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研究目的:1.探讨以电针为主的综合疗法对单纯性肥胖相关指标的影响;2.评价以电针为主的综合疗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的疗效。研究方法:系列病例观察研究。材料和方法1病例来源78例均系单纯性肥胖患者,2006年10月-2007年4月期间到广安门医院针灸科门诊就诊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2治疗方法2.1取穴:主穴:下脘,中脘,肓俞,水分,气海,风市,血海,梁丘,足三里,阴陵泉。背部穴:膀胱俞,肾俞,大肠俞,秩边,承扶长针3.5-4寸。另加委中与承山。上肢:曲池、臂膈及其连线中点。下肢:风市、髀关穴、伏兔穴。经常便秘者取大横,不便秘者取天枢。辩证配穴:胃肠腑热型配内庭,合谷,每次25分钟;脾虚湿盛型配丰隆,阴陵泉;肝郁气滞型配太溪,太冲,肝俞。2.2操作方法:选用30号2-5寸不锈钢针灸针,直刺1-1.5寸,斜刺0.5-1寸时,患者应有酸麻胀重等针感,并在双侧天枢穴(大横穴)、双侧风市穴连接电针电极于针柄上。频率20Hz,连续波,强度以患者觉腹部肌肉轻微颤动为度,留针25分钟,第一疗程,每周治疗5天,每日一次,周六、日休息,共两周。第二疗程,每周治疗2次,共两周。第三疗程,每周治疗1次,共1个月。总疗程共2个月,治疗18次。3疗效评价及标准3.1近期疗效评价通过治疗前、治疗后2个月的临床有效率判定,结合肥胖相关指标体重、臀围、腰围、体重指数(BMI),来评价以电针为主的综合疗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的近期临床疗效。3.2远期疗效评价分别于治疗结束后3个月随访体重、BMI,来评价以电针为主的综合疗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远期疗效。3.3评价方法由专人负责,就诊时、治疗后以及随访(治疗结束后3个月)时用皮尺测量患者的腰围、臀围,用体重计(常州市武进衡器厂生产)测量患者的体重。4安全性评价患者基本生命体征的观察。针刺过程中不良反应的观察:如晕针,针刺部位疼痛,针刺部位皮肤红肿,针刺部位皮下出血等。对神经系统的影响:意识状态清醒、朦胧、昏睡;精神状态:正常、兴奋、抑郁等;睡眠:正常、入睡困难、多梦、早醒。对消化系统的影响:食欲,大便正常与否(便秘或泄泻),饥饿感。5.统计分析采用SPSS 11.5统计分析软件,对于患者治疗前后及随访的体重、臀围、腰围、体质指数进行t检验;对于治疗前后及随访时患者的肥胖分级进行非参数检验。分别统计分析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及随访与治疗前各项指标的变化,探讨以电针为主的综合疗法对单纯性肥胖相关指标的影响,并初步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与分析1.近期疗效治疗后患者体重、腰围、臀围、体重指数都有所减少,经统计分析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表明以电针为主的综合疗法治疗单纯性肥胖有效。全部78例患者中,体重达标4例,占5.12%;显效12例,占15.38%;有效14例,占17.95%;无效48例,占61.54%。总有效率为38.46%。2.远期疗效治疗后患者体重、腰围、臀围、体重指数都有所减少,经统计分析体重、臀围、体重指数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而腰围无明显差异(P>0.05),表明以电针为主的综合疗法对于单纯性肥胖患者体重、臀围、体重指数的改变有一定的远期疗效,而对于腰围的改变无明显的远期疗效。全部11例患者中,显效5例,占45.46%;有效4例,占36.36%;无效2例,占18.18%。总有效率为81.82%。3.安全性评价3.1生命体征的观察:所有患者未出现任何生命体征的异常。3.2不良反应的观察:所有患者未出现晕针,针刺部位皮肤红肿,依赖性,后遗反应,部分患者有针刺部位皮下出血。3.3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多数患者反映针刺后睡眠改善,睡眠质量提高。意识状态及精神状态未出现异常表现。3.4对消化系统的影响:患者反映针刺后食欲减弱,无饥饿感,大便较针刺前有明显改善,便秘消失。讨论1.单纯性肥胖是一种难治性疾病,目前对于该病尚缺乏满意疗效。本课题研究过程质量控制良好。结果表明:以电针为主的综合疗法治疗单纯性肥胖不但近期疗效显著,而且治疗结束后3个月仍有一定的远期效应。2.有关针刺减肥的安全性尚无研究。通过78例患者针刺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的安全性评价,所有患者未出现生命体征的异常,也没有出现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的异常表现。由此只要取穴、针刺操作恰当,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是相对安全的。进一步评价有待大样本加以证实。3.主穴中脘是胃之募穴;天枢是大肠之募穴;大横位于足太阴脾经之上,穴性偏泻,常用于便秘的治疗;阴陵泉为足太阴脾经之合穴,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之合穴。经上诸穴联合运用,可清胃热、利水湿,助脾运,活气血,使体内蕴积的脂肪消解,浊湿排泄,气机通畅,以达到减肥的效果。结论:以电针为主的综合疗法治疗单纯性肥胖近期疗效确切,并且有一定的远期疗效,而且相对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今后应采用严格的随机对照试验方法,进一步评价以电针为主的综合疗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的近、远期疗效,并进行有关针刺深度、电针刺激参数等与临床疗效关系的研究。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中医药综合疗法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效果[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20(08)
- [2].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综合疗法用于治疗变应性皮肤血管炎的临床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 2020(16)
- [3].藏医外治综合疗法治疗肩周炎疗效评价[J].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20(09)
- [4].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临床治疗分析[J].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9(04)
- [5].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4例的临床疗效观察[J]. 内蒙古中医药 2017(04)
- [6].综合疗法治疗慢性腰椎后关节紊乱症18例[J]. 中医外治杂志 2017(03)
- [7].中藏医外治综合疗法治疗肩周炎50例疗效观察[J]. 青海医药杂志 2017(03)
- [8].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综合疗法用于治疗变应性皮肤血管炎34例临床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 2017(20)
- [9].中医药综合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分析[J]. 内蒙古中医药 2015(11)
- [10].序贯三联综合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5(69)
- [11].中医药综合疗法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疗效观察[J].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15(10)
- [12].综合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96例[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6(16)
- [13].综合疗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80例临床分析[J]. 吉林医学 2015(08)
- [14].药物联合综合疗法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价值[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5(13)
- [15].综合疗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00例观察[J].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5(07)
- [16].序贯三联综合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5(22)
- [17].序贯三联综合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中国农村卫生 2015(12)
- [18].内科综合疗法治疗脑出血的疗效分析[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5(11)
- [19].蒙医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20(30)
- [20].综合疗法治疗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50例疗效观察[J].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0(20)
- [21].非手术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50例临床观察[J]. 中医正骨 2014(11)
- [22].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5例[J]. 中医临床研究 2014(06)
- [23].五步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50例疗效观察[J].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 2015(04)
- [24].中医药综合疗法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80例临床观察[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5(28)
- [25].糖尿病足坏疽九环综合疗法的临床研究[J]. 中国实用医药 2013(33)
- [26].临床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中西综合疗法的疗效体会[J]. 中医临床研究 2013(24)
- [27].身心综合疗法治疗高中生神经衰弱疗效观察[J]. 社区医学杂志 2014(04)
- [28].物理综合疗法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中的疗效观察[J]. 生物技术世界 2014(10)
- [29].综合疗法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60例[J]. 河南中医 2013(02)
- [30].中医药综合疗法治疗放射性口腔黏膜炎46例临床观察[J]. 海南医学 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