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前咏史诗史

宋前咏史诗史

论文题目: 宋前咏史诗史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中国古代文学

作者: 韦春喜

导师: 张可礼

关键词: 咏史诗,诗史,发展演变

文献来源: 山东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全文由引言、八章与余论组成,近29万字。 引言,指出咏史诗研究的意义与以前研究现状。认为以前的研究虽然有成绩,但存在着很大的缺欠。另外简述了本文的研究方法与大体思路。 第一章 咏史诗的界定、范围与产生根源 所谓咏史诗,是指以历史人物、事件、古迹等为题材或感触点,对之进行吟咏、思索,借以抒发思想感情,表达议论见解、历史感悟或借咏史以娱乐、讽谏、教育等的一种诗歌类型。与咏史诗相关的问题比较多,如咏史诗与神话、传说的历史化问题;咏史与典故的区别;咏史与史诗、诗史、咏怀的关系;关于咏史范畴问题等。咏史诗的产生根源,主要涉及:以农业为主的生产方式,以儒道为主的古代文化,宗法制度下的先祖崇拜,古代丰富的史学著作,“比兴”诗学精神,独特的时空观,封建专制性的文化语境,以及古代士子现实境况、孤独意识等原因。 第二章 先秦时期——咏史诗的萌芽期 《诗经》中的部分诗篇表现出一定的咏史因素。但占主体地位的史诗,因其民间集体创作性质、祭祖求福的神学色彩、主体性情感的不强等,使它们与后世咏史诗相比尚有较大的差距。屈原的《离骚》、《天问》和荀子的《成相杂辞》借史表达主体性情感、历史哲理思索,咏史性质更充分。但在这些作品中,“史”不占主体地位,不是关注的主要内容,不能看作咏史诗。 第三章 两汉时期——咏史诗的形成期 两汉咏史诗分为乐府与非乐府两类。乐府类数量较多。音乐性较强,有时可决定作品的诗体特征。入乐目的是为了言志抒情,也具有一定的娱乐性质。初步展现了以史为鉴、讽时刺世、抒情言志的咏史功能。最早采用或确立了史传、代言、论述三种咏史体式。非乐府咏史诗数量较少的原因是:从文体上讲,文人的咏史怀古创作多转向了辞赋;两汉诗歌大量佚失等。班固的《咏史》标志着咏史诗在完整意义上的最终形成,使咏史诗以一种类型式诗歌最早地出现在古代诗歌史上。 第四章 魏晋时期——咏史诗的发展、成熟期 曹魏时期的乐府咏史诗注重言志抒情,开拓出新的功能:讽鉴现实政治,具有政治实用性。在音乐性上,或借俗乐易于传播、接受的优势,来宣扬政治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咏史诗的界定、范围与产生根源

第一节 咏史诗的界定

第二节 与咏史诗相关的几个问题

第三节 咏史诗的产生根源探析

第二章 先秦时期——咏史诗的萌芽期

第一节 《诗经》中部分作品的咏史因素

第二节 屈原《离骚》、《天问》、荀子《成相杂辞》的咏史性质

第三章 两汉时期——咏史诗的形成期

第一节 两汉咏史诗概况

第二节 两汉的乐府咏史诗

第三节 两汉非乐府咏史诗较少的原因与班固的《咏史》

第四章 魏晋时期——咏史诗的发展、成熟期

第一节 曹魏时期的咏史诗

第二节 两晋咏史诗概况、新的主题与流变

第三节 两晋时期的乐府咏史诗

第四节 左思与《咏史》诗

第五节 陶渊明与咏史诗

第六节 魏晋咏史诗的基本类型

第五章 南北朝时期——咏史诗的进一步发展期

第一节 南北朝咏史诗概况

第二节 南朝咏史诗的特征、艺术成就

第三节 颜延之与咏史诗

第四节 《文选》选录咏史诗的标准问题

第五节 北朝和隋代的咏史诗

第六章 唐代——咏史诗的繁盛期(初唐)

第一节 唐代咏史诗的繁荣、原因及演进阶段

第二节 初唐咏史诗概况

第三节 前期贞观君臣与咏史诗

第四节 后期宫廷文人与咏史诗

第五节 后期下层文人与咏史诗

第六节 陈子昂与咏史诗

第七章 唐代——咏史诗的繁盛期(盛唐)

第一节 盛唐咏史诗的内涵、情感指向

第二节 李白与咏史诗

第三节 杜甫与咏史诗

第四节 道教诗人吴绮与咏史组诗

第八章 唐代——咏史诗的繁盛期(中晚唐)

第一节 中晚唐咏史的繁盛及时代、文化原因

第二节 中晚唐咏史诗的思想情感指向

第三节 刘禹锡与咏史诗

第四节 杜牧与咏史诗

第五节 李商隐与咏史诗

第六节 体制庞大、蔚为大观的中晚唐咏史组诗

余论

附录一 宋前咏史诗篇目索引

附录二 咏史诗研究主要论文索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发布时间: 2005-10-17

参考文献

  • [1].南宋的学术发展与诗歌流变[D]. 孔妮妮.复旦大学2004
  • [2].乾嘉代表诗人研究[D]. 赵杏根.苏州大学1999
  • [3].陈子龙新诗风研究[D]. 吴思增.华东师范大学2006
  • [4].创造社诗歌研究[D]. 黄雪敏.首都师范大学2007
  • [5].群体性解读与想象[D]. 林喜杰.首都师范大学2007
  • [6].元代诗学研究[D]. 云国霞.四川大学2007
  • [7].佛教与六朝诗学[D]. 刘艳芬.山东师范大学2008
  • [8].袁枚诗歌理论与实践研究[D]. 孔燕妮.复旦大学2011
  • [9].当代诗歌理论批评研究(1979-1999)[D]. 周志强.暨南大学2009
  • [10].钱澄之文学研究[D]. 杨年丰.苏州大学2010

相关论文

  • [1].清代咏史创作论稿[D]. 张海燕.陕西师范大学2014
  • [2].佛教禅宗与唐代诗风之发展演变[D]. 胡遂.河北大学2005
  • [3].我诗故我在——杜甫与唐代文化[D]. 姜玉芳.山东大学2005
  • [4].中国边塞诗史论(先秦至隋唐)[D]. 佘正松.四川大学2005

标签:;  ;  ;  

宋前咏史诗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