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宫腔镜诊治难取性宫内节育器56例临床分析

应用宫腔镜诊治难取性宫内节育器56例临床分析

论文摘要

目的:宫内节育器(IUD)因其诸多的副作用(如异位,嵌顿,断裂等)在行常规取出术时存在多种并发症,例如子宫穿孔,节育器断裂残留等。自20世纪宫腔镜技术逐渐完善以来,其直观,安全,微创的特点被越来越多的运用到妇产科检查、诊断以及手术上。在宫内节育器取出术中,它的直观性使我们可以清晰地辨认难取型节育器的位置、形态、与子宫肌壁间的关系等,从而增加了节育器取出的成功率,减少了常规取器术盲目操作所带来的损伤。宫腔镜取器较常规单凭临床经验盲目取器的优势已得到共认,但术中亦存在子宫穿孔,术中大出血,空气栓塞等风险,所以要求术者必须完善相关术前检查,切实做好术前准备,术中应用B超联合宫腔镜取器,以及改良宫腔镜取物钳等措施在很大程度上可完善这一技术。本文旨在进一步探讨宫腔镜在难取性节育器中的应用价值,对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手术并发症的注意事项进行总结,以期此安全性及有效性极佳的手术方法得到普及。方法:通过选择2008年7月2010年12月临沂市计生服务站宫腔镜取器专诊的56例典型常规取器失败后转诊病历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无显著个体差异。术前经B超检查核实宫内节育器残存,完善术前准备。术中丙泊酚静脉麻醉,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5%葡萄糖溶液+8万单位庆大霉素膨宫,探针探明宫腔方向及深度,扩张宫颈口至79号,置入宫腔镜检查镜,确定子宫的位置形状,按宫底、前、后壁的顺序观察,确定有无粘膜下肌瘤,宫腔粘连,宫腔息肉等宫腔病变及畸形。据术前B超检查结果定位观察节育器的种类,位置以及残存,嵌顿,异位,断裂,与子宫肌壁间的关系等情况。做出相应诊断,制定取器计划。随后置入手术镜,根据观察到的宫内节育器具体情况实施相应的取出操作。术后再次B超复诊,以确定无残留,抗生素常规治疗。结果:56例典型病历中,45例单纯宫腔镜下取出,9例采用B超联合宫腔镜取出,2例转为开腹取环。其中7例同时行粘膜下小肌瘤摘除术,4例行宫腔粘连治疗术,2例行宫腔息肉摘除术。所有病例均无明显出血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术后B超复诊均未见节育器残留,最终均治愈。结论:宫腔镜应用于困难节育器取出时操作方便直观,能清楚显示宫内节育器的形态,位置,与宫腔的关系等,与传统盲目取器术相比,减少了再次取器的机会,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若能在B超监视下进行宫腔镜取器,能更加降低手术失败率,并可实现术后同时复查。宫腔镜取器因其准确率高,实用性强,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等诸多优点,值得在临床推广。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对象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应用宫腔镜诊治难取性宫内节育器56例临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