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IgG Fc受体及其介导PRRSV抗体依赖增强作用研究

猪IgG Fc受体及其介导PRRSV抗体依赖增强作用研究

论文摘要

Fc受体(FcR)为特异亲和免疫球蛋白(Ig) Fc片段的细胞表面分子,广泛表达于免疫细胞表面,具有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是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联系纽带,在机体免疫调控中起关键作用。目前人和小鼠的三类IgG Fc受体(FcγRI、FcγRII和FcγIII)研究最为深入。本研究克隆和鉴定了猪IgG三类Fc受体;研究了PRRSV变异毒株和经典毒株感染后活化性Fc受体和抑制性Fc受体的转录动态差异及与免疫抑制的关系;构建了稳定表达猪FcγRII的Marc-145细胞系,研究了该受体在介导PRRSV ADE中的重要作用。用人CD64氨基酸序列检索NCBI的EST数据库(包括除人和老鼠以外的所有物种核苷酸序列)(tBLASTn),发现了6个猪的高同源overlapping序列,利用这些序列信息设计引物,采用RT-PCR从猪外周血白细胞中扩增到了猪FcγRI cDNA序列,命名为poFcγRI。poFcγRI ORF全长1038 bp,编码346氨基酸的糖蛋白。胞外区包括三个Ig样结构,有4个N-糖基化位点。poFcγRI和人、牛与老鼠的FcγRI在氨基酸水平上分别有79%、69%和57%的相似性。胞外环区相似性较高,分别为77%、74%和70%,这提示人、牛、猪、鼠的FcγRI和IgG的结合域高度保守。随后,RT-PCR检测到了poFcγRI mRNA在巨噬细胞、单核细胞中表达量较高,在多形核细胞中也有表达,在淋巴细胞中没有表达,和人与小鼠CD64的表达谱类似。将poFcγRI ORF基因亚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构建成重组质粒pcDNA/poFcγRI,再用脂质体法转染COS-7细胞,用玫瑰花环实验鉴定了poFcγRI配体亲和特性。对猪IgG Fc受体的进一步研究发现猪IgG Fc受体共由三类分子组成,即FcγRI、FcγRII和FcγIII,克隆了这三类受体cDNA,其中FcγRII胞内区有保守的ITIM基序,为抑制性受体;FcγRI和FcγRIII胞内区没有发现已知的信号传导基序,通过γ链的ITAM基序进行信号转导,因而这两个受体为活化性受体。发现FcγRII至少存在两个亚类,即FcγRIIB1和FcγRIIB2,FcγRIIB1胞内区有一插入序列,使胞内区由47个氨基酸延长到99个氨基酸。这两个亚类胞内区均存在ITIM基序,因此均为抑制性受体。活化型受体和抑制型受体共表达于免疫细胞表面,共同调节抗体对免疫细胞的活化作用。抗原抗体复合物和免疫细胞表面的活化型受体给合,能活化免疫效应细胞,诱发多种免疫学效应。抑制型受体的作用刚好相反,通过免疫复合物与抑制型受体交联,抑制活化受体介导的细胞活化。研究PRRSV感染后活化型和抑制型Fc受体的转录动态,对于揭示PRRSV感染引起的免疫抑制有重要意义。通过Real-time PCR检测不同毒株PRRSV感染后猪体活化性和抑制性Fc受体的转录动态,发现PRRSV感染后活化性受体FcγRI和FcγRIII均迅速下调,而抑制性Fc受体FcγRII感染后有轻微上调。PRRSV感染后机体能够快速诱导产生高水平的特异性抗体,但感染后活化性Fc受体下调导致抗体和抗原抗体复合物不能活化免疫效应细胞,从而引起细胞免疫功能下降,这是PRRSV感染引起免疫抑制的分子基础。抗体依赖增强作用(ADE)是PRRS防控中遇到的最大的难题之一。本研究将猪FcγRII基因转染Marc-145细胞,通过G418连续筛选和克隆获得了稳定表达猪FcγRII的Marc-145细胞系。用PRRSV BJ-4株与1:320稀释的抗PRRSV IgG感染克隆化的Marc-145细胞系,在有抗体存在的情况下PRRSV感染收获的病毒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证明了poFcγRII能够介导PRRSV ADE作用。在PRRSV免疫效果评价当中,现有的评价标准是测定疫苗免疫后的PRRSV特异性抗体。但ADE作用的存在使PRRSV特异抗体在特定情况下不仅没有保护作用,反而有助于感染。本研究构建的稳定表达猪FcγRII的Marc-145细胞系能够方便的评价抗体的ADE作用,从而为研制高效PRRSV疫苗提供技术支持。

论文目录

  •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IgG Fc 受体
  • 2 Fc 受体的命名、分类
  • 3 IgG Fc 受体的基本生物学特性及家畜IgG Fc 受体研究进展
  • 3.1 FcγRI (CD64)
  • 3.2 FcγRII (CD32)
  • 3.3 FcγRIII (CD16)
  • 3.4 boFcγ2R
  • 3.5 moFcγRIV
  • 4 FcγR 的免疫学功能研究进展
  • 4.1 调节抗体介导的免疫细胞活化
  • 4.2 介导抗体亚类的不同免疫功能
  • 4.3 介导细胞吞噬作用
  • 4.4 介导ADCC 作用
  • 4.5 介导树突状细胞抗原提呈
  • 5 PRRSV 免疫学研究进展
  • 5.1 PRRSV
  • 5.2 PRRSV 体液免疫研究进展
  • 5.3 PRRSV 细胞免疫研究进展
  • 5.4 PRRSV 免疫调节和免疫逃逸研究进展
  • 5.5 PRRSV 毒力变异与分子遗传标记研究进展
  • 5.6 PRRSV 遗传多样性和疫苗研究进展
  • 6 抗体依赖增强作用(ADE)研究进展
  • 7 PRRSV 存在ADE 作用
  • 8 本研究的意义
  • 第二章 猪IgG Fc 受体基因克隆、鉴定
  • 1 前言
  • 2 材料
  • 2.1 菌种、质粒、酶
  • 2.2 细胞
  • 2.3 试剂配制
  • 2.4 试验动物
  • 2.5 主要试剂盒
  • 3 方法
  • 3.1 poFcγRI cDNA 克隆
  • 3.2 poFcγRI 在COS-7 细胞表面的表达
  • 3.3 RT-PCR 检测poFcγRI 在猪免疫细胞中的表达分布
  • 3.4 poFcγRII 基因克隆及变异分析
  • 3.5 poFcγRIII 基因克隆及重组表达质粒的构建
  • 3.6 序列分析
  • 4 结果
  • 4.1 poFcγRI cDNA 克隆
  • 4.1.1 poFcγRI EST 检索
  • 4.1.2 PCR 扩增poFcγRI
  • 4.1.3 重组质粒 T-SR1 的酶切及 PCR 鉴定
  • 4.1.4 poFcγRI cDNA 序列
  • 4.2 poFcγRI 在COS-7 细胞表面的表达
  • 4.3 poFcγRI mRNA 在猪免疫细胞中的转录
  • 4.4 poFcγRII 基因克隆及变异分析
  • 4.5 poFcγRIII 基因克隆及重组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
  • 5 讨论
  • 5.1 猪IgG Fc 受体克隆策略
  • 5.2 poFcγRI 序列分析
  • 5.3 poFcγRI 在COS-7 细胞表面的表达
  • 5.4 poFcγRI mRNA 在猪免疫细胞中的转录
  • 5.5 poFcγRII 存在两个亚类
  • 5.6 poFcγRIII 序列分析
  • 5.7 FcγRs cDNA 进化分析
  • 第三章 PRRSV 感染后FcγRs mRNA 转录与免疫抑制
  • 1 前言
  • 2 材料
  • 2.1 病毒和细胞
  • 2.2 主要试剂
  • 2.3 试验动物及分组
  • 3 方法
  • 3.1 试验动物感染
  • 3.2 外周血免疫细胞检测
  • 3.3 体温检测及剖检
  • 3.4 PRRSV 特异抗体检测
  • 3.5 FcγRs Real-time PCR 检测
  • 4 结果
  • 4.1 不同毒株PRRSV 感染后猪外周血免疫细胞含量
  • 4.2 血清抗体水平检测结果
  • 4.3 体温变化、症状及病理变化
  • 4.4 不同毒株PRRSV 感染后猪外周血白细胞FcγRs 转录
  • 5 讨论
  • 5.1 PRRSV 变异株HN07-01 引起高热
  • 5.2 PRRSV 感染与免疫抑制
  • 5.3 PRRSV 免疫抑制与活化性Fc 受体转录下调
  • 第四章 poFcγRII 介导PRRSV 抗体依赖增强作用(ADE)
  • 1 前言
  • 2 材料
  • 2.1 病毒和细胞
  • 2.2 菌种、质粒、酶
  • 2.3 主要试剂盒
  • 3 方法
  • 3.1 表达猪FcγRII 的Marc-145 细胞系建立
  • 3.2 猪FcγRII 介导PRRSV 抗体依赖增强作用(ADE)
  • 3.3 猪FcγRII 重组蛋白的制备
  • 3.4 猪FcγRII 重组蛋白活性鉴定
  • 3.5 兔抗猪FcγRII 多抗的制备
  • 3.6 rsFcγRII 抗体对转染FcγRII Marc-145 细胞系介导PRRSV ADE 的阻断
  • 3.7 数据分析
  • 4 结果
  • 4.1 poFcγRII 重组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
  • 4.2 表达猪FcγRII 的Marc-145 细胞系建立
  • 4.3 poFcγRII 介异PRRSV ADE 作用
  • 4.4 猪FcγRII 重组蛋白的制备
  • 4.5 流式细胞测定rspoRII 阻断猪IgG 与Marc-145 细胞的poFcγRII 结合
  • 4.6 兔抗猪FcγRII 多抗的制备
  • 4.7 抗rsFcγRII 多抗对PRRSV ADE 的阻断作用
  • 5 讨论
  • 研究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A:英文缩略词表
  • 附录B:博士在读期间投稿和已发表的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17例误诊为IgG4相关疾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分析[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06)
    • [2].儿童特发性肾病综合征低IgG血症机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过表达对滤泡辅助性T细胞数量的可能影响[J].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2020(02)
    • [3].基于IGGⅢ方案的自适应渐消卡尔曼滤波器[J].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20(14)
    • [4].一定工艺下牛初乳生产投料IgG含量与对应产品IgG含量关系的探究[J]. 食品安全导刊 2020(28)
    • [5].IgG4相关性肺疾病研究进展[J]. 临床内科杂志 2019(04)
    • [6].IgG4相关性间质性肾炎临床特点及诊治的研究进展[J]. 山东医药 2019(01)
    • [7].IgG4相关疾病及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研究进展[J].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9(08)
    • [8].猪流行性腹泻病毒血清IgG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2019(05)
    • [9].阿奇霉素联合甲强龙防治小儿反复下呼吸道支原体感染的效果及其对血清IgG水平的影响[J]. 现代医学 2019(11)
    • [10].Acquisition of naturally acquired antibody response to Plasmodium falciparum erythrocyte membrane protein 1-DBLα and differential regulation of IgG subclasses in severe and uncomplicated malaria[J]. 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Tropical Biomedicine 2017(12)
    • [11].IgG4相关疾病诊断与治疗进展[J]. 河北医学 2017(12)
    • [12].Role of MR in the differentiation of IgG4-related from non-IgG4-related hepatic inflammatory pseudotumor[J]. Hepatobiliary & Pancreatic Diseases International 2017(06)
    • [13].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与免疫球蛋白、IgG亚类水平和免疫缺陷的关系[J]. 中国民康医学 2017(23)
    • [14].湖南地区成人血清IgG亚类水平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临床检验杂志 2018(04)
    • [15].肝胆胰系统IgG4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J].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18(11)
    • [16].无渐进坏死性黄色肉芽肿伴IgG κ型副球蛋白血症1例[J].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6(10)
    • [17].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IgG型自身抗体检测的临床价值[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7(02)
    • [18].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IgG与血脂指标的变化研究[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7(03)
    • [19].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血浆蛋白粉IgG及氨基酸的检测分析[J]. 中国饲料 2017(10)
    • [20].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检测在轻度复发性阿弗他溃疡诊治过程中的作用[J]. 上海口腔医学 2017(03)
    • [21].IgG型淋巴浆细胞淋巴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J].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17(04)
    • [22].2014年贵州省健康人群麻疹IgG抗体监测结果分析[J]. 现代预防医学 2016(03)
    • [23].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IgG与血脂的相关性[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11)
    • [24].IgG亚型与泪腺良性淋巴上皮病变发病关系的研究[J]. 临床眼科杂志 2016(03)
    • [25].ELISA法检测IgG介导的食物不耐受应用于健康体检者的作用分析[J].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15(01)
    • [26].IgG抗-B、抗-M引起新生儿溶血病1例[J]. 中国输血杂志 2015(03)
    • [27].中医益气养阴活血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IgA、IgG、IgM因子的影响[J]. 健康之路 2016(11)
    • [28].学龄前后患儿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检测分析[J]. 福建医药杂志 2019(06)
    • [29].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IgG及亚类的水平和临床意义[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0(06)
    • [30].艾拉莫德联合常规治疗对不同IgG滴度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疗效与安全性的回顾性分析[J]. 中国药师 2020(06)

    标签:;  ;  ;  ;  ;  

    猪IgG Fc受体及其介导PRRSV抗体依赖增强作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