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CK/CH/LHLJ/04V株鸡胚传代致弱及其免疫效力的初步评价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CK/CH/LHLJ/04V株鸡胚传代致弱及其免疫效力的初步评价

论文摘要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鸡胚传代致弱的活疫苗在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nfectious Bronchitis,IB)的预防控制中起重要作用。但IBV血清型众多,新的IBV变异毒株不断出现,而IB疫苗在不同血清型病毒之间仅提供部分或不能提供有效的交叉保护作用,这是免疫鸡群感染IBV并造成疾病流行和传播的主要原因。因此基于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结果的新弱毒疫苗的研制,对于预防和控制特定地区IB的发生和流行具有重要作用。本实验从黑龙江某鸡场的肉鸡肾脏中分离到一株病毒,并命名为CK/CH/LHLJ/04V。通过致SPF鸡胚病变特征、对鸡外周血红细胞凝集特性、形态学特征、RT-PCR鉴定以及动物回归试验等方面的研究,表明该病毒为IBV。通过对CK/CH/LHLJ/04V S1基因序列测定及与参考毒株序列比较显示,该毒株属我国目前主要流行的基因型,具有代表性。因此本实验以CK/CH/LHLJ/04V毒株为研究对象,通过SPF鸡胚连续传代致弱,以期制备一株IB弱毒疫苗的候选毒株。CK/CH/LHLJ/04V在SPF鸡胚传代过程中,病毒滴度逐渐上升,接种鸡胚病变典型,毒株已高度适应鸡胚。与之相反,其对SPF雏鸡的致病力随鸡胚传代次数的增加而逐渐降低。CK/CH/LHLJ/04V第70代(P70)病毒已不能致雏鸡死亡,但接种鸡仍出现临诊发病症状,耐过鸡能对同源第5代(P5)强毒的攻击形成完全保护。CK/CH/LHLJ/04V毒株在SPF鸡胚上连续传至110代(P110)后已充分致弱,接种鸡未见临诊症状。本实验通过抗体变化情况、致病性同源毒株攻毒后临诊症状以及对肾脏、气管的保护效果三个方面对CK/CH/LHLJ/04V P110的免疫效力进行评价。结果显示,CK/CH/LHLJ/04V P110接种雏鸡后20天抗体阳性率仅为60%~70%;接种过CK/CH/LHLJ/04V P110的雏鸡攻同源强毒P5后发病率为20%~40%,死亡率为20%~30%;对CK/CH/LHLJ/04V P5强毒攻毒后5天采集的脏器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CK/CH/LHLJ/04V P110仅对40%~50%的雏鸡肾脏、气管提供保护作用。由此可知,IBV CK/CH/LHLJ/04V在SPF鸡胚上连续传至110代后,虽对SPF雏鸡的致病力已降低,但同时免疫原性可能也因为传代次数过多而减弱,而CK/CH/LHLJ/04V P70病毒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但未完全致弱。所以我们希望可以在后续实验中从P70与P110之间选择一个既完全致弱又保留有良好免疫原性的代次毒作为研制IB弱毒疫苗的候选毒株。目前认为IBV的致病力与其S1基因相关,但缺乏直接的证据。为了研究IBVCK/CH/LHLJ/04V毒株致病力变化与其S1基因核苷酸及推导氨基酸序列的相关性,本实验对传代前后病毒的S1基因进行了序列比较,发现CK/CH/LHLJ/04V毒株鸡胚传代后,其S1基因有3个核苷酸变异,导致相应的3个氨基酸残基发生替代。由于IBV基因组较大(约27.6kb),本实验只研究了其S1基因的变化,但S1基因编码蛋白的3处氨基酸残基的替代是否直接导致该毒株的致病力及免疫原性下降,还有待进一步实验证实。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及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概述
  • 1.1.1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生物学分类地位
  • 1.1.2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粒子结构
  • 1.1.3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红细胞凝集活性
  • 1.1.4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基因组结构
  • 1.1.5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结构蛋向
  • 1.2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的研究进展
  • 1.2.1 IB灭活苗
  • 1.2.2 IB弱毒疫苗
  • 1.2.3 IB基因工程疫苗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 2.1 材料和方法
  • 2.1.1 病毒的收集
  • 2.1.2 SPF鸡、鸡胚与鸡外周血红细胞
  • 2.1.3 主要试制
  • 2.1.4 主要仪器设备
  • 2.1.5 载体与受体菌
  • 2.1.6 引物
  • 2.1.7 病毒的分离
  • 2.1.8 鸡红细胞凝集试验
  • 2.1.9 病毒形态学观察
  • 2.1.10 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
  • 2.1.11 病毒的纯化增殖
  • 2.1.12 病毒滴度的测定
  • 2.1.13 动物回归试验
  • 2.1.14 病毒S1基因的序列测定与分析
  • 2.2 结果
  • 2.2.1 病毒致鸡胚病变特征
  • 2.2.2 尿囊液对鸡红细胞的凝集活性
  • 2.2.3 形态学观察
  • 2.2.4 RT-PCR鉴定结果
  • 2.2.5 动物回归试验
  • 2.2.6 病毒S1基因序列的比较分析
  • 2.3 讨论
  • 第三章 病毒鸡胚传代致弱及其免疫效力评价
  • 3.1 材料和方法
  • 3.1.1 SPF鸡、鸡胚与鸡外周血红细胞
  • 3.1.2 主要试剂
  • 3.1.3 主要仪器设备
  • 3.1.4 引物
  • 3.1.5 病毒鸡胚传代
  • 3.1.6 不同代次病毒对SPF雏鸡的致病力及免疫原性
  • 110的免疫效力初步评价'>3.1.7 CK/CH/LHLJ/04V P110的免疫效力初步评价
  • 3.2 结果
  • 3.2.1 病毒鸡胚传代
  • 3.2.2 不同代次病毒对SPF雏鸡的致病力及免疫原性
  • 110的免疫效力初步评价'>3.2.3 CK/CH/LHLJ/04V P110的免疫效力初步评价
  • 3.3 讨论
  • 第四章 CK/CH/HLJ/04V致病力变化与S1基因的相关性
  • 4.1 材料和方法
  • 4.1.1 主要试剂
  • 4.1.2 主要仪器设备
  • 4.1.3 载体与受体菌
  • 4.1.4 引物
  • 5与P110病毒S1基因序列测定'>4.1.5 CK/CH/LHLJ/04V P5与P110病毒S1基因序列测定
  • 5与P110病毒S1基因序列比较分析'>4.1.6 CK/CH/LHLJ/04V P5与P110病毒S1基因序列比较分析
  • 4.2 结果
  • 4.3 讨论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CK/CH/LHLJ/04V株鸡胚传代致弱及其免疫效力的初步评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