与检测是嵌套镜制造技术的关键。本论文针对研磨后期到抛光前期过渡阶段的嵌套镜模具面形检测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条纹反射相移进行面形重建的检测方法,该方法具有全表面、非接触、结构简单、低成本、高动态、高灵敏度等特点,在测量方式和测量精度方面有效衔接了轮廓仪法和CGH等干涉仪法。本论文首先介绍了嵌套式X射线望远镜的国内外研究背景与现状,描述了嵌套式掠入射反射镜的组成结构以及常用的检测方法,并详细介绍了条纹反射法相关技术的研究和发展。重点针对条纹反射法的实现原理、误差来源、关键技术等进行了深入阐述。条纹反射法大体上由相移、相位解缠、面形重建和系统内外参数标定四部分技术组成,本论文对各种相位解缠算法和面形重建算法进行了详细的模拟分析,比较了各种算法的优势与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离散余弦变换法(IDCT),适用于非均匀网格的面形重建,模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重建面形误差达亚纳米级别。根据给定嵌套镜的技术参数,优化设计了单次反射形式的超抛物面镜系统和二次反射形式的Wolter-Ⅰ型组合镜系统的成像光路,并在光学设计软件中分别构建了超抛物面镜和Wolter-Ⅰ型组合镜内、外表面检测光路,分别适用于嵌套镜和嵌套镜模具的面形检测。提出了一种基于三角形相似原理的面形迭代模型,面形模拟迭代结果与光学软件设计数据相符,验证了该迭代模型对非均匀网格面形重建的适用性。基于光学设计软件模拟结果,搭建了一个条纹反射法实验测试装置,经过系统内、外参标定后,进行了一种嵌套镜模具的面形测试,采用本文提出的IDCT算法重建了模具面形,检测结果验证了条纹反射法用于检测过渡阶段掠入射反射镜模具面形的可行性。本论文的工作为嵌套式掠入射反射镜的面形检测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杨洪星,何卓铭,宋梅梅,张浩佳,丁文强,马沂,王晓峰,杨蕾[7](2019)在《专题编辑参与中文科技期刊稿件处理的实践与思考》文中指出【目的】总结《光学学报》采用专题编辑(Topical Editor,TE)送审稿件的经验,为科技期刊提高学术质量提供参考。【方法】依据严格的标准遴选了22位TE,并将传统审稿流程中的编辑送审改为TE送审。根据研究方向从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的来稿中挑选459篇交由TE送审。从稿件送审数量、平均外审周期、审稿意见等方面评价TE送审模式的实施效果。【结果】TE可以精准地送审稿件,提高期刊学术质量,节省编辑时间。【结论】TE送审可以进一步提高中文科技期刊的学术质量。

何卓铭,马沂,宋梅梅,张浩佳,王晓峰,杨蕾[8](2017)在《中文学术期刊发展模式探索——以《光学学报》为例》文中指出【目的】在中国现行学术评价体系和学术期刊国际化发展导向下,中文学术期刊的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如何进一步发展中文学术期刊是一个重要课题。【方法】对比分析了8种具有代表性的中文光学期刊,以《光学学报》为例总结了提升期刊学术质量和影响力的一系列措施。【结果】通过提高学术质量、提升服务质量、加大宣传力度等全方位手段发展期刊,更好地为科研工作者服务。【结论】中文学术期刊的需求客观存在,而且在国家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正在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希望《光学学报》发展之路能为其他中文学术期刊提供一定的经验和参考。

二、INTRODUCTION TO ACTA OPTICA SINICA(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INTRODUCTION TO ACTA OPTICA SINICA(论文提纲范文)

(1)《光学学报》四十周年:温故开新,不惑笃行(论文提纲范文)

1 基本情况
2 发展历程
    2.1 内容为本,辉煌的创刊历史
    2.2 传承辟新,率先集群化、数字化探索
    2.3 释放活力,大力推进融媒体发展模式
3 历史数据
    3.1 发文量和页码
    3.2 栏目演化
    3.3 封面演化
    3.4 历届主编和编委会
    3.5 历任责任编辑
    3.6 数据库收录
    3.7 引证指标
    3.8 项目和荣誉
4 未来发展方向

(2)《光学学报》长三角地区发文评述与出版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 长三角地区发文评述
    2.1《光学学报》长三角地区的发文情况
    2.2 长三角地区发文单位、栏目及作者年龄情况
    2.3 长三角地区作者及发文基金情况
3 出版策略
    3.1 走进实验室
    3.2 热点栏目专题策划
    3.3 建立作者微信群
4 结束语

(3)深圳地区多普勒测风激光雷达的湍流观测(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实验简介
2 风速湍流的获取与分析
    2.1 尖峰检测
    2.2 风速湍流获取
3 湍流参数反演结果分析
    3.1 湍流强度结果分析
    3.2 湍流动能结果分析
    3.3 湍流动能耗散率结果分析
    3.4 湍流速度功率谱密度结果分析
4 结论

(4)期刊全流程数字出版探索与实践——以《光学学报》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多元化选题策划,提升学术质量
2 全流程在线稿件处理
    2.1 多刊协同网络投审稿系统
    2.2 利用科云平台,实现稿件无纸化出版
3 多模式出版
    3.1 官网实现网络首发,掌握话语权
    3.2 实现HTML全文出版
    3.3 推进双语出版、F5000等工作,提升国际影响力
4 融媒体服务
    4.1 自建官网,满足多元化、个性化需求
    4.2 借助微信提升宣传力度
        4.2.1 建设微信公众号矩阵,扩大影响力
        4.2.2 建立微信交流群,增进用户黏度
    4.3 加强邮件推送,增加论文曝光度
5 结束语

(5)天底与全方位临边大气成像探测仪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空间大气探测的背景
        1.1.1 大气层的组成和变化
        1.1.2 大气探测的意义
    1.2 空间大气的探测方法及研究现状
        1.2.1 大气探测方法及发展趋势
        1.2.2 国内外天基大气探测载荷
    1.3 课题的研究意义与研究内容
        1.3.1 课题的研究意义
        1.3.2 课题的研究内容
第2章 天底与全方位临边大气探测的原理及方法
    2.1 引言
    2.2 天底与全方位临边空间大气探测的原理
        2.2.1 大气辐射传输方程
        2.2.2 临边辐射解译原理
        2.2.3 天底辐射解译原理
        2.2.4 全方位临边光束成像原理
        2.2.5 天底光束成像原理
    2.3 双视场全方位大气探测方法
        2.3.1 双模式全方位探测空间的需求
        2.3.2 天底与全方位临边视场同时探测方法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滤光片分光的天底与全方位临边多光谱光学系统设计
    3.1 引言
    3.2 大气探测的基本指标分析
        3.2.1 视场角、焦距和探测谱段
        3.2.2 相对孔径与信噪比估算
    3.3 双视场探测的光学系统结构
    3.4 光学系统设计
        3.4.1 临边大视场的照度提升方法
        3.4.2 物像关系法则
        3.4.3 全景环形透镜(PAL)
        3.4.4 全方位临边探测光学系统
        3.4.5 天底探测光学系统
        3.4.6 天底与全方位临边同时探测的光学系统
    3.5 光学系统的像质分析
        3.5.1 焦面成像区域分析
        3.5.2 调制度
        3.5.3 光束聚焦效果
        3.5.4 场曲和畸变
        3.5.5 相对照度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AOTF的天底与全方位临边高光谱光学系统设计
    4.1 引言
    4.2 天底与全方位临边高光谱成像探测原理
        4.2.1 AOTF的光谱探测原理
        4.2.2 AOTF型高光谱系统的分光方式
    4.3 AOTF高光谱成像探测系统的光学设计
        4.3.1 前置物镜
        4.3.2 AOTF对色差的影响
        4.3.3 AOTF成像光谱仪的中继物镜
        4.3.4 AOTF成像光谱仪整体的拼接与优化
    4.4 AOTF高光谱成像探测模型的像质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天底与全方位临边多光谱大气成像探测仪样机的研制
    5.1 引言
    5.2 探测系统的敏感度分析
        5.2.1 双视场的焦面敏感度分析
        5.2.2 热差分析
        5.2.3 环境对探测的影响
        5.2.4 公差分析
    5.3 机械结构设计
    5.4 光学元件检测与光机系统装调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多光谱天底与全方位临边遥感样机的标定与分析
    6.1 引言
    6.2 遥感样机的辐射定标
        6.2.1 辐照度传递
        6.2.2 双视场的辐亮度定标
        6.2.3 定标的不确定度
    6.3 大气遥感样机的性能测试
        6.3.1 照度测试
        6.3.2 样机焦距测量
        6.3.3 静态传函测试
        6.3.4 遥感样机的外场测试
    6.4 样机拍摄的图像样例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和展望
    7.1 论文工作总结与主要创新点
    7.2 论文主要创新点
    7.3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指导教师及作者简介
    指导教师简介
    作者简介
致谢

(6)基于条纹反射法的X射线嵌套镜模具面形检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X射线掠入射望远镜研究背景与现状
        1.1.1. 国外
        1.1.2. 国内
    1.2. 嵌套镜模具面的加工与检测
        1.2.1. 接触式轮廓测量仪
        1.2.2. 光学轮廓测量仪
        1.2.3. 干涉检测法
        1.2.4. 条纹反射法
    1.3. 条纹反射法研究背景与现状
        1.3.1. 条纹反射法
        1.3.2. 相位展开法
        1.3.3. 面形恢复算法
    1.4. 本文研究的内容和主要目的
第二章 条纹反射法简介
    2.1. 原理
    2.2. 相关参数
        2.2.1. 分辨率
        2.2.2. 动态范围
        2.2.3. 灵敏度
        2.2.4. 误差来源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条纹反射法关键技术
    3.1. 相移法
    3.2. 相位解缠算法
        3.2.1. 枝切法
        3.2.2. 质量图解包法
        3.2.3. 基于网络的最小费用流解包法
        3.2.4. 传统离散余弦变换解包法
        3.2.5. 时域解包法
    3.3. 面形恢复算法
        3.3.1. 十字路径积分法
        3.3.2. 区域重构法
        3.3.3. 适应非均匀网格的改进DCT法
        3.3.4. 傅里叶变换积分法
        3.3.5. 模式法
        3.3.6. 基于Sylvester方程的重建算法
        3.3.7. 模拟噪声前后的面形重建
    3.4. 内外参数标定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掠入射系统设计
    4.1. 掠入射系统成像光路设计
        4.1.1. 单次反射超抛物面系统设计参数
        4.1.2. 二次反射Wolter- Ⅰ型组合镜系统设计参数
    4.2. 掠入射系统检测光路设计
        4.2.1. 超抛物面系统
        4.2.2. Wolter-Ⅰ型组合镜系统
    4.3. Wolter-Ⅰ型组合镜面形模拟恢复
        4.3.1. 基于非均匀网格的面形重建
        4.3.2. 基于非均匀网格的迭代模型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嵌套镜模具面形检测实验
    5.1. 实验装置
    5.2. 实验分析
        5.2.1. 相机标定
        5.2.2. 相位处理及结果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论文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致谢

(7)专题编辑参与中文科技期刊稿件处理的实践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TE送审模式的建立
    1.1 TE送审模式
    1.2 TE的遴选
    1.3 TE的培训和跟进
2 效果评价
3 分析讨论和建议
    3.1 分析讨论
    3.2 建议
4 结语

(8)中文学术期刊发展模式探索——以《光学学报》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期刊发展措施
    1.1 打造期刊知名度
    1.2 加强学术质量
        1.2.1 约稿
        1.2.2 专题策划
        1.2.3 专家办刊
        1.2.4 优秀论文评选与推广
    1.3 提升服务质量
    1.4 提高办公效率
2 期刊数据分析
    2.1 发文数量
    2.2 栏目设置
    2.3 发文单位分布
    2.4 期刊引证指标
3 结语

四、INTRODUCTION TO ACTA OPTICA SINICA(论文参考文献)

  • [1]《光学学报》四十周年:温故开新,不惑笃行[J]. 何卓铭. 光学学报, 2021(01)
  • [2]《光学学报》长三角地区发文评述与出版策略[J]. 张浩佳,何卓铭,杨洪星,马沂,王晓峰. 科技期刊发展与导向, 2018(00)
  • [3]深圳地区多普勒测风激光雷达的湍流观测[J]. 刘佳鑫,云龙,邵士勇,程雪玲,宋小全. 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 2021(05)
  • [4]期刊全流程数字出版探索与实践——以《光学学报》为例[J]. 何卓铭,王晓琰,宋梅梅,李瑞娟,马沂,王晓峰,杨蕾. 编辑学报, 2020(03)
  • [5]天底与全方位临边大气成像探测仪研究[D]. 王晓恒.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2020(08)
  • [6]基于条纹反射法的X射线嵌套镜模具面形检测[D]. 茹巧巧. 苏州大学, 2019(04)
  • [7]专题编辑参与中文科技期刊稿件处理的实践与思考[J]. 杨洪星,何卓铭,宋梅梅,张浩佳,丁文强,马沂,王晓峰,杨蕾.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9(04)
  • [8]中文学术期刊发展模式探索——以《光学学报》为例[J]. 何卓铭,马沂,宋梅梅,张浩佳,王晓峰,杨蕾.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7(08)

标签:;  ;  ;  ;  

光学学报简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