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Ω弧缐形”的视觉张力

论“Ω弧缐形”的视觉张力

论文摘要

縱觀美術史,從古到今、從中到西,儘管在題材、手法和精神表現等方面千差萬別,但在留芳百世的經典作品中,我們可以覺察到其中為數不少的作品表現了一種非常相似的力量——一種雄偉壯闊、磅礴昂揚的精神氣概。從米開朗基羅到維米爾,從畢加索到弗洛依德,從懷素到顏真卿,從范寬到龔賢,我們均可以說,他們的作品都——呈現了氣勢磅礴的,英雄、豪邁的爆發性能量——一種宇宙般的雄渾、浩瀚與博大。在藝術分析上,我們可以將這種能量稱為力量、張力,或者更準確地說是爆發性視覺張力。不難看出,這樣的精神追求跨越了民族、國度和時代,跨越了題材、體裁和媒材,而且長盛不衰,成為古今中外藝術創作中最為永恆的精神追求之一。然而,這樣的一種精神追求是如何呈現在美術作品之中的呢?沿用西方形式派美學的理論和研究方法,本論文試圖探索在中,西方美術史中那些較好地呈現了強盛的“爆發性視覺張力”的造型藝術作品中可能潛在的特有的圖形模式。經過對古今中外大量經典作品的檢視,包括對書法、繪畫、雕塑和建築作品的局部形式和整體構成的分析、比較,歸納和總結,我首次發現了“Ω弧線形”對構成作品強盛的“爆發性視覺張力”所提供的幫助,並提出了“Ω弧線形”可以作為“爆發性視覺張力”的範式圖形這一全新理論。這部份的研究主要基於本人的觀察,體驗和分析,但也建立在對形式分析的多位前輩大師的經典論著的充分研究和借鑒的基礎之上,這些著作包括弗萊的《視覺與設計》,貝爾的《藝術》,沃爾夫林的《藝術風格學》,康定斯基的《論點線面》和阿恩海姆的《藝術與視知覺》等等。此外,通過對西方美學論著和中國古代畫論、書論、經典美學和文學批評論著的研究,本文從理論眉面揭示了“爆發性視覺張力”的表現在中、西方美術上的重要性、普遍性和永恆性。而且,對這樣一種精神意識的追求是歷代美學家、批評家和藝術家共同建構的審美理想。將一種獨特的精神表現與具體的視覺形象對應起來的立論方式和論證方法可能會為當代美術學形式分析研究的深人陸和具體化開啟一些新的領域。而本文提出的“Ω弧線形”這一獨特的構成規律也希望能像古希臘的“黃金比律”,賀加斯的“蛇形線”和構圖學上的“S”形、三角形等構成模式一樣具有恆久的、重要的學術價值:並希望最終能為當代藝術家在美術創作實踐中構建強勁的“爆發性視覺張力”提供一些啟示和一套切實的方法。也就是說,誠望此文在形式分析理論和對藝術實踐的啟迪意義雙方面均有所建樹。

论文目录

  • 論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課題研究的源起、範圍和意義
  • 第一節 爆發性視覺張力的表現在中西方美術上的普遍性和永恆性
  • 第二節 西方形式論美學的啟示和本論文的命題
  • 第三節 本課題研究的意義和對研究範圍的幾點說明
  • 第一章 西方形式派美學的歷程及張力研究的回顧
  • 第一節 西方形式派美學理論及其研究方法回顧
  • 第二節 張力在物理學中的多重含意
  • 第三節 張力論在西方文學批評中所包含的的意義
  • 第四節 西方張力論與中國古代雄渾精神境界的相似性
  • 第五節 中國古代書畫家對張力和雄渾精神境界的明確追求
  • 第二章 論"Ω弧線形"在造型藝術中呈顯的爆發性視覺張力
  • 第一節 爆發性視覺張力的概念及其研究回顧
  • 第二節 爆發性視覺張力呈現在造形藝術裡的圖形模式
  • 第三節 "Ω弧線形"作為爆發性視覺張力的範式圖形
  • 第四節 論"Ω弧線形"呈顯的爆發性視覺張力
  • 一 "Ω弧線形"的橢圓弧性
  • 二 "Ω弧線形"中寓方於圓的重要性
  • 三 "Ω弧線形"與天地宇宙在精神上和視覺形式上的密切關係
  • 第五節 傾向性視覺張力與作品的運動感和生命力
  • 一 傾向性視覺張力與運動慼
  • 二 運動慼與生命力
  • 第六節 關於作品構成的整體性
  • 第三章 通過"Ω弧線形"增強爆發性視覺張力的例證
  • 第一節 通過"Ω弧線"的線形與線質增強爆發性視覺張力的例證
  • 第二節 以"Ω弧線形"構成的圖式所呈顯的爆發性視覺張力的實例
  • 第三節 "Ω弧線形"在雕塑和三维空間中運用的成功例子
  • 結語 在當代美術創作中構建強盛的爆發性視覺張力
  • 圖版目錄
  • 參考書目
  • 近年發表的學術論文
  • 在校期間獲獎選錄
  • 作者簡歷
  • 後記(鳴謝)
  • 相关论文文献

    • [1].形式和形态的碰撞与融合——形式派文论与马克思主义文论在当代的和合之路[J]. 襄樊学院学报 2010(01)
    • [2].形式派风水在新农村集中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的借鉴[J]. 设计 2017(09)
    • [3].俄国形式派文评产生的西学背景——兼谈其对现代西方文艺学的影响[J]. 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 2010(02)
    • [4].结合实例对形式派风水的景观认知[J]. 中华民居(下旬刊) 2013(09)
    • [5].浅析韦勒克的文学本体观[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09(11)
    • [6].音乐:带着脚镣的灵魂之舞——解决情感论与形式论的分歧[J]. 艺术探索 2008(06)
    • [7].共振阅读,科学的阅读策略[J].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6(16)
    • [8].民国时期的福建留法学生[J]. 海峡教育研究 2014(04)
    • [9].论法兰克福学派的文艺审美形式观[J].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5(04)
    • [10].知识卡片[J]. 派出所工作 2016(02)
    • [11].从“艺术掌握”到形式独尊——论赵宪章的文艺学研究[J]. 阴山学刊 2012(05)
    • [12].西方舞蹈“三足鼎立”局面与中国舞蹈“形式主义”的缺席[J]. 戏剧之家 2014(07)
    • [13].朱光潜自然观的二次飞跃[J]. 江淮论坛 2012(01)
    • [14].语言学影响下的作家地位[J]. 发展 2013(10)
    • [15].功力之传承[J]. 美术观察 2008(10)

    标签:;  ;  ;  ;  ;  

    论“Ω弧缐形”的视觉张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