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文题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的两个中文翻译版本的比较性研究》,目的是对曾在中国翻译出版界引起过不大不小风波的两个中文翻译版本进行对比研究并客观地加以评价。作者探讨评价译本质量的标准,着眼于两个译本之间的差异,从意义和风格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比较。 评价译文的标准,中外翻译界都有许多论述。本文作者选用的是当代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的“读者反应论”。该理论与中外传统理论—脉相承,但又吸收了现代语言学、交流理论等的研究成果;传统翻译标准着眼于对译文和原文进行文本的比较,而“读者反应论”则强调将译文读者对译文的反应同原文读者对原文的反应进行比较,即比较的重点由“文本”转向了“读者”,因此能提供更全面的动态的理论框架去观察译文的优劣。鉴于奈达的“读者反应论”缺乏可操作性:一方面,准确地判断原文读者如何理解原文并不容易:另一方面,有效地评判译文读者对译文的感受也是很难做到的。因此作者对奈达的“读者反应论”进行了尝试性的改造,引进“双语评价人”,让他去阅读原文,得出“对原文的感受”,又让他去阅读译文,得出“对译文的感受”,然后对其“感受”进行对比,评价译文是否贴切。 然而,我们面对的是同一份原文的两份译文,而且目的是对两篇译文进行比较评价,因此还要对奈达的“读者反应论”再加以补充修改。“双语评价人”除了要阅读原文,得出“对原文的感受”外,还要分别阅读译文1和译文2,得出“对译文1的感受”和“对译文2的感受”。双语评价人比较译文1和译文2实际上就是比较他对译文1的感受和对译文2的感受,而对两个译文的评价最终有赖于他对原文的感受。双语评价人以他对原文的感受为依据,从意义和风格方面比较他对译文1的感受和对译文2的感受,从而指出哪篇译文更贴切地传达了原文的意义和风格。 经过对两份译文的比较研究,作者认为两份译文都可以说是贴切的译文,当然各有长短,但鉴于中文不是世贸组织的工作语言,中译本没有约束力,只对国人起参考作用,因此不管哪个译文,只要能起到这个作用,就应该被认可。正式授引,当然还得看其英文,法文或西班牙文的正式文本。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胡译文作品[J].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0(07)
- [2].原译文宏观意义对等的有效途径——及物性结构与衔接链对应[J]. 西部皮革 2016(22)
- [3].漫谈国际申请因译文错误所导致的问题[J]. 中国发明与专利 2016(12)
- [4].打造小说开头的可信的译文——基于两篇《老人与海》开头译文的评析[J]. 当代外语研究 2016(06)
- [5].浅谈《德伯家的苔丝》文学译文的语言杂合性[J]. 语文建设 2017(15)
- [6].严谨的翻译态度,精确的语言表达——1984年版和2010年版《文学理论》译文差异浅探[J]. 写作(上旬刊) 2017(03)
- [7].译文对比赏析[J]. 海外英语 2017(02)
- [8].《醉翁亭记》英译文研究综述:回顾与展望[J].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17(04)
- [9].忠实之后:译者责任的皈依[J].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4)
- [10].试论口译教材中口语体参考译文的设置问题[J]. 出版发行研究 2015(12)
- [11].从对比修辞学的角度看译文读者对翻译的重要性[J].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5(07)
- [12].《因果》[J]. 中华辞赋 2019(08)
- [13].《声声慢》两译文对比分析[J]. 青年文学家 2020(17)
- [14].重德艺,弃虚荣[J]. 小学生必读(中年级版) 2019(05)
- [15].本期主题:长江[J]. 小学阅读指南(低年级版) 2018(05)
- [16].张译文作品[J]. 七彩语文(写字与书法) 2018(07)
- [17].范译文作品[J]. 七彩语文(写字与书法) 2016(05)
- [18].更坏的消息[J]. 喜剧世界(下半月) 2014(03)
- [19].文学译文的翻译策略分析:如何关照译文的读者[J]. 芒种 2012(13)
- [20].宾果[J]. 中学生英语(初中版) 2013(Z1)
- [21].Drunk[J]. 小学生必读(高年级版) 2013(06)
- [22].处世[J]. 小学生必读(中年级版) 2009(05)
- [23].A Naughty Boy[J]. 小学生必读(高年级版) 2010(12)
- [24].蒙古译文[J]. 华西语文学刊 2010(02)
- [25].彝译文(一)[J]. 华西语文学刊 2010(02)
- [26].彝译文(二)[J]. 华西语文学刊 2010(02)
- [27].古彝译文[J]. 华西语文学刊 2010(02)
- [28].德译文(一)[J]. 华西语文学刊 2010(02)
- [29].德译文(二)[J]. 华西语文学刊 2010(02)
- [30].西班牙译文[J]. 华西语文学刊 2010(02)