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人权思想的兴起与曲折展开 ——中西交融语境下人、权利、国家的重新定位

中国近代人权思想的兴起与曲折展开 ——中西交融语境下人、权利、国家的重新定位

论文摘要

论文的关注点在于近代中国人权思想的兴起与曲折展开。自由、民主、人权等西方观念在近代传入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是由于中西政治文化背景的不同,也由于当时特殊的时代背景,中国近代知识分子对于这些西方观念的理解和运用都有着与西方不同的特点。本文认为,近代中国的人权思想,与以下三个因素紧密相关:第一,近世“新人”的崛起;第二,权利观念的接引;第三,宪政理念——对国家政权正当性的重构。基于此,本文正文也将分为三部分:第一章以近代“人”的观念的重构为主线,探讨在中国传统语境下,“新人”观念的演化路径。理—欲观与义—利观以及对理性的尊崇(智的彰显)将是我们考察的重点。第二章着重探讨近代中国启蒙思想家们对西方权利观念的接引。梳理在中国传统语境下,近代学人是如何用“民权”话语来表述人权理念的。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牵涉到中西方法文化的交流,更关涉到人权理念在近代中国的嬗变。第三章以近代新型国家观的重构为主线,着重对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论等与人权学说紧密相联的西方政治学说在近代中国国家观念的重构过程中所产生的作用作一详细探讨。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首先,论证角度新。近代中国迟至胡适、罗隆基等人之前,并未见系统的人权理论论著的引介或独创,但有关人权理论各个核心要项的论述散见于近代启蒙思想家们的笔记、公牍、演讲、文论等等之中,虽有零星火花迸射,却不便后人集中而整体的把握。人权理论之核心要义在于通过限制国家权力来保障个体权利。人是人权的主体,权利是人权的客体,而国家则是最有可能侵犯人权的对立物,解析人、权利和国家这三个要项便足以体现对人权理论主旨的把握,对这些内容的讨论也构成了近代人权理论发展的基本框架。为使研究工作遵循一条明晰的主线,本文依托三个相互关联的关键词,通过分析启蒙思想家们怎样以人权主旨精神为领帅,揭示三者的本质内涵及其互动影响,以期反映近代中国人权思想的嬗变过程。其次,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20世纪,人权理念已经得到国际上的普遍认可,成为国家政权合法性的基础。中国政府也将保障人权写入宪法,这标志着尊重个体、保障权利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关于人权的对话与交流也必将开展下去。而思想先驱们的辛勤探索也必将为我们的人权事业发展提供有益的镜鉴。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一、文化心结
  • 二、前现代式的政体思考
  • 正文
  • 1 近世“新人”的崛起
  • 1.1 理——欲之辨
  • 1.1.1 宋明理学之理欲观
  • 1.1.2 近代启蒙思想家之理欲观
  • 1.2 义——利之辨
  • 1.2.1 崇义轻利的传统义利观
  • 1.2.2 对传统义利观的正当化改造
  • 1.3 冲破人伦之羁绊
  • 1.3.1 康有为的自然人性论
  • 1.3.2 谭嗣同对“三纲五常”的激烈批判
  • 1.4 智的彰显
  • 1.4.1 人智的哲学化论证
  • 1.4.2 寻求增智之方法
  • 2. 权利观念的接隼
  • 2.1 近代对“权利”概念的接纳
  • 2.1.1 历史的遗产:中国古代的权利观念
  • 2.1.2 西方的源流
  • 2.1.3 译介的扞格
  • 2.2 民权——中西交融语境下的人权话语
  • 2.2.1 超越“民本”传统
  • 2.2.2 对西式“民主”的避讳
  • 2.2.3 对自由的体认
  • 3. 国家正当性之重构
  • 3.1 传统的政治遗产——专制天下观
  • 3.1.1 小农经济与中央集权的互相依存
  • 3.1.2 封闭的政治体系与不受制约的政府权力
  • 3.2 “社会契约论”的颠覆
  • 3.2.1 社会契约论的全新视角
  • 3.2.2 严复对“君权神授”论的质疑
  • 3.3 人民主权论的棒喝——对民族共同体的重构
  • 3.3.1 超越前现代共同体
  • 3.3.2 传统天下共同体的瓦解
  • 3.3.3 近代民族国家的呼唤
  • 3.3.4 对民主的恐慌
  • 结语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中国近代人权思想的兴起与曲折展开 ——中西交融语境下人、权利、国家的重新定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