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体系下的共性技术创新网络研究 ——基于STS视野的社会建构分析

区域体系下的共性技术创新网络研究 ——基于STS视野的社会建构分析

论文摘要

随着我国各地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技术创新体系,满足区域发展对科技的需求已经成为重要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区域是推动产业发展的依托所在,也是产业竞争力的落脚点。区域的发展使其内外的科技、经济、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之间的互动与创新变得更加频繁,这种互动在促进了区域创新的同时也使创新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区域发展的重要内生变量。共性技术作为区域创新体系中重要的技术基础设施,在支撑区域产业发展,促进区域进步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关于共性技术问题的研究,特别是区域条件下的共性技术相关研究还不足以支撑理论和实践发展的需求。因此,对处在区域体系下的共性技术创新问题给予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以自主创新为导向,通过STS的研究视野,将共性技术落脚于区域创新体系给予分析,重点关注科技作为一种社会建制与社会其他要素的关系及其互动。本文分四个部分分析了区域体系下共性技术创新网络的结构层次、社会建构、运行机制以及网络变迁等问题。第一部分分析了区域体系下的共性技术创新网络的层次结构。本文认为,这种创新网络是由科技资源、人才流、知识流组成的层次性结构,这种分析方法虽然与“三螺旋”理论的结构分析具有一定的联系,但却有其独到之处。三螺旋的科技创新模型是基于知识经济时代来临而导致的科技与社会关系更加紧密的条件下,从创新主体的横向联系上做出的分析。它关注创新主体的横向关系,而对科技创新中的纵向流动性给予的关注却略显不足。从纵向上分析,科技创新的过程和人类的任何社会实践活动一样,是资源从底层向高层流动的过程,也是不同资源在流动过程中不断整合并产生新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因此,本文认为,区域体系下的共性技术创新网络的结构分析,更应关注三螺旋结构的“基因片段”,也就是创新的流程,而不仅仅是三螺旋的切面。第二部分分析了区域体系下的共性技术创新网络的社会建构。本文认为,创新网络的建构是由多种创新主体在互动中通过社会资本的作用,并受多种因素影响而形成的。政府、包括大学在内的研究机构、企业、科技中介、投资机构以及跨国公司等是创新网络的主要主体。在社会中的不同位置,决定了它们在创新网络中承担着不同的社会角色,并发挥不同的功能,之间的互动也各不相同。不同主体之间通过互动形成社会资本,在制度资本和关系资本两种不同类型的社会资本作用下,共性技术创新网络得以形成。影响共性技术创新网络形成的主要因素包括资源及其配置方式、制度及其结构、利益及其价值、文化及其内容等几个方面,它们共同作用决定了处在区域体系下的技术创新主体在进行共性技术创新的过程中按照社会的要求和产业发展的需求正常运行。第三部分分析了区域体系下共性技术创新网络的运行机制。本文认为,这种创新网络运行是由动力、整合、控制等多种机制共同作用而实现的。创新网络建构以后,要实现其为区域和产业发展提供共性技术的功能,就要使创新网络由静态向动态转变,通过网络的运行,实现功能的外化。动力机制是创新网络得以正常运行的源泉,也是达到网络运行目标的基本要求。创新网络运行的动力来源主要包括主体的意愿、利益和制度化了的要求等几个方面。动力转化实现的模型有“意愿—行动”和“需求(利益)—行动”两种模型。整合机制是创新网络中各种主体按照不同的角色和定位不断协调其功能定位,保障创新网络不断进行调适的过程。本文分析了由价值整合、规范整合、功能整合和技术整合组成的整合机制的内容与功能。控制机制是控制越轨、保障网络朝着符合需要方向发展的必然要求。组织控制通过权威和规章约束行为主体的社会行动;制度控制要求创新主体遵循规范化的制度要求;而文化控制则在价值取向和评价两个方面引导着创新网络的运行。本文还对越轨与控制问题进行了研究。第四部分分析了区域体系下共性技术创新网络的变迁。本文认为,创新网络的变迁是网络内外的张力达到一定程度时,创新网络在结构、价值等多个方面发生的变化,这种变迁对创新网络乃至区域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区域创新体系下的共性技术创新网络是由目标系统和规范系统构成的复杂系统。本文分析了由价值目标、社会目标、技术目标共同构成的创新网络目标系统的内容及其意义,分析了由价值规范、行为规范组成的规范系统的内容及其作用。当创新网络的内外部资源、信息、能量等多种要素发生不平衡时,会使得网络内外部张力加大,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造成创新网络在结构和价值等方面发生变迁。本文认为,变迁会影响创新网络的结构与价值重构,进而影响创新网络中共性技术知识的生产方式,变迁方向的不可知性还会影响到整个区域的发展。总体上,本文综合运用哲学、社会学、经济学、政策科学、科技史等多学科的方法,通过STS的视角,分析了处在区域体系下的共性技术创新网络,特别是其中的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及互动。在理论上,本文力求通过研究视野的拓宽为分析共性技术的创新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在实践上,也努力结合区域发展的现实,力求为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结合实际制定相应的政策提供参考性依据。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言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一、拓展区域创新体系研究视野的理论要求
  • 二、提高产业竞争力的现实需求
  • 三、共性技术是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与产业发展的元/源动力
  • 第二节 研究背景
  • 一、全球化的冲击
  • 二、区域化的视角
  • 三、产业集聚的背景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区域创新体系研究评述
  • 一、区域创新体系研究的理论来源
  • 二、国外关于区域创新体系的研究及评析
  • 三、国内关于区域创新体系的研究及评析
  • 第二节 共性技术研究评述
  • 一、共性技术及其特征
  • 二、国外关于共性技术问题的研究及评析
  • 三、国内关于共性技术问题的研究及评析
  • 第三节 研究视野分析
  • 一、技术经济学视野下的共性技术研究
  • 二、政策科学视野下的共性技术研究
  • 三、STS 视野下的共性技术研究
  • 第三章 区域体系下共性技术创新网络的层次分析
  • 第一节 区域体系下共性技术创新网络的基础——科技创新资源
  • 一、科技资源论
  • 二、科技创新离不开科技资源的合理配置
  • 三、科技资源共享对共性技术研发的影响与意义
  • 第二节 区域体系下共性技术研发的关键——人才流
  • 一、创新型人才
  • 二、人才资本是创新网络的重要部分
  • 三、人才资源配置对创新进行的影响
  • 四、人才流对共性技术研发的影响
  • 第三节 区域体系下共性技术研发的核心——知识流
  • 一、共性技术知识
  • 二、共性技术知识的生产
  • 三、共性技术知识的流动机制
  • 四、共性技术知识流动的意义
  • 第四节 区域体系下共性技术创新网络的结构
  • 一、不同的分析视野
  • 二、三螺旋和“基因片段”
  • 第四章 区域体系下共性技术创新网络的社会建构
  • 第一节 区域体系下共性技术创新的社会行动主体
  • 一、“有为”与“无为”之间的选择——政府
  • 二、转制环境下的困惑——研究机构
  • 三、区域创新的核心主体——企业
  • 四、交流的平台——科技中介
  • 五、新的冲击——跨国公司
  • 六、风险与机遇同在——投资机构
  • 第二节 区域体系下共性技术创新主体之间的互动
  • 一、政府与研究机构之间的互动
  • 二、政府与企业之间的互动
  • 三、研究机构与企业之间的互动
  • 四、中介机构的巨大作用
  • 第三节 区域体系下共性技术创新网络的建构
  • 一、社会资本及其类型
  • 二、制度资本对创新网络形成的作用
  • 三、关系资本对创新网络形成的作用
  • 四、影响创新网络形成的因素
  • 第五章 区域体系下共性技术创新网络的运行机制
  • 第一节 区域体系下共性技术创新网络运行的动力机制
  • 一、创新网络运行的动力来源
  • 二、动力的实现转化
  • 三、创新网络中动力的作用
  • 第二节 区域体系下共性技术创新网络运行的整合机制
  • 一、创新网络的整合
  • 二、创新网络的价值整合
  • 三、创新网络的规范整合
  • 四、创新网络的功能整合
  • 五、创新网络的技术整合
  • 第三节 区域体系下共性技术创新网络运行的控制机制
  • 一、创新网络的组织控制
  • 二、创新网络的制度控制
  • 三、创新网络的文化控制
  • 四、创新中的越轨与控制
  • 第六章 区域体系下共性技术创新网络的变迁
  • 第一节 区域体系下共性技术创新网络运行的目标系统
  • 一、创新网络运行的目标系统构成
  • 二、创新网络运行的价值目标
  • 三、创新网络运行的社会目标
  • 四、创新网络运行的技术目标
  • 第二节 区域体系下共性技术创新网络运行的规范系统
  • 一、创新网络运行中的创新文化
  • 二、创新网络运行中的价值规范
  • 三、创新网络运行中的行为规范
  • 第三节 区域体系下共性技术创新网络的变迁
  • 一、创新网络的结构变迁
  • 二、创新网络的价值变迁
  • 三、创新网络变迁的代价
  • 四、创新网络变迁的影响
  • 第七章 结语
  • 一、本文的主要结论
  • 二、余论:没有止境的创新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区域体系下的共性技术创新网络研究 ——基于STS视野的社会建构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