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典型陆地生态系统土壤中有机碳含量及碳同位素组成

贵州典型陆地生态系统土壤中有机碳含量及碳同位素组成

论文摘要

以贵州为中心的西南喀斯特山区的石漠化与西北地区的沙漠化是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所面临的两大根本性的地域环境问题,现已认识到石漠化是一种与脆弱生态地质背景和人类活动相关联的土地退化过程,而土壤退化是土地退化的核心部分。土壤退化是指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因人类开发利用不当而加速的土壤质量和生产力下降的现象和过程,其标志是对农业而言的土壤肥力和生产力的下降及对环境来说的土壤质量下降。对喀斯特地区而言,土壤和植被是生态环境中最为敏感的自然环境要素,与非喀斯特地区相比,具有明显的脆弱特征(如土层厚度薄、允许侵蚀量小;适生树种少、群落结构简单、生物量低等),它们在人为活动干扰下植被覆盖度迅速下降、水土大量流失、侵蚀面逐渐接近基岩,从而导致石漠化的形成。在土壤退化及全球碳循环的过程中,作为土壤重要组成部分和全球主要碳库的土壤有机质在生态系统中扮演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开展喀斯特地区植物及土壤有机质稳定碳同位素组成的研究是了解该地区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基础课题。 本研究选取贵州典型的喀斯特地区,并以非喀斯特地区为对照,分析了不同土壤及植被类型下植物优势种、枯枝落叶、土壤剖面中整体土壤有机质及不同粒径组分中有机质的稳定碳同位素组成,同时测定了土壤有机碳含量、pH值和土壤颗粒组成,目的是通过对贵州山区土壤有机质的稳定碳同位素组成的研究,提高对该地区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分解和转化过程及区域碳库特征的认识,对比喀斯特与非喀斯特生态系统中有机质的稳定碳同位素组成差异,为石漠化地区治理水土流失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喀斯特生态系统土壤有机质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提供基础资料。通过对8个地区、20个剖面、3种土壤类型的研究,认识到以下特征: 1.紫色土的有机碳含量最低,所有样品的变化范围在0.24~0.65%之间,且从表层到剖面底部变化较小;黄壤的有机碳含量高于紫色土,在黄壤地带内,有机碳含量随海拔上升而增加;石灰土的有机碳含量最高,变化范围在1.0~7.1%之间,生物富钙作用是其具有较高有机碳含量的主要原因,粘粒对土壤有机质产生的保护作用是其具有较高有机碳含量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土壤pH值对有机碳含量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同一土壤类型及气候条件下,地表植被类型是土壤有机碳含量深度分布的一个主要控制因子。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土壤有机质
  • 第二节 稳定碳同位素地球化学
  • 第三节 土壤有机质的稳定碳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现状
  • 第四节 选题依据、研究意义和研究思路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 第一节 贵州土壤形成的自然环境
  • 第二节 贵州土壤分类和分布概况
  • 第三节 采样点概况
  • 第三章 样品采集、预处理及分析方法
  • 第一节 样品采集及预处理
  • 第二节 样品分析
  • 第四章 土壤基本性质及有机质含量
  • 第一节 土壤pH值
  • 第二节 土壤有机质含量
  • 第三节 土壤含水量
  • 第四节 小结
  • 13C值的垂直变化特征'>第五章 有机质δ13C值的垂直变化特征
  • 13C值'>第一节 植物优势种叶子的δ13C值
  • 13C值之间的相关性'>第二节 植物优势种、枯枝落叶和表层土壤有机质δ13C值之间的相关性
  • 13C值的剖面分布'>第三节 土壤有机质δ13C值的剖面分布
  • 第四节 小结
  • 第六章 土壤有机碳在不同粒径组分中的分配
  • 第一节 土壤的颗粒组成
  • 第二节 有机碳在土壤颗粒中的分配与富集
  • 第三节 土壤颗粒中有机质的碳氮比
  • 第四节 小结
  • 13C值的剖面分布特征'>第七章 黄壤与石灰土中有机质δ13C值的剖面分布特征
  • 第一节 土壤pH值
  • 第二节 土壤有机碳含量的深度分布
  • 13C值的深度分布'>第三节 整体土壤有机质δ13C值的深度分布
  • 13C值的剖面分布'>第四节 不同粒径组分中土壤有机质δ13C值的剖面分布
  • 第五节 小结
  • 第八章 总结
  • 第一节 主要结论
  • 第二节 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 参考文献
  • 发表文章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辽西下白垩统义县组单体烃碳同位素组成变化的物源及环境意义[J]. 地球化学 2015(06)
    • [2].中国西部地区水-热综合环境因素对植物碳同位素组成的影响[J].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6)
    • [3].植物碳同位素组成的环境影响因素及在水分利用效率中的应用[J]. 同位素 2008(01)
    • [4].有机质碳同位素热力学分馏与天然气碳同位素组成[J]. 沉积学报 2012(03)
    • [5].干旱胁迫下四倍体刺槐幼苗水分利用效率及稳定碳同位素组成的研究[J]. 西北植物学报 2009(07)
    • [6].山东金刚石碳同位素组成的二次离子质谱显微分析[J]. 岩矿测试 2012(04)
    • [7].环境空气中非甲烷烃类化合物的碳同位素组成[J]. 科学通报 2009(09)
    • [8].大气丙酮碳同位素组成测定方法的研究[J]. 分析化学 2008(01)
    • [9].塔里木盆地原油轻烃单体烃碳同位素组成特征[J].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17(04)
    • [10].硫对原油裂解气组成及碳同位素组成的影响[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0(03)
    • [11].塔里木盆地台盆区古生界原油碳同位素组成及油源探讨[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7(06)
    • [12].广州市大气典型羰基化合物碳同位素组成初探[J]. 环境化学 2009(02)
    • [13].植物及土壤碳同位素组成对环境变化响应研究进展[J]. 环境科学研究 2019(04)
    • [14].四川广安龙门峡南剖面下三叠统海相碳酸盐岩的碳同位素组成与对比[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7(01)
    • [15].渗透胁迫下两种生物质能源植物的抗渗透胁迫能力及稳定碳同位素组成[J]. 地球与环境 2012(04)
    • [16].早三叠世海水的碳同位素组成与演化——来自四川盆地东部的研究[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2(10)
    • [17].兰州市大气中SO_2对植物碳同位素组成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 2008(34)
    • [18].秸秆燃烧排放的正构烷烃及其碳同位素组成特征[J]. 中国环境科学 2012(12)
    • [19].兰州市大气中NMHCs的稳定碳同位素组成及来源[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3)
    • [20].湖泊环境早期成岩作用对沉积物中有机质C/N和碳同位素组成的影响[J]. 地球环境学报 2012(04)
    • [21].广东四会古森林地下生态系统碳同位素组成及其古气候意义[J].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9(01)
    • [22].南堡凹陷天然气赋存状态与碳同位素组成特征[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15(05)
    • [23].基于碳同位素组成的大气NMHCs光化学寿命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0(07)
    • [24].不同生境下祁连圆柏叶片色素和稳定碳同位素组成的变化[J]. 冰川冻土 2010(04)
    • [25].青海云杉叶片稳定性碳同位素组成对水分温度变化的响应[J]. 山地学报 2010(06)
    • [26].岩溶区不同植被下土壤水溶解无机碳含量及其稳定碳同位素组成特征[J]. 生态学报 2013(10)
    • [27].高灵敏度元素分析仪-连续流同位素质谱法对硅酸盐岩中碳及碳同位素组成的精确测定[J]. 岩矿测试 2017(04)
    • [28].黑河下游不同生境胡杨(Populus euphratica)叶片碳同位素组成特征[J]. 中国沙漠 2015(06)
    • [29].环境[J]. 生物进化 2010(01)
    • [30].兰州市和太原市环境空气中NMHCs的碳同位素组成特征[J].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2010(01)

    标签:;  ;  ;  ;  ;  

    贵州典型陆地生态系统土壤中有机碳含量及碳同位素组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