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汉族人群免疫球蛋白受体家族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关联研究

中国汉族人群免疫球蛋白受体家族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关联研究

论文摘要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以自身抗体产生和免疫复合物(immune complexes,ICs)形成为特点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抗体和免疫复合物的沉积可引起多器官的炎症和损伤,SLE的临床表现各异,包括肾小球肾炎、皮炎、血栓形成、血管炎、癫痫发作、关节炎等,是一种十分复杂的疾病,又称为多因子疾病(multifactorial disease)。虽然针对SLE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已经提出过很多学说,包括自身免疫学说、遗传学说、遗传和环境交互作用学说等,但到目前为止,仍然不清楚SLE发生的确切原因。近年来,国内外大量研究认为遗传因素是系统性红斑狼疮重要的发病因素,而且通过连锁分析已经确定了8个易感区域可能与SLE有关。 本研究的目的旨在通过较大规模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家系遗传流行病学调查,借助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研究成果,明确中国汉族人群易感区域易感基因(免疫球蛋白受体家族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单倍型与SLE的遗传关联性,构建中国人群该易感家族基因中与SLE有关联意义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和单倍型,并初步探讨基因和环境的交互作用。 本研究通过我们以前建立的SLE网络(安徽省立医院风湿科、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科),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共收集来自119个家庭(其中包括95个SLE的核心家系)的一般流行病学资料和DNA血样,用EPI6.04软件建立数据库,数据经检错、整理后分别应用社会统计软件包(SPSS10.01)和生物统计分析软件(Family Base-Association Test,FBAT5.5)进行适当的统计学分析。应用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SLE可能存在的基因和环境交互作用。 435个调查对象分别来自119个家庭,其中95个核心家系(包括121个父母和314个子女);其中47个家庭中父母均健在,占整个核心家系的49.5%;8个家

论文目录

  • 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中国汉族人群免疫球蛋白受体家族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关联研究
  • 1.引言
  • 2.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调查表的设计及有关条目定义
  • 2.2 研究对象
  • 2.2.1 调查对象来源
  • 2.2.2 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标准
  • 2.2.3 系统性红斑狼疮核心家系的定义
  • 2.2.4 调查资料的数据化
  • 2.2.5 调查资料的筛选
  • 3.基因数据库资料
  • 3.1 基因数据库资料的选择标准
  • 3.2 免疫球蛋白受体家族基因描述
  • 4.实验室方法
  • 4.1 DNA提取的方法及保存
  • 4.2 个体基因型的鉴定方法
  • 5.资料收集和整理及实验室中的质量控制
  • 5.1 资料收集和录入
  • 5.2 实验室的质量控制
  • 6.主要的统计分析方法
  • 6.1 一般资料的统计分析方法
  • 6.2 家系关联性分析
  • 6.3 患病和非患病的表型不一致的同胞对分析
  • 6.3.1 单因素和多因素的配对Logistic回归分析
  • 6.3.2 基因和环境的交互作用分析
  • 7.结果
  • 7.1 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的描述
  • 7.2 家系资料分析FcγRⅡB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
  • 7.3 中国汉族人群易感区域常见单倍型分析结果
  • 7.4 FcγRⅢA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
  • 7.5 FcγRⅢA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关联性分析结果
  • 7.6 可能的环境危险因素分析
  • 7.7 可能的基因和环境的交互作用分析
  • 7.8 包含交互项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 8.讨论
  • 8.1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遗传学
  • 8.2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环境危险因素
  • 8.3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遗传和环境的交互作用
  • 8.4 本次研究的优点和缺点及以后的研究方向
  • 9.小结
  • 10.主要结论
  • 11.本次研究所参考的电子数据库信息
  • 12.参考文献
  • 附录1 本人简历
  • 附录2 在学期间撰写论文及获奖情况
  • 附录3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遗传流行病学调查表及知情同意书
  • 致谢
  • 综述 人类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遗传学策略及重要候选基因的研究进展
  • 1.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遗传因素
  • 2.SLE易感性的阈值倾向模型、基因间的交互作用遗传易感性
  • 3.连锁分析
  • 4.精确定位
  • 5.SLE的重要候选基因
  • 5.1 MHC(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 5.2 补体基因
  • 5.3 FCGR2A、FCGR3A、FCGR3B和FCGR2B
  • 5.4 PDCD1(或PD-1)基因
  • 5 .5 PARP
  • 5.6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
  • 6.结论
  • 7.参考文献
  • 附录4 发表的SCI论文
  • 附录4.1 A novel SNP of Fc receptor Ⅲa gene associated with genetic susceptibility to SLE
  • 附录4.2 Association of Fcγreceptor ⅡB gene polymorphism with genetic susceptibility to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in Chinese populations:A family-based association study
  • 相关论文文献

    • [1].来氟米特联合强的松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 皮肤病与性病 2019(06)
    • [2].免疫净化对难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疗效研究[J]. 黑龙江中医药 2019(05)
    • [3].糖皮质激素和环磷酰胺联合治疗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效果[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20(02)
    • [4].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特征[J]. 中国医药指南 2020(04)
    • [5].多脏器累及的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J]. 疑难病杂志 2020(05)
    • [6].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成效探究[J].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19(23)
    • [7].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疗效对照研究[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20(37)
    • [8].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的临床特点及导致该病发生的危险因素[J]. 当代医药论丛 2020(08)
    • [9].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效果观察[J].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20(04)
    • [10].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合并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观察[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02)
    • [11].延续性护理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效果探讨[J]. 大医生 2018(Z2)
    • [12].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J].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2019(05)
    • [13].系统性红斑狼疮并沙门菌感染致髋关节破坏1例[J].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9(04)
    • [14].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J].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2019(10)
    • [15].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医临床探索与实践[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10)
    • [16].老年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新进展[J].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2019(05)
    • [17].延续性护理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的应用[J].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18(03)
    • [18].略论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的体会[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8(30)
    • [19].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脑脊液检查分析[J]. 医药论坛杂志 2018(06)
    • [20].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连续性护理分析[J]. 继续医学教育 2018(08)
    • [21].中外合作研究揭示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机制[J]. 生物学教学 2017(01)
    • [22].激素与环磷酰胺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肾炎效果[J].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05)
    • [23].不同年龄段初发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特点分析[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6(23)
    • [24].北大人民医院国际首次应用低剂量IL-2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J].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7(01)
    • [25].系统性红斑狼疮与自身抗体相关性研究进展[J]. 中外医学研究 2017(01)
    • [26].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嗜血细胞综合征1例及文献复习[J].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7(02)
    • [27].系统性红斑狼疮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三例[J].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2016(04)
    • [28].系统性红斑狼疮与感染[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6(21)
    • [29].系统性红斑狼疮伴胸腺瘤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J]. 中国全科医学 2016(S1)
    • [30].抗凝药物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应用研究现状[J]. 医学研究与教育 2016(05)

    标签:;  ;  ;  ;  ;  ;  ;  ;  

    中国汉族人群免疫球蛋白受体家族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关联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