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仁连
(广西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广西钦州535000)
【摘要】目的:总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非手术治疗期间的护理体会。方法:对我科1例非手术患者,从各个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出院患者未出现肺栓塞,患肢治愈。为了使疾病达到预期治疗效果,护理上应重视患肢的护理,加强用药观察,做好心理护理及并发症的护理。
【关键词】尿激酶;下肢;深静脉血栓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5)05-0122-02
UrokinasecombinedheparinobservationandnursingforthetreatmentoflowerlimbvenousthrombosisLuRenlian.TheSecondPeople'sHospitalofQinzhou,inGuangxi,Qinzhou535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summarizethelowerextremitiesdeepvenousthrombosisnon-surgicaltreatmentduringthenursingexperience.Methodsonecaseofnon-surgicalpatientstome,wereretrospectivelyanalyzedfromvariousaspects.ResultsThehospitaldoesnotappear,pulmonaryembolisminpatientswithlimbcured.ConclusionsInordertomakethediseasethedesiredtherapeuticeffect,shouldpayattentiontothelimbnursingonnursing,strengthenmedicalobservation,mentalnursingandthenursingofcomplications.
【Keywords】Urokinase;Lowerlimbs;Deepveinthrombosis
溶栓及抗凝是治疗早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方法,我科在2012年11月应用尿激酶结合肝素治疗1例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病人,效果良好,现将有关治疗及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患者,女性,45岁,发病至开始治疗时间共14天。
1.2方法
B超提示,以股静脉狭窄率95%~100%作为诊断标准。确诊后以尿激酶(25~50)万U/d加入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于患侧肢体静滴,口服肠溶阿司匹林、皮下注射肝素等抗血小板凝集治疗。每天测量记录双下肢髌骨上15cm,下10cm大小腿周径,以下肢水肿基本消失,两侧肢体相应部位周径相差<2cm作为再通标准。记录开始治疗至再通时间,再通后停用尿激酶,继续使用抗血小板凝集药物。
2.结果
经两周治疗后,患者患肢症状减轻,能够独立行走,无不良反应。
3.病情观察要点
3.1全面评估病人情况,实施系统化整体护理
静脉内溶栓及不同方式的抗凝治疗是治疗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方法。静脉血栓的组成为纤维蛋白、红细胞、聚集的血小板,尿激酶及链激酶都可激活纤溶酶原产生纤溶酶,溶解纤维蛋白,而肝素能抑制凝血酶,阻断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起到预防血栓形成作用。而本病例结合病人情况选择尿激酶,更适合病人的溶栓治疗。同时加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等血小板抑制剂,三者合用可更有效治疗静脉血栓[1]。但因静脉内溶栓及不同方式的抗凝治疗都具有皮下出血等并发症,用药前应整体评估病人情况,如合并出血性疾病或其他不良严重反应等症状,不宜行溶栓及抗凝治疗,用药前应完善凝血酶原时间及出凝血时间、血型等。测量患肢周径大小,以便于观察用药后的治疗效果。
3.2心理护理
由于病人的疾病变化快、病情急,可有患肢疼痛,活动障碍,自理活动受限,加之对疾病不了解,患者易出现抑郁、焦虑。护士应主动与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护士要以高度的责任心,认真了解并掌握病人的心理特点,向病人讲解疾病发生的原因、治疗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等相关知识。针对病人的思想动态给予心理护理,排除各方面不良因素干扰,让病人积极配合各项检查及治疗,让病人正确对待治疗。溶栓治疗时采用静脉留置针接三通管,避免反复穿刺及抽血给患者造成痛苦及血管损害[2]。
3.3用药观察
用药后随时注意观察并每日定时、定位测量患肢肢体的周径,肿胀程度,血管扩张程度,皮肤温度、色泽、足背动脉搏动的变化情况,准确记录并与健侧肢体对照比较。如病情加剧应立即报告医生。
3.4并发症的观察
病人溶栓后全身肝素化,同时口服阿司匹林抗血小板凝集,用药后须严密观察全身皮肤紫癜、鼻出血、注射部位,并注意观察二便颜色,必要时及时送检,同时密切监测凝血机制,做好常规检查,每周复查APTT、PT2次,一般保持APTT、PT在正常的2倍左右,根据凝血功能监测结果及时调整溶栓及抗凝药物剂量及疗程。另外,同时应特别注意有无头痛、呕吐、意识障碍、肢体麻木等颅内出血迹象,防止脑出血的发生[3]。
3.5做好健康宣教工作
3.5.1由于病人在治疗期间皮下黏膜容易碰伤出血,导致皮肤受损,我科的预防措施是教会病人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如刷牙时动作轻柔,避免全身皮肤受刺激,避免抠鼻,防止跌伤[4]。告诫患者禁烟,以防尼古丁刺激静脉收缩。急性期卧床休息1~2周,禁忌剧烈运动,抬高患肢20~30度,以促进血液回流。卧床期间在护士指导下进行活动,如:膝、踝、趾关节的伸屈活动,但动作不宜过大[5]。护士应经常检查、督促。病人长期卧床后,须下床活动时,应该避免突然站立或过度通气,要由床上至室内逐步增加活动量,防止发生不可意料的并发症。
3.5.2注意保护患肢,避免受伤和寒冷刺激,也不宜过热过冷,病房室温尽量保持在25℃左右。当患肢出现酸胀、麻木等其他不适现象,切不可按摩及热敷患肢,以免血栓脱落,造成肺栓塞。
3.5.3加强口腔护理,预防感染发生。疾病期病人抵抗力弱,护士及家属应协助病人做好各项生活护理及皮肤护理。保持大便通畅,合理饮食,宜低盐低脂清淡易消化饮食,富含维生素、粗纤维饮食,避免大便用力。
3.6预防肺栓塞的发生
肺栓塞最常见的栓子95%来自下肢深静脉[6],由于80%的深静脉栓塞与肺栓塞的病人没有初始症状[7],临床表现轻微,产生明显症状和体征时,又缺乏特异性,易与其他导致心肺功能异常的疾病混淆。在采取预防时注意观察高危人群出现三联征表现:血痰、咳嗽、出汗、胸痛、呼吸困难、恐惧等,要警惕肺栓塞的可能,如有以上症状应立即报告医生,给予紧急支持性护理,如出现呼吸功能改变时给予气管插管或机械通气。同时遵医嘱静脉用药。安慰病人,减轻焦虑、恐惧心理。如无溶栓禁忌证,应立即给予病人溶栓联合抗凝治疗。溶栓后病人不宜过早下床活动,肢体避免过冷过热,以免部分溶解的血栓脱落,造成肺栓塞[8]。本例病人在治疗的过程中,全面评估病人情况,密切观察病情,实施系统化整体护理,病人未发生肺栓塞。
【参考文献】
[1]胡清娜等.尿激酶联合肝素治疗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观察与护理.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4年第4卷第17期.
[2]沙克芳,贾蕊.药物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护士进修杂志,2000,1(7):527.
[3]古成番,凌云霞.颅脑手术病人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对策.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0,19(12):553.
[4]代莉莉.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进展.实用护理杂志,2002,18(2):55.
[5]殷晓红.预防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对策.中华护理杂志,2001,36(5):330.
[6]罗慰慈.肺栓塞的诊治进展.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1,20(3):165.
[7]张涛,张惠琴.深静脉栓塞与肺栓塞.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1,20(1):24.
[8]陈律,陆军.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中华护理杂志,1999,32(8):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