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的课题的目的是通过现场流行病学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三峡工程三期蓄水完成后对坝区自然疫源性疾病的影响,为制定坝区自然疫源性疾病防治对策提供依据,在此基础上预测水库建设后可能出现的环境医学问题,并进行综合评价预测,提出对策,为建立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对环境和生态安全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在三峡坝区范围内具备有支沟小溪及回水区域的居民点中,我们在大坝上游的茅坪镇、太平溪镇,下游的三斗坪镇、乐天溪镇随机抽取了银杏沱村、龙潭坪村、石板村、沙坪村4个自然村作为调查点,2006年5月、9月份和2007年5月、9月份四次分别进行调研。采用夹夜法观察了鼠密度和种类,并收集三峡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历年相关资料作为参比。2.采集坝区鼠肺161份,鼠肺采集后放入液氮罐冷冻保存待检。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鼠肺EHF抗原。收集库区历年鼠肺出血热病毒阳性率和鼠密度资料,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相关性分析。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坝区健康人群血清流行性出血热EHFV-IgG抗体。3.进行并殖吸虫病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s, ELISA)检测人群血清并殖吸虫IgG抗体,同时对当地人群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坝区并殖吸虫第二中间宿主溪蟹密度及其种群构成,沉渣镜检溪蟹的并殖吸虫囊蚴。数据采用Excel2003进行处理分析。统计学处理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感染率、构成比的计算、卡方检验、相关分析、确切概率法。4.我们从相关部门获得了三峡坝区的太平溪镇、三斗坪镇、乐天溪镇、茅坪镇、邓村的历年相关传染病疫情资料(1991~2006),并进行了分析汇总。其中,太平溪镇和茅坪镇位于大坝上游的左右两侧,乐天溪镇和三斗坪镇位于大坝下游的左右两侧,而邓村位于远离大坝的区域。结果1. 2007年坝区平均鼠密度为10.88%,5月份和9月份鼠密度分别为10.03%、11.71%,两者差异无显著性(χ2=2.11, P =0.147);室内外鼠密度分别为16.70%、5.12%,室内高于室外,差异有显著性(χ2=188.57, P<0.005),室内鼠密度明显高于室外;大坝上游鼠密度为13.06%,大坝下游鼠密度为10.51%,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1, P<0.05),大坝上游明显高于大坝下游。2007年全年鼠密度(10.88%),2006年全年鼠密度(5.61%),两年度鼠密度差异有显著性(χ2=58.54;P<0.0001)。库区历史资料分析发现,库区蓄水前1年(2002年)和蓄水后一年(2004年)鼠密度显著降低,蓄水后第二年(2005年)有所反弹,坝区鼠密度水平和库区相当;鼠类密度影响因素分析发现,库区历年气象因子平均值和农田面积与鼠密度无相关,两者不是影响鼠密度变化的主要因素。2.鼠肺汉坦病毒(Hantan virus,HV)感染率为9.32%,室内鼠病毒感染率高于室外鼠;坝区EHF传染源主要为家栖鼠。四个调查点的鼠肺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大坝上游和下游鼠肺感染率无显著性差异。1998~2005年库区历史资料分析发现,库区鼠肺病毒感染率保持一个比较低的水平,但每隔4~5年有个小高峰。2003年水库开始蓄水时,病毒感染率降至历史最低点(0%),蓄水后一年开始反弹恢复到蓄水前的感染水平。本次研究调查所获得的坝区鼠肺感染率(9.32%)明显高于库区历年水平。对库区和坝区室内外鼠密度和鼠肺感染率相关性检验发现,鼠肺感染率和室内密度两者间存在正相关,有统计学意义。3.从398份居民血清中,ELISA试验检测出并殖吸虫IgG抗体阳性3人,总的阳性率为0.748%。3例阳性均为男性学生,年龄分别是12岁、12岁、14岁,均无食蟹史,但均有经常饮生水的习惯。乐天溪镇阳性率1.92%,其余三个点均无阳性发现。调查人群中未发现具有典型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并殖吸虫病病人。398份问卷调查显示当地居民生食(半生食)溪蟹这一不正确的行为仅占1.6%;但喝生水很普遍,占58.4%。4.痢疾和疟疾是三峡坝区常见多发病,其它各种疾病的发病率均处于较低水平,各地区传染病发病率没有明显不同。结论1.与库区蓄水时调查结果比较,坝区鼠密度有所回升,且鼠密度处于较高水平;2007年鼠密度与2006年鼠密度相比有明显上升,提示我们有必要适时采取灭鼠措施,防止鼠传疾病的发生;并且出现坝上鼠密度高于坝下;同时发现鼠类由室外向室内转移现象。2.坝区2007年未发现人间疫情,结合宿主动物中检出低水平EHF病毒感染率,初步判定该地人间疫情处在低水平稳定状态,属于EHF潜在疫区。坝区健康人群隐性感染处于较低水平,大坝蓄水3年来,生态环境变化未对坝区EHF宿主密度及人间感染产生影响,但我们要加强防疫和不定期全面灭鼠,防止EHF的流行和暴发流行。3.本次并殖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三峡坝区为并殖吸虫中度疫源地。分析以往的资料来看,三峡建设12年来,疫情和病媒感染均有下降,没有发现对并殖吸虫病流行有明显的影响。目前整个坝区人群与中间宿主溪蟹感染情况处于逐步下降的平稳状态。但并殖吸虫病是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即使局部地区人群感染得到基本控制,但自然疫源地的存在,仍可引起新的流行。4.我们尚不能得出三峡地区建坝后会导致各种自然疫源性疾病暴发流行的结论,然而只要疫源地存在和流行的条件具备,还是可能会出现大规模疫情发生,所以我们要提高警惕,做好各种预防和控制措施。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三峡工程[J]. 中国水利 2019(24)
- [2].百年三峡 治水楷模 工程典范 大国重器——三峡工程的百年历程、伟大成就、巨大效益和经验启示[J]. 人民长江 2019(11)
- [3].三峡工程连续第七年顺利完成175m试验性蓄水目标[J]. 大坝与安全 2016(06)
- [4].三峡工程运行高效 效益显著[J]. 中国三峡 2017(05)
- [5].三峡工程题材文学作品述评[J]. 长江文史论丛 2018(00)
- [6].格物致知三峡工程[J]. 科学世界 2017(05)
- [7].三峡工程的十大效益[J]. 初中生必读 2009(12)
- [8].三峡工程:过去和未来[J]. 中国新闻周刊 2010(28)
- [9].从三峡工程看公共决策[J]. 晚霞 2011(14)
- [10].三峡工程具备正常蓄水运行条件[J]. 水电厂自动化 2018(04)
- [11].三峡工程:打造国际水利水电科技新高度[J]. 中国经济周刊 2019(14)
- [12].三峡工程兴建决策的历史考察(1989—1992)[J]. 广东党史与文献研究 2019(04)
- [13].三峡工程:百年梦想今朝圆[J]. 中国三峡 2018(03)
- [14].院士答:三峡工程的几个热点[J]. 中国三峡 2016(04)
- [15].登白帝山念三峡工程(外二)[J]. 新诗 2012(02)
- [16].三峡工程的利与弊[J]. 高中生学习(高二版) 2011(Z1)
- [17].《瞭望》专访雷鸣山三峡工程:防洪骨干,国之重器[J]. 中国三峡 2020(08)
- [18].三峡工程概览(一)[J]. 中国三峡 2013(05)
- [19].三峡工程“无底洞”之辩[J]. 国企 2012(06)
- [20].美国参与三峡工程始末[J]. 百年潮 2011(04)
- [21].加强对三峡工程的宣传以正视听[J]. 中国水利 2011(12)
- [22].科学看待三峡工程[J]. 中国科技奖励 2011(07)
- [23].“电利”原本不是三峡工程的全部[J]. 珠江水运 2011(11)
- [24].三峡工程农村后靠移民致富水平的综合评价[J]. 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 2010(03)
- [25].三峡工程的误解与正读[J]. 中国三峡 2010(07)
- [26].细数三峡工程综合效益[J]. 中国三峡 2010(09)
- [27].2010年三峡工程175m试验性蓄水启动[J]. 农村电气化 2010(11)
- [28].三峡工程凸现水电绿色能源作用[J]. 中国三峡 2010(11)
- [29].三峡工程质疑问题的调查:反面意见成就“三峡”[J]. 资源与人居环境 2010(22)
- [30].陆佑楣答疑三峡工程[J]. 瞭望 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