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二三十年代俄罗斯反乌托邦小说探析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俄罗斯反乌托邦小说探析

论文题目: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俄罗斯反乌托邦小说探析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俄语语言文学

作者: 尹霖

导师: 石南征

关键词: 乌托邦文学,反乌托邦文学,讽刺模拟,理想

文献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反乌托邦文学是乌托邦文学的变体,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它形成和发展于 20 世纪。反乌托邦文学是对乌托邦文学的讽刺性模拟。当后者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和谐美满的未来社会,并鼓舞我们去实现这一理想目标的时候,反乌托邦文学却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与之相反的荒诞无稽、阴森可怖的世界。其目的在于警示人类,一旦理性超越客观规律,把意愿强加给历史,把空想作为现实目标执著追求,并忽视人类个体本应是最终的关怀对象的时候,就必然导致某种非理性的“疯狂”,乌托邦的美好就必然变为反乌托邦的恐怖。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是俄罗斯反乌托邦小说形成和发展的时期。俄罗斯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反乌托邦小说正是出自这个时期。其中,扎米亚京的《我们》被公认为世界文学史上最具经典意义的三部反乌托邦作品之一。普拉东诺夫的反乌托邦三部曲《切文古尔镇》、《基坑》和《初生海》别具一格,在批判中杂糅悲悯,在否定中寄予希望。此外,布尔加科夫的《不祥的蛋》和《狗心》中的独特的反乌托邦因素也为研究界所注意。论文主要采用社会学分析、比较分析、文本分析的方法,对上述反乌托邦小说的成因、内涵、特质加以阐释。 论文共分五部分。绪论阐述乌托邦思想的发展脉络,以及文学史上从乌托邦主题到反乌托邦主题的嬗变。第一章以扎米亚京的《我们》为对象,通过三组对立概念所代表的思想冲突,来分析作家对理性至上、制度至上、蔑视人性、践踏人性的极权秩序的批判。第二章以普拉东诺夫的反乌托邦三部曲为对象,从作家的创作历程、作品与《我们》的差异、以及小说的“寻找”主题入手,分析普拉东诺夫反乌托邦小说的特点:强烈的现实批判性、在反乌托邦中寄寓某种乌托邦理想。第三章以布尔加科夫的《不祥的蛋》、《狗心》为对象,揭示小说的共同主题:对科技的走火入魔必然造就荒谬的反乌托邦世界。结语对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俄罗斯反乌托邦小说的一般特征作了总结。

论文目录:

绪论:从乌托邦到反乌托邦

第一节 乌托邦思想及其在文学中的体现

一、乌托邦思想及其在欧洲文学中的体现

二、俄罗斯乌托邦文学简述

第二节 从乌托邦到反乌托邦主题的嬗变

一、欧洲反乌托邦文学的兴起

二、俄罗斯反乌托邦文学简述

第一章 扎米亚京:遍布“精神之熵”的反乌托邦世界

第一节 熵与革命

第二节 幸福与自由

第三节 共性与个性

第二章 普拉东诺夫:失去“共同和个人生活意义”的反乌托邦世界

第一节 乌托邦与反乌托邦

第二节 未来与现实

第三节 寻找与幻灭

第三章 布尔加科夫:违背自然进程的反乌托邦世界

第一节 奇异的“红光”

第二节 狗心?人心?

结语

参考书目

后记

发布时间: 2005-07-22

相关论文

  • [1].理想与现实—乌托邦与反乌托邦作品中人性的揭示[D]. 顾韶阳.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
  • [2].布尔加科夫小说的虚幻世界[D]. 王宏起.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
  • [3].东正教精神与俄罗斯文学[D]. 刘锟.黑龙江大学2004
  • [4].詹姆逊与乌托邦理论建构[D]. 张伟.北京语言大学2006
  • [5].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视野下的《大师和玛格丽特》研究[D]. 谢周.上海外国语大学2005
  • [6].永恒的追求与探索:英国乌托邦文学的嬗变[D]. 李小青.四川大学2006
  • [7].中国近现代小说的乌托邦书写[D]. 周黎燕.华中师范大学2007
  • [8].西方当代女权主义乌托邦小说研究[D]. 欧翔英.四川大学2007

标签:;  ;  ;  ;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俄罗斯反乌托邦小说探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