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关系小句的概念在国内汉语学界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相关的研究早已展开,主要是围绕偏正结构式和“VP的”结构进行的。本文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展开论述:引言部分,总结了国内和关系小句有关的研究成果,认为到目前为止,关于关系小句的研究经历了从表层描写到深层解释的过程,并指出当下研究的不足之处,主张直接从词库里的语义特征着手,探讨汉语关系小句的关系化问题和独立转指问题,定下了本文的基本观点。第一部分,综合国内外学者关于关系小句所下的定义,认为关系小句的句法语义条件是:1、句法条件:关系小句+的+核心名词(可以为空)2、语义条件:关系小句内的一.个.成.分.与被修饰的核心名词同指。(在汉语中,该成分可以为空,也可以是一个代词)第二部分,以国内外学者针对关系化问题提出的“名词语可及性等级”为切入点,认为Keenan&Comrie提出的名词语可及性等级:主语>直接宾语>间接宾语>旁格成分>领属定语[1]是在印欧语的基础上的研究成果,只适合它们这种形态比较丰富,从深层到表层的转换比较简单的语言;汉语缺少形态变化,句式变化比较灵活,大部分语义格不需要任何处理便可以直接进入主语宾语等句法位置。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避开主语宾语这些表层句法成分,直接考察深层语义格,这样做既符合汉语特点,操作起来也比较方便。以此为基点,本文接下来展开了细致深入的探讨,进入最主体的部分。本文研究的关系小句既包括落在短语中充当定语的小句,也包括在主句中充当定语的小句。该部分首先从跨语言的角度出发,认为汉语关系小句主要采用代词保留型和空缺型两种类型,并根据一价动词、二价动词、三价动词对短语结构中的关系小句进行分类研究,每种分类内部都分别讨论动词支配的核心格的关系化问题和外围格的关系化问题,同时指出它们采用的关系小句类型。笔者认为:动词所支配的核心格(施事、受事等)、中间格(工具、材料等)、添加格(时间、处所等)这个连续统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动词的核心语义格的外延可以作某些范围内的调整,而工具格、材料格、处所格等语义格都可以作为调整的对象,这取决于研究角度和研究对象的细微程度。本章得出结论:一个名词性成分被关系化后,能不能被独立转指,应该直接到词库里去寻求答案,如果该名词性成分的语义格在词库里被注明和描写了,那么,它就能在关系化后被独立转指。第三部分,对汉语复杂句中关系小句进行分类,根据关系小句修饰的核心名词在主句中充当的句法成分,分成主语关系小句、宾语关系小句、旁语关系小句等。并对主语关系小句和宾语关系小句进行次范畴化,在深层语义格上解释它们的分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