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制乙醇的超临界亚临界组合预处理与水解研究

秸秆制乙醇的超临界亚临界组合预处理与水解研究

论文摘要

秸秆是最具开发潜力的生物质能源之一,其物质组成中木质素的缠绕作用和纤维素的结晶结构,决定了其必须经过预处理和水解,才能为其制取乙醇铺平道路。利用超临界水溶剂化能力强等性质,可使秸秆中的纤维素与木质素分离并快速溶解和水解,但同时水解产物六碳糖迅速即分解为不能进行乙醇发酵的物质。而在亚临界条件下,六碳糖的分解速率明显下降,有利于六碳糖的积累。由此本论文采用超临界亚临界组合工艺,秸秆首先在超临界水中预处理和水解,使其中的纤维素水解为低聚糖,再经亚临界条件进一步水解为六碳糖,突破了木质纤维素单独超临界水解和单独亚临界水解的技术瓶颈,实现了木质纤维废物超临界亚临界组合预处理与水解资源化。论文研究表明,固液比、反应温度和时间是影响秸秆中主要组分纤维素超临界水解的关键因素,高于而接近临界点的温度和相对较短的时间有利于低聚糖的积累。在组合预处理与水解试验研究中,选定380℃、16s为纤维素水解的最佳超临界条件,水解产物再在280℃的亚临界条件下继续水解44s可获得最大的六碳糖产率,约为40%。论文揭示了亚临界条件下低聚糖水解与六碳糖分解的反应动力学规律,在280℃至360℃内低聚糖水解反应速率常数比六碳糖分解反应速率常数更大,这是六碳糖得以积累的根本原因。利用动力学研究结果,确定了任一适用温度下低聚糖水解和六碳糖分解反应速率常数,获得了六碳糖最大产率及相应最佳反应条件的理论计算方法,这一成果对秸秆等实际木质纤维废物组合预处理与水解过程的参数选择和产率预期具有理论指导意义。经过破碎的玉米秸秆与小麦秸秆等实际木质纤维废物通过超临界亚临界组合预处理与水解,其天然木质纤维结构能够得到有效破坏,并能够在超临界阶段发生溶解和水解生成低聚糖,进而在亚临界阶段继续水解并获得可发酵糖。本研究中,在384℃的超临界条件下玉米秸秆反应17s的水解产物与淋洗液的混合液,和小麦秸秆超临界条件下反应19s的水解产物,分别于280℃下反应27s和54s,可分别获得占秸秆可水解组分66.7%和30.7%的可发酵糖,成功实现了木质纤维废物超临界亚临界组合预处理与水解资源化。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木质纤维废物及其污染特征
  • 1.1.1 木质纤维废物资源量
  • 1.1.2 木质纤维废物的污染特征
  • 1.1.3 木质纤维废物的物质成分及特性
  • 1.2 秸秆传统预处理与水解技术
  • 1.2.1 酸预处理技术
  • 1.2.2 蒸汽爆破预处理技术
  • 1.2.3 酸水解技术
  • 1.2.4 酶水解技术
  • 1.3 秸秆超(亚)临界预处理与水解技术
  • 1.3.1 超临界预处理与水解过程研究
  • 1.3.2 亚临界预处理与水解过程研究
  • 1.3.3 超(亚)临界预处理与水解机理研究
  • 1.4 秸秆超临界亚临界组合预处理与水解技术的研究思路与现状
  • 1.4.1 超临界亚临界组合预处理与水解技术的研究思路
  • 1.4.2 超临界亚临界组合技术的研究现状
  • 1.4.3 超临界亚临界组合预处理与水解技术的相关研究
  • 1.4.4 超临界亚临界组合技术的关键问题
  • 1.5 研究意义、内容和技术路线
  • 1.5.1 研究意义
  • 1.5.2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 1.5.3 技术路线
  • 第2章 纤维素水解为低聚糖的超临界反应规律研究
  • 2.1 试验材料和研究方法
  • 2.1.1 试验材料与化学试剂
  • 2.1.2 纤维素超临界预处理与水解试验系统
  • 2.1.3 原料与水解产物分析方法
  • 2.1.4 试验设计
  • 2.2 固液比对低聚糖与六碳糖产率的影响
  • 2.2.1 固液比对纤维素水解产物影响的试验研究
  • 2.2.2 固液比对纤维素溶解与水解过程的影响分析
  • 2.3 超临界反应温度对低聚糖和六碳糖产率的影响
  • 2.3.1 反应温度对纤维素溶解和水解的影响规律
  • 2.3.2 超临界反应温度对纤维素水解产物的影响规律
  • 2.4 超临界反应时间对低聚糖产率的影响
  • 2.4.1 反应时间对纤维素溶解和液化的影响规律
  • 2.4.2 超临界反应时间对纤维素水解产物的影响规律
  • 2.5 最佳超临界条件与最大低聚糖产率
  • 2.6 纤维素超临界水解反应动力学分析
  • 2.7 本章小结
  • 第3章 纤维素超临界亚临界组合技术试验研究
  • 3.1 试验材料和方法
  • 3.1.1 试验材料与化学试剂
  • 3.1.2 超临界亚临界组合预处理与水解试验系统
  • 3.1.3 原料与水解产物分析方法
  • 3.1.4 试验设计
  • 3.2 纤维素组合预处理与水解超临界阶段研究
  • 3.2.1 纤维素组合预处理与水解超临界阶段试验方案
  • 3.2.2 纤维素组合预处理与水解超临界阶段产物分析
  • 3.3 纤维素组合预处理与水解亚临界阶段研究
  • 3.3.1 低聚糖与六碳糖转化率随亚临界反应时间的变化规律
  • 3.3.2 六碳糖转化率随亚临界反应温度的变化规律
  • 3.3.3 低聚糖各组分随反应时间的变化
  • 3.4 纤维素超临界亚临界组合工艺的质量平衡分析
  • 3.4.1 原料纤维素的元素分析
  • 3.4.2 纤维素超临界亚临界组合预处理与水解液态产物的元素分析
  • 3.4.3 纤维素超临界亚临界组合预处理与水解过程质量平衡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亚临界条件低聚糖水解与六碳糖分解动力学研究
  • 4.1 亚临界条件低聚糖水解与六碳糖分解反应速率方程
  • 4.2 亚临界条件低聚糖水解动力学研究
  • 4.2.1 亚临界条件低聚糖水解反应速率常数研究
  • 4.2.2 亚临界条件低聚糖水解反应速率常数与温度的关系
  • 4.3 亚临界条件六碳糖分解动力学研究
  • 4.3.1 亚临界条件六碳糖糖分解反应速率常数研究
  • 4.3.2 亚临界条件六碳糖分解反应速率常数与温度的关系
  • 4.4 亚临界条件低聚糖水解与六碳糖分解动力学对比研究
  • 4.5 六碳糖最大产率的理论计算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秸秆超临界预处理与水解试验研究
  • 5.1 试验材料和方法
  • 5.1.1 试验材料与化学试剂
  • 5.1.2 秸秆超临界预处理与水解试验系统
  • 5.1.3 秸秆原料与水解产物分析方法
  • 5.1.4 试验设计
  • 5.2 秸秆原料物质组成分析
  • 5.3 玉米秸秆超临界预处理与水解试验研究
  • 5.3.1 玉米秸秆淋洗前处理
  • 5.3.2 固液比对玉米秸秆超临界水解的影响
  • 5.3.3 反应温度对玉米秸秆超临界水解的影响
  • 5.3.4 反应时间对玉米秸秆超临界水解的影响
  • 5.3.5 玉米秸秆超临界预处理与水解的最佳反应条件
  • 5.4 小麦秸秆超临界预处理与水解试验研究
  • 5.4.1 小麦秸秆淋洗前处理
  • 5.4.2 固液比对小麦秸秆超临界水解的影响
  • 5.4.3 反应温度对小麦秸秆超临界水解的影响
  • 5.4.4 反应时间对小麦秸秆超临界水解的影响
  • 5.4.5 小麦秸秆超临界预处理与水解的最佳反应条件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秸秆超临界亚临界组合预处理与水解研究
  • 6.1 试验材料和方法
  • 6.1.1 试验材料与化学试剂
  • 6.1.2 秸秆超临界亚临界组合预处理与水解试验系统
  • 6.1.3 秸秆原料与水解产物分析方法
  • 6.1.4 试验设计
  • 6.2 玉米秸秆超临界亚临界组合预处理与水解试验研究
  • 6.2.1 玉米秸秆淋洗前处理
  • 6.2.2 玉米秸秆组合预处理与水解超临界阶段研究
  • 6.2.3 玉米秸秆组合预处理与水解亚临界阶段研究
  • 6.2.4 玉米秸秆组合预处理与水解最大可发酵糖产率分析
  • 6.3 小麦秸秆超临界亚临界组合预处理与水解试验研究
  • 6.3.1 小麦秸秆淋洗前处理
  • 6.3.2 小麦秸秆组合预处理与水解超临界阶段研究
  • 6.3.3 小麦秸秆组合预处理与水解亚临界阶段研究
  • 6.3.4 小麦秸秆组合预处理与水解最大六碳糖产率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建议
  • 7.1 结论
  • 7.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特约主题:超临界地质流体的性质和效应[J].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20(03)
    • [2].超临界材料铸件热处理工艺与力学性能研究[J]. 新型工业化 2020(05)
    • [3].600MW超临界一号机组整套试运分析[J]. 贵州电力技术 2014(12)
    • [4].600MW超临界机组运行优化分析[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4(19)
    • [5].浅析600MW超临界机组直流锅炉的燃烧调整[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5(29)
    • [6].浅析660MW超临界机组过热汽温控制[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5(29)
    • [7].乙醚在亚/超临界环境下喷雾燃烧及其产物[J].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5)
    • [8].国产600MW超临界机组一次调频动态试验与分析[J].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7(01)
    • [9].超临界机组负荷控制系统建模与优化控制探讨[J]. 机械管理开发 2016(07)
    • [10].超临界碳化对水泥基材料性能和孔径结构的影响[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14(11)
    • [11].超临界无水染色可视化研究综述[J]. 价值工程 2014(31)
    • [12].简析超临界机组的控制难点及解决方法[J]. 科技致富向导 2011(15)
    • [13].厂级监控信息系统在超临界机组中的设计和应用[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4(25)
    • [14].超临界机组协调控制策略的优化探究[J]. 科技与企业 2013(20)
    • [15].国产600MW超临界机组节能降耗浅析[J]. 科技创新导报 2012(18)
    • [16].600MW超临界机组协调控制系统的分析与优化[J]. 红水河 2012(04)
    • [17].600MW超临界机组协调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应用[J]. 民营科技 2010(07)
    • [18].我国煤层气超临界吸附的研究进展[J]. 现代矿业 2009(01)
    • [19].新型低温火箭发动机超临界燃烧研究进展[J].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 2009(06)
    • [20].浅析超临界机组调试的一些特殊问题[J]. 商情(财经研究) 2008(03)
    • [21].超临界CO_2循环[J]. 南方能源建设 2019(02)
    • [22].浅析超临界机组锅炉给水全程控制系统的研究与设计[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7(03)
    • [23].超临界机组再热汽温预测控制策略研究与应用[J]. 电工文摘 2016(02)
    • [24].660MW超临界机组热控设备故障分析与防范措施[J]. 科技展望 2016(26)
    • [25].超临界乙醇萃取苯酚的实验研究[J]. 现代化工 2014(09)
    • [26].超临界百万机组主蒸汽经济流速的探讨[J]. 能源研究与管理 2015(02)
    • [27].基于直流炉特性和超临界600MW机组协调控制策略探究[J]. 科技传播 2014(18)
    • [28].600MW超临界燃褐煤机组的锅炉选型研究[J]. 锅炉技术 2014(04)
    • [29].超临界600MW机组热力系统优化及节能改造[J]. 节能技术 2014(05)
    • [30].超临界机组协调控制系统分析及优化[J]. 工业控制计算机 2013(06)

    标签:;  ;  ;  ;  

    秸秆制乙醇的超临界亚临界组合预处理与水解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