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胸汤类方证治规律及临床应用研究

陷胸汤类方证治规律及临床应用研究

论文摘要

背景:东汉末年,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因其辨治疾病,融理、法、方、药于一体,疗效卓著,遂传诸于后世,成为中医发展史上具有辉煌成就与重要价值的一部经典著作。大、小陷胸汤、三物白散、十枣散为治疗痰水互结诸证的代表方,并历经后世医家临证加减衍化,拓展其应用范围,乃成为一大类方。目的:后世学者对大、小陷胸汤及其类方应用论述颇多,但多为个人经验总结,其证治规律尚缺乏深入的理论阐述和系统的临床研究,对于指导临床终有所缺憾。本文试从理论及临床方面,对大、小陷胸汤及其类方临床应用规律作系统深入探讨,以便能更好地掌握仲景学术思想,熔古化新,扩大应用范畴,为临床医疗服务。方法:采用由源及流的方法,上溯《伤寒论》,下及其成书以后对后世有影响力的伤寒著作,如《伤寒来苏集》、《伤寒贯珠集》等,以及近、现代医家对大、小陷胸汤及其类方的研究,通过整理古、现代文献,从大、小陷胸汤及其类方的源流、组方特点、证治规律、临床特点、典型医案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陷胸汤类方包括大陷胸丸、大陷胸汤、小陷胸汤、文蛤散、三物白散、十枣汤共6方,功专祛心下、胸胁之邪气,病性有寒、热、痰、水之别,在治疗上有轻重之分,在病位上亦有或上或下之别,然解决热与痰水凝结则一。后世医家应用多有发挥,临证加减化裁,创制诸多衍化方,极大的拓展了该类方剂的应用范围。现代医学中,以陷胸汤类方加减可用于治疗内科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多方面疾病,而以小陷胸汤、十枣汤、大陷胸汤研究较多。由于主治病症存在各自的特点和不同情况,以及现代临床的特点,目前很少见到单纯使用伤寒原方的情况,大部分是加减使用。结论:《伤寒论》结胸证辨治重在审证求因,辨证论治。当水热互结病变范围大,病重势急者,用峻剂大陷胸汤逐水泻热荡实,若邪结偏高、病势缓者,则变汤为丸,缓攻。当痰热互结局限心下,病变范围小,病势轻缓者,则用药力缓和之轻剂小陷胸汤清热涤痰开结。当寒邪痰水之邪结于胸胸膈,其虽似大结胸证但无烦热等症状者,用温下寒实的三物白散,峻逐寒痰水饮之邪。水热互结胸胁,症见心下痞硬满、咳唾引胁下痛者,以十枣汤泄热逐饮,开胸散结。现代医学中,以陷胸汤类方加减能治疗急性肠梗阻、急性腹膜炎、急性胰腺炎、溃疡病穿孔、肾功能衰竭、渗出性胸膜炎、流行性出血热、支气管哮喘、小儿喘息型支气管炎、自发性气胸、急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炎、肺心病、冠心病、心律失常、食道、胃及十二指肠疾病、急慢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急慢性胆囊炎、胆结石、头痛、胸腹水等多种疾病,具有较强的普适性。通过本文可以发现,陷胸类方虽为结胸证而设,但临证不拘于病名,只要辨证准确,符合病机,均可用之。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进而扩大了伤寒论方的应用,促进着中医临床的不断发展。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伤寒论》类方研究概述
  • 1.1 类方研究沿革
  • 1.1.1 《伤寒论》类方研究源启
  • 1.1.2 方证相应的类方研究
  • 1.2 《伤寒论》类方研究目的及意义
  • 2 《伤寒论》类方定义的确立
  • 2.1 类方涵义略识
  • 2.1.1 类方涵义认识现状
  • 2.1.2 现存类方涵义的不足
  • 2.2 《伤寒论》类方定义
  • 3 《伤寒论》类方研究内容
  • 4 陷胸汤类方确定
  • 4.1 陷胸汤类方概况
  • 4.2 陷胸汤类方比较
  • 5 陷胸汤类方证治规律及临床应用
  • 5.1 大陷胸汤
  • 5.1.1 伤寒原文
  • 5.1.2 病因病机
  • 5.1.3 方义解析
  • 5.1.4 方论选录
  • 5.1.5 临床运用
  • 5.1.6 医案举隅
  • 5.2 大陷胸丸
  • 5.2.1 伤寒原文
  • 5.2.2 病因病机
  • 5.2.3 方义解析
  • 5.2.4 方论选录
  • 5.2.5 临床运用
  • 5.2.6 医案举隅
  • 5.3 小陷胸汤
  • 5.3.1 伤寒原文
  • 5.3.2 病因病机
  • 5.3.3 方义解析
  • 5.3.4 方论选录
  • 5.3.5 临床运用
  • 5.3.6 医案举隅
  • 5.4 文蛤散
  • 5.4.1 伤寒原文
  • 5.4.2 病因病机
  • 5.4.3 方义解析
  • 5.4.4 方论选录
  • 5.4.5 临床运用
  • 5.5 三物白散
  • 5.5.1 伤寒原文
  • 5.5.2 病因病机
  • 5.5.3 方义解析
  • 5.5.4 方论选录
  • 5.5.4 临床运用
  • 5.5.5 医案举隅
  • 5.6 十枣汤
  • 5.6.1 伤寒原文
  • 5.6.2 病因病机
  • 5.6.3 方义解析
  • 5.6.4 方论选录
  • 5.6.5 临床运用
  • 5.6.6 医案举隅
  • 6 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桂枝及其类方在疼痛治疗中的研究进展[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9(09)
    • [2].儿科临床治疗中的“类方”应用[J].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5(05)
    • [3].《中医方剂大辞典》含生脉散类方组方规律分析[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7(01)
    • [4].基于数据挖掘分析黄连解毒汤类方治疗胃脘痛的处方用药规律[J].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2017(01)
    • [5].藏药甲泻类方的历史渊源与对应病证[J].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4)
    • [6].论《伤寒论》类方[J]. 中医研究 2011(11)
    • [7].方剂的类方分类法探析[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0(06)
    • [8].张锡纯运用白虎汤及其类方辨治温病之特色探讨[J]. 四川中医 2020(03)
    • [9].四物汤构成补血类方核心药组之论证[J]. 现代中医药 2015(05)
    • [10].六味地黄丸及其类方辨治原发性干燥综合征临床研究[J]. 河南中医 2014(06)
    • [11].续命类方治疗中风病析因[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01)
    • [12].清以前温胆汤类方药物加减变化分析[J]. 光明中医 2008(11)
    • [13].葛根类方探析[J].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7(03)
    • [14].桂枝类方应用举隅[J]. 浙江中医杂志 2019(09)
    • [15].四物汤及其类方调治痛经规律探讨[J]. 中医学报 2016(11)
    • [16].运用地黄丸类方治疗慢性咳喘体会[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3(07)
    • [17].王宝亮运用地黄类方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经验[J]. 辽宁中医杂志 2010(05)
    • [18].开心散及其类方方证特征分析[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2(03)
    • [19].温胆汤类方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概况[J]. 大众科技 2019(10)
    • [20].基于药性理论分析地黄丸类方在调补肾中阴阳的鉴别运用[J]. 中药与临床 2016(03)
    • [21].晁恩祥应用承气汤及其类方临床医案举隅[J]. 北京中医药 2014(08)
    • [22].B类方差在量传与溯源体系下的数学和测量学意义[J]. 计量与测试技术 2011(08)
    • [23].史欣德教授运用桂枝类方经验撷菁[J]. 中国中药杂志 2014(13)
    • [24].四逆汤类方治疗心力衰竭的特点探析[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3(06)
    • [25].近10年三仁汤及其类方的研究进展[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0(12)
    • [26].基于粗糙集理论的类方配伍规律研究[J]. 辽宁中医杂志 2009(05)
    • [27].基于二妙丸类方探讨主从方类方配伍规律的研究思路与方法[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0(05)
    • [28].附子类方在皮肤科疾病中的应用概况[J]. 中医药导报 2018(01)
    • [29].古代乌梅丸类方的方证规律研究[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08)
    • [30].类方治疗各种腰痛经验介绍[J]. 内蒙古中医药 2009(19)

    标签:;  ;  ;  ;  ;  

    陷胸汤类方证治规律及临床应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