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胚败育研究

枣胚败育研究

论文题目: 枣胚败育研究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果树学

作者: 梁春莉

导师: 刘孟军

关键词: 胚败育,胚胎学,胚培养,激素调控

文献来源: 河北农业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本研究对100个枣优异种质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败育特点进行了观察,并以冬枣(可育品种)、梨枣(完全败育品种)、辣椒枣(中度败育品种)、无等枣(可育品种)、襄汾木枣(可育品种)等五个优良品种为试材,筛选出幼胚培养的最佳体系;通过对冬枣、梨枣和不育一号进行解剖学研究,初步探索出枣胚败育机理;另外,通过田间喷施生长调节剂及人工辅助授粉,有效提高了冬枣和不育一号的坐果率与含仁率。主要结果如下: 1 初步探索了极早期败育品种梨枣胚萌发的最适宜培养条件,首次建立了冬枣、辣椒枣15~20d幼胚适宜培养模式。不同品种的胚培养体系如下: 梨枣胚珠萌发及膨大的培养基为:B5+1.0g/L活性炭或B5+IBA1.0mg/L+BA0.4mg/L;胚珠出愈率较高的培养基为B5+IBA1.0mg/L+BA0.4mg/L。 冬枣幼胚珠的启动培养基为MS+IAA2.0mg/L+BA0.5mg/L+LH800mg/L+活性碳1g/L+蔗糖3%+琼脂4.0g/L;生根培养基为MS+IBA0.3~0.5mg/L+蔗糖3%+琼脂4.0g/L;继代成苗培养基为MS+IBA1.0mg/L+BA0.5mg/L+蔗糖3%+琼脂4.0g/L。种仁纵横径0.472cm×0.680cm的幼胚,成苗率最高可达40%,成苗所需时间为60d。 辣椒枣胚珠的启动培养基为MS+IAA2.0mg/L+GA3 0.4 mg/L+LH800 mg/L+活性碳1g/L+蔗糖3%+琼脂4.0g/L;出芽培养基为MS+IBA0.1mg/L+BA0.5mg/L+NAA0.1mg/L+LH500mg/L蔗糖5%+琼脂4.0g/L;继代成苗培养基为MS+BA1.5mg/L+IBA1.0mg/L+蔗糖3%+琼脂4.0g/L。种仁纵横径为0.526cm×0.824cm的幼胚,成苗率可达15%,成苗所需时间为50d。 2 外源激素的配比、基因型及胚的接种方式是影响胚培养的关键因素。高水平的生长素与低水平的细胞分裂素有利于幼胚萌发,但是激素浓度过高在成苗过程会产生大量畸形苗;不同基因型早期幼胚成苗途径不同,冬枣建立了先发根后成苗的培养体系;辣椒枣建立了先发芽后成苗的培养体系。接种外植体时,将幼胚的珠孔端朝上接入培养基可使冬枣幼胚萌发率达100%,添加水解乳蛋白有利于幼胚萌发,在成苗阶段添加水解乳蛋白会使根部营养过剩,容易出现膨大畸形;培养温度在18~21℃之间较适合幼胚萌发。 3 通过对100个枣种质果实不同发育期含仁率动态调查发现:(1)枣种质普遍存在胚败育现象,且败育严重。枣败育可分为三种类型:完全败育型(Ⅰ)、中小果败育型(Ⅱ)、小果败育型(Ⅲ)。在这100个品种中,Ⅰ品种占29%,Ⅱ品种占32%,Ⅲ品种占39%。(2)Ⅰ果实坐果期早,且果实前期生长速度快。坐果时期依次为Ⅱ、Ⅲ品种。6月22日,在Ⅰ品种中,大约75%的品种中果的纵径达0.932cm,而在Ⅱ品种中,大约42.3%的品种果实中果纵径达0.932cm,Ⅲ品种中大约23.5%的品种果实中果纵径达0.932cm。(3)不同败育类型果形指数的分布规律各不相同。Ⅰ品种果形较圆,Ⅱ品种果形较长,而Ⅲ品种果形最长。(4)金丝小枣12个无性系(7月12日调查)的败育率有较大差异。Ⅰ占41.6%,Ⅱ占50%,

论文目录: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研究内容及方法

2.2.1 枣树主要优异种质的胚败育观察

2.2.2 枣胚胎发育的组织细胞学研究

2.2.3 幼胚培养

2.2.4 萌发后幼胚成苗试验

2.2.5 降低胚败育率的措施

2.2.6 人工授粉试验

2.3 试验结果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枣树不同种质的胚败育观察

3.1.1 同一时期果个大小对枣胚败育的影响

3.1.2 坐果时期对枣胚败育的影响

3.1.3 枣不同发育时期不同败育类型果形指数的分布规律

3.1.4 金丝小枣不同无性系的胚败育情况

3.2 枣胚胎发育的细胞学研究

3.2.1 小孢子发育

3.2.2 胚囊发育

3.2.3 胚的发育

3.2.4 胚败育

3.3 幼胚培养

3.3.1 基本培养基对梨枣、冬枣胚珠培养的影响

3.3.2外源激素的不同浓度配比对梨枣胚珠培养的影晌

3.3.3 蔗糖浓度对冬枣幼胚萌发的影响

3.3.4 抗褐化剂活性炭对冬枣幼胚萌发的影响

3.3.5水解添加物对冬枣幼胚萌发的影响

3.3.6 培养温度对冬枣幼胚培养的影响

3.3.7 种皮对梨枣、冬枣胚珠萌发生长的影响

3.3.8 不同接种方式对辣椒枣幼胚萌发的影响

3.3.9 生长素IAA不同浓度对冬枣幼胚萌发生长的影响

3.3.10 不同枣品种幼胚在培养基成苗的情况

3.3.11 不同外源激素配比对冬枣成苗的影响

3.4 胚发育的人工调控

3.4.1 田间激素处理对冬枣含仁率的影响

3.4.2 田间激素处理对冬枣坐果率的影响

3.4.3 GA不同喷施方式对冬枣坐果率的影响

3.5 花期授粉受精

3.5.1 不同品种点授不同品种花粉的效果

3.5.2不同授粉方法对不育一号的坐果率影响

4 讨论

4.1 果实生长速度、坐果时期及果形指数与胚败育的相关关系

4.2 不同管理方式枣果含仁率情况

4.3 枣败育的解剖学特征

4.4 影响幼胚培养效果的关键因素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7 图版

8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9 作者简历

10 致谢

发布时间: 2005-08-10

参考文献

  • [1].葡萄无核品种胚败育因子及其机理的研究[D]. 江淑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
  • [2].种子败育型葡萄胚败育的形态学观察及生理基础[D]. 李顺雨.贵州大学2009
  • [3].枣(Ziziphus jujuba Mill.)胚败育机理及胚培养研究[D]. 祁业凤.河北农业大学2002
  • [4].基于转录组测序探讨石榴花雌蕊败育的相关调控基因[D]. 陈利娜.中国农业科学院2017
  • [5].榛子胚败育过程中物质运输障碍发生规律及基因差异表达谱研究[D]. 张春吉.吉林师范大学2014
  • [6].假单性结实无核葡萄胚败育时期的确定及胚挽救影响因素的研究[D]. 孙博.延边大学2009
  • [7].金田皇家无核葡萄胚、种子败育形态观察和胚挽救条件探究[D]. 王亮.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1
  • [8].种子败育型无核葡萄胚珠、胚乳及胚发育的研究[D]. 刘小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
  • [9].黄牡丹野生种与牡丹、芍药栽培品种远缘杂交研究[D]. 律春燕.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0
  • [10].杂交扁桃(Amygdalus communis L)幼胚胚培养及杂和体繁育技术研究[D]. 田玲.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

相关论文

  • [1].AFLP技术在枣种质资源鉴别和分类研究中的应用[D]. 白瑞霞.河北农业大学2005
  • [2].枣树离体授粉、受精及子房培养研究[D]. 郝慧.山西大学2005
  • [3].我国鲜食枣品种资源及分布研究[D]. 郭满玲.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
  • [4].枣雄性不育种质筛选及其不育机理研究[D]. 刘玲.河北农业大学2006
  • [5].中国枣品种资源花粉生物学特性研究[D]. 张俊娥.山西农业大学2001
  • [6].枣(Ziziphus jujuba Mill.)胚败育机理及胚培养研究[D]. 祁业凤.河北农业大学2002
  • [7].枣(Ziziphus jujuba Mill.)多倍体诱导研究[D]. 蒋洪恩.河北农业大学2003
  • [8].枣离体胚培养及离体受精技术的研究[D]. 金竹萍.山西大学2003
  • [9].利用组织培养诱导枣和酸枣多倍体研究[D]. 王娜.河北农业大学2004
  • [10].枣(Ziziphus jujuba Mill.)离体叶片高效再生体系的建立[D]. 周瑞金.河北农业大学2004

标签:;  ;  ;  ;  

枣胚败育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